绘画观念的恰当存在及表达——也谈绘画中的观念和技法
2013-01-28席景霞汪秀霞巢湖学院艺术学院安徽巢湖238000
席景霞 汪秀霞 (巢湖学院艺术学院 安徽 巢湖 238000)
在当前艺术界,几年前那种类似于选秀节目的一夜成名已化为泡影,使得万千怀着不切实际梦想的艺术狂徒日渐冷静,绘画与物质、金钱和名利已经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在这样的状况下,谈及绘画中观念与技法也就平心静气了。在为期不短的艺术创作实践中,笔者也曾受“观念至上”的影响,挖空心思做过很多尝试,最后均不见甚成效。现在看来咎其根本,技术问题是断然不容忽视的,自以为通过“神秘深奥”的思想观念可以弥补或者掩盖的缺陷,终究还坦然的摆在那里,只是自欺欺人权当没看到而已。不管我们愿不愿意承认,想要做出绘画观念的恰当表达,成熟的技术手段是必不可少,并且无法逾越的。
很多艺术家都把观念比作绘画的“灵魂”,把技法看成绘画的“肉身”。这样说来,绘画如果只有好的技术,没有自己的观念立意就如同“行尸走肉”,只是一副空壳;如果空有观念,而没有纯熟、精湛的技法语言去传达,就会像“孤魂野鬼”一样虚无飘渺,这两种情形显然都不是我们乐见的。那么怎样正视观念存在的必然性,怎样造就观念表达最贴切的绘画语言,又怎样才能让两者互相依赖、配合的天衣无缝,从而创作出我们理想中思想深邃、哲学理智又品质卓越的绘画作品。
“观念”一词原指同物质和意识、存在和思维的关系密切联系的哲学术语。“广义的观念,通常表示人们对社会和文化的看法。在当代艺术中,狭义的观念是艺术家以某种思想意图进入创作的一种当今的艺术思考与创作方式。”我们所提及绘画中的观念,重视的是艺术家的精神世界以及在社会文化背景下他们以个人角度对现象、事物的再发现。笔者更认同这样的解释:“所谓观念,不是指一个概念、一种主意、一些可以用语言来描述的思想,而是指人在感性活动中体现出来的思维水平和感悟能力,即充满悟性、禅机的智慧。”
从某种意义上说,艺术创作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构思、酝酿的脑力劳动过程。每个艺术家的创作观念都有着其独特性,作品最终的精神内涵与外在面貌也都来源于艺术家的创作观念。然而眼光有锐钝之别,观念也有优劣之分,是来自真诚的人文关怀和社会洞察,还是无病呻吟、眩人耳目,是深刻的自省,还是虚荣的表象,又或者是被样式主义所困,为了商业利益做着机械的重复劳动。样式是艺术创作的手段,不是终极目的,一旦脱不开样式的束缚,也就失去了艺术创作的意义。只有通过绘画观念的不断更新和突破,作品才能有更多的精神创造和内涵阐释,才能创作出高质量的绘画作品。即便如此,我们看待观念也不能够失去理智,在艺术特别强调当代性的今天,观念在艺术中的位置已经有失偏颇。一部分人为了引人注意,或者尽快在艺术界崭露头角,过于片面的寄希望于新奇又神秘的观念,在层出不穷的观念战争中可谓绞尽脑计,有些作品甚至连作者本人也道不出个所以然,成了无人破译的“密码”,这显然是一种对绘画观念的误解。
我们应该冷静的审视、理解观念,让观念恰当的存在于绘画之中,如果绘画失去了其最初可读可视的价值,那么画家存在的意义也得另行商榷了。可见,艺术观念不能统治一切,绘画有着其自身的艺术规律,绘画观念必然要通过画面结构及技巧等来传达,绘画语言在艺术创作中有着其不可替代的作用。成熟的绘画语言,是画家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产生的,必须根据自己表达所需对构图形式、色彩规律、造型方法、笔触肌理等基本因素进行选择和再创造性运用,需要在艺术创作中反复的摸索和尝试,才能逐渐形成独特的个人化绘画语言。在当代艺术界,许多艺术家在这方面都有着极高的造诣,如何多苓、周春芽、刘小东、石冲等,他们不仅有着自己鲜明的思想观念,更有着非凡的绘画技艺,从而成就了他们卓越的艺术品质。
其中,何多苓是艺术界公认思想和技艺兼备的优秀画家,他对于绘画技艺的执著探索和追求成了一种个人的修为,这都来自于他对绘画本身的关注,对绘画性的苛求。范迪安先生把何多苓的技法称作“笔调”,这个“笔调”包括了画家的笔触和色调,他的笔触呈流淌状态展开蔓延,并不断地和画面碰触,形成就像音乐调子一样的旋律;他的色调是单纯的蓝灰色调,这种色调呈现一种忧郁的情绪,也是画家本人气质特征的显现。何多苓的笔触是直接触及灵魂的,画家的笔触和他的生命体验有着根本的联系,不仅仅是一个绘画技巧、绘画语言那么简单。我们知道,艺术作品本身的魅力与能否打动观者是评判艺术高级与否的重要标准,何多苓的绘画作品隐含着画家真诚的生命体验和一种不可抗拒的魅力,通过他的绘画让我们更深的懂得了绘画的奥密,绘画之所以能打动人,都来自于画家原发性的语言和真实的生命呈现,亦对“技艺即思想”这句话做了最有力的印证。
最初见到周春芽的“绿狗”系列作品,是在北京的七九八艺术社区,虽然之前已有过很多了解,但仍然被那绿色的“庞然大物”所震慑。可以说,是画中的主角“黑根”促成了艺术家绘画语言的“进化”,使得中国文人情结和德国表现主义完美的结合,画家运用西方的材料媒介,充分表现了中国文人的气质。周春芽的创作是对绘画这种媒介功能的深刻挖掘,是真正以绘画为实践基础的。在纷杂的当代艺术环境中,画家仍执著于对色彩、肌理、质地等绘画语言的探索难能可贵,也理所当然造就了其高超、娴熟的绘画技艺。画家用绘画的方式来表达情感,他的用笔简洁、随意,颜色单纯、浓烈,狂草似的纵情书写使画面达到一种近乎抽象的效果。从画山石风景时期颜色、笔触堆叠浓郁的画法,转变到“绿狗”系列中国画式的大片留白、用单纯的色彩肆意行走,然后又转变到色彩明艳、妖娆璀璨的“桃花源”系列,画家的主题和技术都呈跳跃性变化着,这对于一个在学术和市场都很得意的艺术家而言,无疑都是一种冒险,而正是这种冒险精神,体现了艺术家对绘画的真诚,以及对生命和美好生活的热忱,所有这些共同成就了其作品丰富、优雅和高尚的品质。
刘小东是“新生代”的代表人物,新生代画家作品总体特征是指以写实或照相写实的手法表现现实生活的场景或场面,这些场景、场面是不带有画家本人明确否定或肯定的态度的,更多的是一种“冷眼旁观”心态的表露。相对钟情于行为、观念和装置的艺术家来说,刘小东算是本分的写实派,用画家自己的话说“传统的技法比起观念来要牢靠、实在得多”。刘小东凭借自己洗练的造型、率真的笔触和自然随意的构图,来叙述那些自己观察和目击到的生活片段,对处于生存困境中的小人物空虚、无聊的精神世界做了深刻的描绘,用朴素无华的绘画语言,真实而犀利的表现了时代赋予人们的压力。
从上述几位画家及其作品可以看出,高质量的艺术作品不但要有独特的立意构思、观念和个人体验,更要有高超的绝技和脱俗的艺术修养。也就是说,绘画语言和技法在绘画中有着相当重要的位置,是艺术家观念表达的必要媒介,坚实的绘画技法和成熟的绘画语言是进行高质量艺术创作的有力保证,也是艺术作品能否经得住时间和历史考验的评判标准之一。
在当下艺术界,“观念”的白热化阶段已经过去,时间证明没有技术支撑的绘画观念就像过眼云烟一样转迅即逝,我们应该怀着最初的虔诚、执著和坦然心态对待艺术,才能不被市场或者名利物欲所左右,单纯的为了绘画而画。我们崇尚的观念不是哗众取宠、虚张声势,而是画者内心的感悟和生命的体验抑或更高层次对社会、人性的思索问询;我们需要的语言技法没有明确标准,只有每个画者根据表达所需,在时间的考证下潜心研究或有所得。这样看来,绘画观念和技法在艺术创作中都有着其不可替代的作用,两者决不是矛盾体,也不会产生任何冲突,只有真正找到两者的平衡点,用成熟的、具有个人化魅力的绘画语言和技法进行精神世界的探索和表达,才能回到绘画的本原,并实现绘画的终极价值。
[1]石磊,中国当代观念绘画[J].大艺术2006,02:39.
[2]王林,当代绘画的观念性问题[J].文艺研究2006,07:99-107.
[3]何多苓,技艺即思想[J].东方艺术2006,19:9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