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害紧急医学救援对护士的职业素质要求
2013-01-27张伟强陈金宏刘惠亮郑静晨
张伟强,陈金宏,刘惠亮,郑静晨
2013年4月20日,四川省芦山县发生了7.0 级地震。灾情就是命令,武警总医院救援人员接到命令后迅速组建了中国国际救援医疗队和中国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两支队伍。在救援队规模受限的情况下,每一名救援护士都是从护理队伍中精挑细选出来的,他们用有限的力量发挥了最大的护理救治效率,很好地完成了紧急医学救援任务。作为国家救援队的一名护理工作者,笔者结合自身实际救灾工作,从非专业素质和专业素质两大方面,将紧急医学救援对护士的职业素质要求做以下综述。
1 非专业素质
1.1 高度的人文精神
1.1.1 对工作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白求恩精神 医学救援护理工作是人命关天的工作,要不得半点的马虎。救援护士必须具有认真细致、不急不躁、极富耐心的品质,具有对工作谦虚谨慎、不知疲倦、顽强奋斗的工作作风。灾害现场对救援工作的要求是刻不容缓的,容不得救援护士对救援工作有片刻的迟疑。因此,救援护士必须是武装好白求恩精神的精兵强将。
1.1.2 视病人如亲人,无微不至的南丁格尔精神 灾害现场的当代救援护士要更好地履行南丁格尔的职责,急灾民所急,想灾民所想,亲人般无微不至地关怀灾民,激发他们战胜疾病、战胜灾难的斗志。救援护士不仅要帮助灾区伤员在身体上祛除疾病,还要帮助他们在精神上重拾信心,给予他们开始新生活的勇气。
1.2 严格的组织纪律性
1.2.1 灾情就是命令,服从才是天职 纪律是救援队有条不紊地展开医学救援工作的制胜法宝。在国家遭受重大灾难的时候,每一名救援护士都应该把服从国家的安排作为自己的天职。在一线救援实战中,护士的服从意识仍然主要体现在执行医生的医嘱上,绝对不能因为条件困难就对医嘱的执行打折扣。
1.2.2 谨言慎行,顾全大局 救援护士要懂得,他们来到灾区,不仅仅代表自己所在的医院,更是代表国家。在灾民的眼中,救援护士就是国家派往灾区来拯救他们的天使,他们的一言一行都代表着国家。救援护士更要谨言慎行,做到不信谣言、不传谣言、实事求是,时刻接受组织纪律的约束。
1.2.3 相对分工,绝对合作 一个救援队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没有绝对分工,只有绝对合作。只要下达的命令不违背组织原则,有利于伤病员病情康复,护士都应该坚决服从。
1.3 健康的体魄和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
1.3.1 健康的体魄是各项救援任务顺利完成的根本 救援的条件大都很恶劣,救援护士在基本体能考核达标的基础上,身体素质还要满足各种恶劣条件的要求。如对急进高原救援护士的身体素质有以下要求:有重症高原病病史者原则上不宜进驻高原地区;患有器质性疾病和严重功能、精神障碍者不宜进驻高原地区;感冒发热体温超过38℃、全身症状或呼吸道症状明显者,应暂缓进入高原。有条件的医院可以对相关人员进行模拟高原环境的低压测试,此举可以有效减少高原地震救援人员的卫生减员[1]。救援护士平时要多做有氧运动的练习,锻炼自己的体力和耐力,练就一副健康的体魄,适应救援的需要。
1.3.2 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是工作顺利展开的保障 大灾难过后,往往尸横遍野,出现各种前所未见的惨不忍睹的景象,这些往往会给救援人员的心理造成巨大震撼。如果救援护士心理素质不过硬,没有相关的心理学专业知识,不能对自身潜在的心理问题进行有效的疏导,则极有可能给自己的内心造成无法弥补的创伤,以致影响到救灾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救援护士要有一定的心理学知识,极其丰富的抢救经历,并具备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
2 专业素质
2.1 具备全面、扎实的救护技能 全面、扎实的急救护理技能,是救援护士的基本素质。灾害现场医学救援的工作,主要是根据灾害具体情况和幸存者的伤情,制订和采取科学合理的急救方案,如心肺复苏、止血、包扎、固定、输液、吸氧、心理疏导等,对危重伤员及时实施基础生命支持处理,指导医疗队将现场危重伤员快速转送出核心区[2]。可见,心肺复苏、止血、包扎、骨折固定、静脉穿刺、吸氧等急救护理技术是救援护士必须牢牢掌握的。只有熟练掌握急救技能,救援护士才能在现场有条不紊地展开抢救,用最少的人力、最短的时间,创造出最高的救治成功率。
2.2 掌握灾害救援相关心理学知识和干预措施
2.2.1 熟悉常见心理应激障碍及疏导措施 遭受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后,灾区几乎每个家庭都有亲人伤亡。无论是在玉树地震还是汶川地震的搜救现场,几乎所有灾民均出现恐惧、焦虑、精神失常等心理创伤症状[3]。这些心理应激障碍如果不能很好的加以疏导,很有可能进一步形成灾后心理疾病,从而影响灾民的灾后生活。如果救援护士能够利用自己掌握的心理学专业知识在第一时间对灾民的心理应激障碍进行疏导,将会大大降低灾后心理疾病的发生率,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2.2.2 学会调整疏导自身心理应激障碍 无论是地震灾害,还是海啸场面,往往都极其惨烈。同时,灾区潜在隐患极多,如余震、暴雨、泥石流等,危机四伏;尸横遍野的场景,尸体腐烂的臭味等种种因素都易使队员因为不适应而产生各种心理应激障碍。如果心理应激障碍不能得到及时疏导,将会严重影响救援工作的顺利展开。救援护士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知识,不仅可以顺利解决自己的心理不适应,还可以给其他队员做心理疏导,提高全队的适应力和战斗力。
2.2.3 善于防范灾后严重不良心理反应 灾民身体和心理由于受到巨大打击,容易形成抑郁、焦虑、创伤后应激综合征、精神分裂症等严重心理反应。这类心理反应的心理治疗时间长,迁延难愈,给患者自己和家人甚至社会造成很大的影响。护理人员若掌握科学的心理护理知识,学习简易、有效、快捷的心理危机干预方法,生命救护的同时进行心理危机干预,将不会错过干预的最佳时机,最大限度降低创伤后心理应激障碍的发生,充分发挥护理人员在灾后心理重建中的作用[4]。
3 小 结
救援护士的素质包括非专业素质和专业素质,非专业素质又是对专业素质的良好补充,专业素质是救援成功的关键,非专业素质是救援工作实施的重要基础,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在实际救援工作中,对救援护士的素质要求是多方面的,并且随着实际灾害情况的变化,对救援护士的要求也在不断地调整和变化,以最终适应救援任务的需要。随着各级机构对紧急医学救援工作的重视和投入,救援护士的素质也将不断得到提高,未来的救援战斗中,必将涌现出更多高素质的救援战士。
[1]罗勇军,周其全.玉树地震灾后救援过程中高原病防治的实践和思考[J].西南军医,2010,12(5):952-953.
[2]马伟杭.对严重灾害医疗卫生紧急救援的若干思考[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08,3(7):386.
[3]黄雪花,刘可智,李小麟.早期心理干预对玉树地震受伤住院患者心理健康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18(11):1321-1322.
[4]张焕芳,李红玉.灾后护理人员对伤员实施心理干预的研究[J].护理研究,2011,25(2):477-4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