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医院患者的心理特征与护理体会
2013-01-27马新
马新
高校医院患者是以大学生为主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处于家庭与社会的过渡期,在面临问题时往往缺乏正确的处理方法,如关系处理、学习就业、家庭经济状况等,给自己造成一定的心理障碍。因为在这个过渡的阶段,他们离开父母,开始自己学会独立生活,有成人成熟的一面,也有稚嫩的一面,虽然有了父母不在身边的自由,但同时也有了没有依靠时的迷茫与无助,如果不能正确看待出现的问题,就很有可能变得消极、焦虑、紧张,这样会使其患病后难以康复。针对这种现象,吉林市北华大学东校区校医院采取了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以下即为心理特征分析和护理体会。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2012年10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51例高校患者,其中男26例,女25例,包括5例退休教师职工,46例在校学生,年龄分布在17~53岁,平均37岁。涉及多种疾病,其中7例为妇科疾病,14例为术后患者,12例患消化道疾病,18例呼吸道疾病。
1.2 关于高校患者心理 心理是心理现象、意识、情感、思维、知觉、感觉的总称,反映了大脑在实践中对客观事物的能动性,心理现象又可分为个性心理和心理过程[1]。高校医院患者大都是刚迈向社会的学生,处于慢慢成熟的阶段,一旦患病,很容易因为各种原因产生焦虑的情绪,有烦燥不安的表现,因为疾病的原因而对自己的未来失去信心,变得消极,从而可能导致内环境的稳定受到破坏,影响了疾病的治疗。
1.3 方法 对51例患者进行心理干预护理,有以下措施:对护理人员进行心理知识培训,使他们有一定的心理治疗常识,提高护理时的质量,将患者当作朋友与他们进行交流沟通,疏导他们的心理障碍;在患者住院接受治疗时,护理人员需与其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多些人性的关怀,使他们不对医院产生畏惧感,放松患者的心情,并对其介绍周边环境、治疗医师、物品的放置、设施功能、卫生状况、病区结构及入院须知;对患者的病情做详细了解,根据个人不同的情况,针对性地制定护理方法,在对患者进行病情讲解的同时,结合正确的心理引导,如对于失足的少女不应该充满歧视,而是要客观地对待患者,减小他们的心理压力;在与患者接触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应该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对待患者时要有良好的耐心,让患者体会到来自社会的温暖和关怀。
1.4 疗效评定 在对患者进行综合心理护理1个月后,对患者的心理状况做出一定的评估,且统计其患病时长。
2 结果
接受心理护理干预后,51例高校医院患者的精神状态有明显改善,紧张情绪、抑郁、焦虑也有所减轻。治愈的患者有45例,占总人数的88.23%,49人表示满意,占总人数的96.08%。
3 讨论
当代大学生有着重大的历史使命,是最有可能对国家做出杰出贡献的人群,所以对于高校医院患者的心理问题应受到社会的重视。他们大都在17~24岁,处于后青春期,生理方面已发育的较为稳定,身体素质各方面也处于极佳的状态[2]。虽然身体已经算得上是成人,但心理仍不够成熟,在这个阶段的大学生很容易因为疾病而导致心理上的疾病。
在对高校医院患者进行了一系列的心理干预措施后,患者在院治疗时间明显缩短,对于紧张情绪的消除和疾病的治疗有不错的疗效,在临床治疗方面有良好的协助作用。在对高校医院患者进行护理了一个月后,深深体会到,现代护理不再是单纯的上药打针,而是从多方面为患者疾病的治疗提供帮助,强调全方位、综合性和整体性。护士与患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接触最为密切,对患者进行心理辅导有极大的优势,这样能有效提高患者恢复的速度,这样的心理干预不仅对患者疾病的治愈有良好的作用,同时也能帮助患者在今后的生活学习中正确面对困难。而做好心理辅导的首要条件便是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这样才有利于进行进一步的沟通。而且在交流过程中,护理人员因视其个性特点及其患病情况,做到不同个体不同对待。
综上所述,高校医院患者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在患病后很容易产生消极的情绪,通过及时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大大提高患者应对疾病的信心,提高治疗的有效性,对临床治疗有积极的作用。
[1]张启东,刘思伟.浅谈高校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对策.中国护理管理,2012,11(7):64.
[2]周少进.有效开展健康教育应重点把握的五个环节.基层医学论坛,2012,3(9):4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