漯河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分析
2013-01-27孔笑峰
孔笑峰
漯河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分析
孔笑峰
1 基本概况
漯河市位于河南省中部,沙颍河腹地,属淮河流域大沙河中游平原地区,伏牛山东麓平原与淮北平原交错地带,地理坐标为东径113°27′~114°16′,北纬33°24′~33°59′,属暖湿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常年降水量786mm,过境水量比较丰富。境内河流为淮河流域沙颍河水系,淮河两大支流沙河、澧河贯穿全境并在市区交汇。漯河市于1986年升格为省辖市,2003年被列入中原城市群。总面积2617km2,总人口253万。
2 水资源状况及水利工程现状
2.1 漯河市水资源量
漯河市水资源的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通过对1956~2000年资料系列计算,漯河市地表水资源量3.3385 亿 m3,产流系数0.1605,多年平均径流量24.6亿m3,且大部分集中在6~9月,占全年69%左右。地下水资源量为3.7765亿m3,扣除重复计算量,漯河市多年平均水资源量为6.4020 亿 m3,人均253m3,是全国人均水资源量的1/8,河南省人均水资源量的1/2,且分配不均匀。
2.2 工程现状
漯河市境内的水利工程有三类:一是拦河闸,二是机电井,三是机灌泵站。目前,在漯河市区域内,沙河上建有马湾拦河闸、澧河橡胶坝、沙河橡胶坝、沙河节制闸等工程。橡胶坝拦蓄沙澧河丰富的地表水资源,回灌地下水,防止优质的地下水受到污染,使沙澧河生态系统的恢复更具有长期性和社会效益。
3 水质指标与范围
漯河市地表水水质评价项目包括:pH值、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总氮、汞、氟化物等,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补充评价硫酸盐、氯化物、硝酸盐、铁、锰等五项。评价标准采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评价方法采用分类评价;平原区浅层地下水评价项目:pH、总硬度(以CaCO3计)、亚硝酸盐氮、氨氮、氟化物、氰化物、汞、砷、铅等项,评价标准采用《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以行政分区给出地下水体达标等级。评价范围是《河南省水功能区划》中漯河行政区的水功能区。
4 水功能区概况
漯河行政区共划定一级水功能区9个,包括舞阳县红溪河舞阳开发利用区(舞阳段);沙河平顶山开发利用区(漯河段),该河段马湾控制断面控制河长74.2km,水质目标Ⅲ级、现状劣于Ⅴ级,主要超标项目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总磷;漯河市沙河橡胶坝控制断面控制河长9.5km,水质目标Ⅲ级、现状Ⅴ级,主要超标项目化学需氧量、氨氮;颍河郾城西华过渡区,该河段主要在漯河行政区临颍县境,址坊公路桥控制断面控制河长19km,水质目标Ⅳ级、现状劣于Ⅴ级;澧河漯河保留区,何口控制断面控制河长127.5km,水质目标Ⅲ级、现状Ⅲ级;二级水功能区13个。地表水体存在主要问题是清潩河、黑泥河、卷河(舞阳三里河)受工业污染比较严重,达不到规划标准。主要超标污染物项目有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总磷。主要河流沙河、颍河、澧河水质接近规定标准。
地下水质量标准现状评价,浅层地下水水质类别大部分为Ⅲ类区,分布面积1981km2,资源量27745 万 m3;局部为Ⅴ类区,分布面积713km2,资源量10020万m3。亚硝酸盐、氮超标区域面积110km2。中深层地下水水质类别全部为Ⅱ、Ⅲ类优质区;深层地下水水质类别同为Ⅱ、Ⅲ类优良区。地下水水质变化趋势,基本上处于稳定状态,部分地区受地表水污染严重,水质标准下降比较快。
5 水资源承载力
在水资源承载力概念中,承载主体是水资源,客体是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系统。水资源承载能力也就是水资源在满足生态环境良性循环发展的前提下,对社会经济系统的支撑能力,承载力的量度反映的是承载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供需协调关系。而水资源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生态环境系统之间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所以不能孤立地计算或评价水资源系统对某一方面的支撑作用,也不能孤立地研究某个方面对水资源系统的压力,而是要把水资源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生态环境系统结合起来进行研究。
水资源承载能力的评价要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首先,水资源承载能力表示水资源系统对社会经济系统和生态环境系统的持续支撑能力,水资源应该是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另一方面,水资源承载能力研究是要从根本出发,根据水资源的实际支撑能力确定人口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规模与速度,要保证在此规模下,生态环境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能够持续协调发展,强调发展相对于水资源的极限性,水资源承载能力应该是满足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承载能力。
水资源承载能力的评价应该以区域水资源合理开发和优化配置为前提。只有对水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和有效配置,谋取效用最大化,水资源的“最大支撑能力”才能得到反映。
6 实现可持续发展基本对策
通过对漯河市水资源承载力的分析,提出以下建议:
(1)漯河市水资源量总体较为丰富,水资源承载能力较强。需按照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原则,综合考虑河川径流特征、地下水开采条件、生态环境保护要求和经济技术等因素,以水资源合理配置为基础,因地制宜地构建流域与区域相结合的水资源调配体系。
(2)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水资源利用率日益提高,通过合理配置水资源,使漯河市水资源的承载力呈逐渐上升的趋势。
(3)根据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对水资源的要求,在保证经济持续发展的前提下,提出水资源合理开发、高效利用、有效节约、优化配置、积极保护和综合治理的总体布局及实施方案,促进漯河地区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的协调发展,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4)平水年份,漯河市的水资源承载能力较强,可以保证城市发展所需要的水资源供给,但是如果遭遇枯水年,漯河市的水资源承载能力就较为薄弱,备用水源较小。如遇到特殊事件可以考虑超采地下水量
河南省漯河水文水资源勘测局 46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