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汾市2012年水土保持工作成效与做法

2013-01-27刘城宏

中国水土保持 2013年4期
关键词:淤地坝水保临汾市

刘城宏

(临汾市水土保持科学研究所,山西临汾 041000)

1 2012年水土保持工作成效突出

2012 年,临汾市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严格执行新水土保持法,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工作方针,紧紧围绕水土保持重点工程,明确目标,细化任务,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全年共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2.93 万 hm2,实施生态修复面积 5.33 万 hm2,收缴水保“两费”3 237.7万元,各项年度计划任务均超额完成。

1.1 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建设全部完工

2012 年,临汾市相继实施完成了淤地坝工程建设、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沟坝地治理、坝滩联合整治、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等一批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取得了良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截至2012年底,全市累计完成治理面积72.68万hm2,其中新增基本农田22.06 万 hm2,水保造林 41.77 万 hm2,种草 0.79万hm2,封山育林7.93万hm2;新建淤地坝28座。

临汾市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建设的成效与做法,得到了省水利厅等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关注。2012年10月24日,山西省水利厅在临汾市永和县召开了全省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建设现场会,全省35个水保重点县的与会代表参加了现场会,对临汾市的水保工程给予了高度评价。2012年,临汾市安泽县实施的农发水保项目,受到了省农发办和省水利厅的充分肯定,联合检查组认为临汾市的监督管理工作到位,市县配套足额及时,实施效果好,同意逐步扩大该项目在临汾市的实施范围。

1.2 坝系及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验收工作圆满完成

2012 年,临汾市按照山西省水利厅的统一安排,先后对汾西、乡宁、浮山等9个县的4条坝系、7条小流域、4座100万m3以上骨干坝,依照基建程序进行了验收。本次验收涉及县市多,工程时间跨度大,验收的标准和程序更为严格。验收组采取内业和外业相结合的办法,深入工地现场,对工程标准、质量、数量等重要指标逐一查验;对工程档案资料,特别是监理、招投标和财务等情况进行了认真查阅。验收组认为临汾市的工程质量较好,内业资料完备,一致同意全部通过省厅验收。汾西县在工程建设中,始终坚持工程监理制和资金报账制,同时严把质量监督关、分级责任关、质量验收关和工程安全关,实现了对工程建设进度、质量及投资三大目标的有效控制;永和县在坚持打造精品工程的同时,还将沟坝地、坝滩联合整治等工程与骨干坝工程集中在一个流域内,连片治理,突出了综合效益;乡宁县在将内业资料按“八盒”分类归档管理的同时,还将此内业资料管理办法应用到其他水利项目的管理,实现了项目内业资料管理的制度化和规范化。

1.3 全市大中型淤地坝防汛扎实有效

临汾市地处黄河上中游地区,历史上汛期局部暴雨时有发生;临汾市的大中型淤地坝数量多,分布广,防汛任务异常繁重。为应对这一形势,临汾市各级领导高度重视淤地坝防汛工作,分管副市长和市水利局相关领导多次进行安排部署,并深入淤地坝工程一线,现场指导防汛。市局及时成立了淤地坝防汛领导组,提早安排,提前部署,于2012年5月9日下发了《关于开展2012年水土保持淤地坝工程汛前检查的通知》。各县市按照通知要求,迅速成立了水土保持淤地坝工程防汛领导组,组织专门力量,对全市的521座大中型淤地坝进行了汛前检查,逐坝排查、处理坝体和放水建筑物存在的安全隐患,逐坝落实行政、技术和管护责任人以及管护经费,并在当地新闻媒体进行了公示。

2012年5 月10 —11 日,临汾市水利局组织水保科、防办等科室,对西山7县大中型淤地坝的汛前准备工作进行了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督促各有关县及时进行了整改。之后,省淤地坝在建工程汛前安全生产检查组及黄委淤地坝汛前安全生产检查山西组,分别对临汾市淤地坝汛前准备工作进行了抽查,进一步促进了临汾市各县市防汛责任制和各项防汛措施的落实。进入汛期后,临汾市按照省厅晋水办汛〔2012〕67号文件对淤地坝防汛工作的要求,及时下发了《关于做好2012年水土保持淤地坝防汛和水土保持工程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对淤地坝防汛工作进行了再安排,再部署。各县市按照通知要求,进一步建立健全防汛领导机构,落实防汛责任,完善度汛预案,细化措施,查缺补漏,坚持全天候值班,密切关注雨情汛情,严防死守,确保了全市521座大中型淤地坝安全度汛。

1.4 水土保持监督监测工作深入开展

一是组织开展了水土保持监督执法检查。2012年以来,全市共出动执法人员160余人次,执法车辆60余台次,主要检查了全市30家煤矿、25家采石场,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限期进行了整改,下发各类整改通知书85份。特别是按照省厅部署,开展了高速公路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联合监督执法检查,市水利局为此专门设计了高速公路水土保持违法事实统计表、高速公路水土保持整改措施登记表及高速公路水土保持整改情况周报表,并结合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的特点,紧扣新水保法,参照行政复议法、行政处罚法、行政诉讼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专门制做了一整套水土保持执法文书,同时下发了《关于加快查处临吉、霍永等高速公路水土保持违法行为的通知》。相关县市按照检查组的要求,深入现场认真调查取证,依法下达相关水土保持执法文书,积极督促建设单位落实整改方案并全面整改,取得了突出成效。2012年,临汾市在全面做好煤矿项目水保“两费”收缴的同时,克服重重困难,加大了对铁路、公路、电力等建设项目的监督执法力度。

二是组织开展了水土保持区划及沁河流域调查工作。按照水利部和省厅的要求,临汾市永和、隰县、襄汾、尧都4县区各编制了1个典型小流域调查报告;涉及沁河流域的翼城、古县、浮山、安泽等4县进行了相关流域调查。

三是按照省厅要求,对《山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办法》先后进行了11次修改,部分修改意见被省厅采纳。

四是开展了水土保持监测资质持证单位监测工作专项检查及延续工作。

五是开展了国家大型生产建设项目核查工作。按照水利部的要求,对所有部批水保方案的驻临国家级大型生产建设项目的水保工作开展情况逐一进行了核查,并提出了相应的整改意见。

六是水保监测工作顺利开展。乡宁县冷泉沟监测点,作为全国首批100个示范监测点之一,监测区及控制站已实现正常运行。目前,正在梳理完善相关监测资料,编制年度水土保持监测报告。

1.5 水土保持宣传工作扎实推进

2012 年年初,按照省厅要求,及时制定了《临汾市2012年度水土保持宣传工作计划》。为庆祝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颁布实施一周年,临汾市下发了《关于深入开展新〈水土保持法〉集中宣传活动的通知》,从2月24—3月10日,利用半个月左右的时间,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声势浩大的水土保持法集中宣传活动。市水利局在鼓楼东大街人口密集区开展了大型宣传咨询活动;在解放路等政府部门相对集中的街道悬挂了一批水土保持法宣传标语;利用手机信息平台群发了水土保持法宣传短信,并制作成字幕在市有线电视台滚动播放。全市共刷写标语800余条,散发传单50余万张,悬挂条幅200余条,发送短信60余万条,出动宣传车400余台次。组织《临汾日报》、市电视台记者深入山区宣传水保,发表专题文章7篇、播放专题新闻5条。全年落实水土保持宣传经费60万元,在市电视台进行开机版宣传,在《临汾日报》开辟了水保专栏,并制作了大量的纸杯、雨伞、扑克牌、笔记本、围裙等水保宣传品,还编发水土保持简报11期,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2 经验与做法

2.1 领导重视、真抓实干

临汾市积极探索水土保持工作思路,调整措施布局,突出“三早”,使水土保持工作不断向纵深推进。

一是早谋划,科学治理。对山、水、田、林、路预先统一规划,将治山与治水、治沟与造田、大户示范与千村万户整治有机结合,综合运用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封育措施,形成了连点成线、连线成面、辐射延伸、规模推进的综合防治体系。

二是早安排,周密部署。对于确定上马的水保重点工程,在相关批复下达之前,不等不靠,创造条件,能开工的尽量开工;对于淤地坝防汛工作,在5月初就提早安排,提前部署;对于水保普查、规划等工作,做到早谋划,以利于后续工作的开展。

三是早发动,明确责任。实行市县乡三级主要领导亲自挂帅,逐级建立了分片包工程责任制,层层签订责任状,严格考核,奖惩兑现,使水土保持工作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

2.2 创新机制、增加投入

一是建立政策调动机制。通过制定优惠政策,调动全社会的建设热情。如规定:新建成的坝滩地,坚持“谁建设,谁所有,谁受益”,允许继承和转让。

二是建立项目资金整合机制。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捆绑使用、各记其功”的原则,将水利建设、农业开发、以工代赈、国土整治、扶贫等各种资金集中用于淤地坝工程建设,提升了农、林、水工程的综合效益。乡宁县在西廒沟治理上,集中涉农项目资金1 500余万元,建成骨干坝5座、中小型淤地坝25座,新整滩地106.66 hm2并配套了水利设施,现已具备了发展高效农业的基本条件。

三是建立坝系农业补偿机制。对一些有地下资源的县市,结合当地实际,实行矿产品税费统征,定额上交补偿资金。近年来,全市共征收坝系建设补偿资金2 000多万元,全部用于淤地坝工程建设。

四是建立大户带动机制。我们鼓励民营企业、社会团体、机关单位、农民群众通过拍卖、租赁、入股等多种形式,治理荒山、打坝造地。近年来,全市已有600余家社会力量投入闲散资金2.5亿元以上,完成水土保持治理面积13.3万hm2,涌现出乡宁永昌源戎子酒庄万亩葡萄园、云邱山开发治理区,以及隰县张英瑞、刘小梅和大宁龙吉民等一批年产值达上千万元的水保治理大户。

2.3 创新模式、建管并重

临汾市在长期的水土保持工作实践中,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工程建管新模式。

一是坚持“四制”。就是坚持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资金报账制。

二是严把“四关”。就是严把质量监督关、分级责任关、质量验收关和工程安全关。

三是建立“八盒”档案管理制度。就是内业资料严格按照基本、设计、招标、监理、施工、管理、财务、验收“八盒”分类建档管理。

四是落实“一人一坝管护制度”和“管护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制度。就是逐坝落实管护责任人,并将管护经费纳入县级财政预算。目前,全市521座大中型淤地坝均落实了管护责任人,并落实管护经费24.7万元,为淤地坝的安全运行和长久造福群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4 典型引路、整体推动

临汾市在水土保持工作中,突出强化精品工程意识,特别注重培育先进典型,充分发挥精品工程和先进典型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从而推动了全市水土保持工作整体上规模、上水平。通过永和东峪、西峪沟等坝滩联治典型的引导,打造出了汾西县康和沟、隰县卫家峪、乡宁西廒沟等一批坝滩联治的精品工程;通过隰县半沟,永和薛基沟、木瓜沟淤地坝除险加固工程的典型示范,推动了临汾市其余6县11座淤地坝除险加固精品工程的建设;通过大宁县“一人一坝管护制度”和“管护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典型的树立,带动临汾市西山7县均出台了相应的管护制度,落实了管护经费,整体推进了全市的水土保持工作步伐。

猜你喜欢

淤地坝水保临汾市
山西省临汾市翼城县南梁镇北坡村 “一抹黄”带动“全民富”
临汾市2022年农作物主要病虫发生趋势预报
陕西榆林地区无定河流域淤地坝遥感解译
扎根基层不动摇 倾情奉献为水保
淤地坝坝系工程除险加固施工时序安排探讨
农村水利水保工程建设难题及解决措施
临汾市马铃薯晚疫病发生趋势预报
野蛮时代终结,动保行业要自律,水保协会年会透露出哪些重大信息?
水保工程的质量监督与管理
黄土高原地区淤地坝建设战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