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酸甘化阴法在治疗胃病中的应用

2013-01-27潘秀芝

中国民间疗法 2013年9期
关键词:麦门冬胃脘木瓜

潘秀芝

(新疆昌吉市佃坝乡卫生院,831103)

酸甘化阴法是将酸味药与甘味药相合为用,以达养阴生津的目的。因酸能敛阴生津,甘能益胃滋阴,酸甘配伍,一敛一滋,相互作用,能促进脾胃生化阴液的功能。“酸先入肝,甘先入脾”,故酸甘化阴法尤以养脾胃津液和补肝阴为主要作用。新疆昌吉地处西北,冬寒夏热,气候干燥,这里居民饮食又多偏喜食辛辣之品,再加之脾胃病多病程较长。故临床中常见脾胃阴虚、肝阴不足之证。

酸甘化阴法在治疗胃病中主要有以下三法:

1.酸甘凉润法。即用酸味与甘寒滋阴生津之剂,使两阴相济,以滋助胃液和肝阴。适用于胃阴耗伤之重症。症见:胃脘灼热疼痛,嘈杂如饥而不欲食,口干咽燥,口渴喜饮,大便干结,舌光而干,少苔或无苔,脉细数。常用甘寒润泽之品,如生地黄、白芍、石斛、麦门冬、木瓜、天门冬、天花粉等以滋阴润燥。如因胃热炽盛伤津则见:胃中烧灼疼痛,疼时急迫,心中懊■,口苦口燥,渴而多饮,唇红,苔黄或燥,舌边尖红,可在酸甘凉润基础上,少佐黄连、栀子、知母等苦寒清胃泻肝之剂,泄热存阴,苦甘合化,以收泄热润燥之功。

病例:患者,男,51岁,2010年5月2日初诊。胃脘痛2年有余,时常发作,近1年加重。此次发作已持续半月余,胃脘部疼痛胀满,有烧灼感,饥而不欲食,干呕,进食即吐,口干欲饮,头晕心慌,舌光无苔,脉弦细,大便干燥,小便黄。本证属病久胃阴耗伤,胃失濡润,致使脾运不健,胃失和降。治以酸甘凉润,和胃调气。处方:沙参15g,白芍25g,木瓜18g,玉竹15g,麦门冬15g,生地黄15g,陈皮6g,法半夏12g,元胡6g,炙甘草10g,姜竹茹9g。水煎服,每日2次。服5剂后,胃脘部胀痛、烧灼不适、口干均有明显减轻,干呕已止,大便已通,上方去竹茹再进7剂,诸症消失。

2.酸甘柔润法。适用于胃阴耗伤较轻者,或仅见胃脘部痞胀隐痛,食则无味,纳少,口微干,大便干而不燥,苔薄白欠润;或因久痛不愈,致肝胃两伤,胃弱气滞,肝失濡养,厥阴之气横逆,见胃脘痛涉及胸胁,心烦,每遇情感波动则加剧,嗳气则舒。治当以酸味养肝、敛肝,以制其横逆之气,合甘平薄味柔润之品,如沙参、炒白芍、木瓜、玉竹、石斛、麦芽、谷芽等以养胃生津。

病例:患者,女,38岁,2011年10月14日初诊。3年来,胃脘部时时作痛,胀闷不适,近2月胃脘隐痛,甚则痛连胸胁,胃部痞胀不舒,纳差,时而干呕,口干欲少饮,头晕乏力,大便干燥,舌边尖红,苔黄而干,脉细弱无力。证属肝气犯胃,久痛入络,胃阴虚弱,肝失濡养,肝气横逆。胃镜检查示浅表性胃炎;B超检查肝、胆、脾未见异常;肝功检查正常。给予调养肝胃、酸甘化阴、理气止痛之剂。处方:木瓜18g,炒白芍30g,石斛12g,沙参15g,玉竹12g,白扁豆10g,枳壳9g,陈皮6g,白术30g,山楂10g,川楝子12g,竹茹10g,炙甘草10g,大枣3枚。水煎服,每日2次。服药6剂,胃脘及胁肋疼痛减轻,饮食增加,干呕亦止,唯仍感乏力,上方加太子参24g,以培中缓肝,再进12剂,病告痊愈。

3.酸甘温润法。即在酸甘柔润法的基础上,配入甘温益气之品,以益气养阴。用于津亏不能化气,或气虚不能生津所致气阴两虚之证。其临床表现为神疲乏力,气短头晕,心慌肢软,大便不畅,上腹部有坠痛感,舌淡红而光或中心有裂纹,脉虚细。虽可见胃阴和肝阴不足,但无胃燥阴伤、虚火内灼之证,又兼气虚,故养阴之法当取酸甘柔润,不用或少用酸甘凉润、纯阴厚腻之品,同时配太子参、党参、黄芪、白术等以补气,使酸与甘相合,补气以化阴生津,对于气津两虚者更为适宜。即使单纯的胃阴虚证,经用酸甘柔润法而阴不复者,只要无虚火之象,亦可按“阳生阴长”之理,投入甘温补气之品。

病例:患者,男,53岁,2011年11月26日初诊。近5年常感上腹胃脘部胀痛,痞胀下坠,嗳气,少食,食后胀痛下坠加重,大便先干后溏,面色无华,形瘦神疲,气短头晕,心慌腿软,口舌发干,舌质淡红欠润,中心无苔,脉细弱。胃肠钡透示中度胃下垂,胃镜检查示萎缩性胃炎。证属脾胃虚弱,中阳不振,气阴两伤,运降失司。治以酸甘温润,益气养阴,和胃降逆。处方:太子参20g,炙黄芪30g,炒白术20g,麦门冬15g,石斛15g,白芍12g,陈皮6g,枳壳12g,木瓜18g,炒三仙各12g,炙甘草6g。水煎服,每日2次。服药10剂,胃脘痞胀坠痛有所减轻,嗳气亦少,饮食有增,原方加减服用1个月,症状消失。嘱继服补中益气丸3个月以巩固疗效。

猜你喜欢

麦门冬胃脘木瓜
黄芪建中汤配合食疗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临床观察
秋冬鼻干出血用二冬
秋冬鼻干出血 用“二冬”
木瓜老奶奶的云
木瓜老奶奶的云
近红外光谱技术快速测定麦门冬药材中水分的含量*
开心暖胃门冬饮知是东坡手自煎
植物帮之木瓜
你应该试着
针药合治胃脘痛40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