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奶牛布鲁菌病和结核病发生流行的原因和防制对策

2013-01-26刁贺军

中国兽医杂志 2013年6期
关键词:布鲁菌病牛检疫

刁贺军

(辽宁省朝阳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辽宁 朝阳122000)

奶牛布鲁菌病和结核病(简称“两病”)。均属人畜共患的二类动物疫病。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调整,牛布鲁菌和牛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人的机会逐渐增加,使人民的生命财产受到极大威胁,同时也成为当前奶牛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目前“两病”尚未得到有效控制,面临的任务还十分艰巨,为尽早实现“两病”净化的目标,本文对“两病”发生流行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如下防制对策。

1 发病原因

1.1 病牛和隐性感染的奶牛未得到根除,病健混群、病牛和健康牛交配,病牛流产的胎儿、胎盘、羊水和排泄物未能及时清理消毒,通过污染饲料、饮水、用具、土壤造成直接或间接传染;检出疑似病畜到确诊期间无隔离场所,新生犊牛喂病牛乳汁;奶牛、黄牛、绵羊、山羊、猪、禽混养,以及吸血昆虫叮咬均为本病传播的原因。

1.2 流通环节检疫不彻底,养殖户、贩运人防病意识淡薄。奶牛及产品交易流通频繁,贩运、饲养户不执行报批报检规定,出售奶牛无检疫证明,出售牛奶无健康证明。养牛场、户对检疫存在抵触情绪,按照规定,一旦检出病牛应立即扑杀,而政府的补贴太少,养殖户为保护自身利益,拒绝或逃避检疫,甚至明知自己的牛患病,也隐瞒不报,并千方百计地延长其产奶期,以最大限度的挽回损失;养殖户大多是从贩运人购入奶牛,忽视了“两病”检疫,购入后发现有病又不愿承担经济损失,再私下倒卖,使疫情不易发现和得到有效控制,也给疫情的传播提供了条件,往往随着病畜的流动导致病原不断传播、扩散和蔓延,形成恶性循环。

1.3 饲养管理人员、畜牧兽医技术人员和畜产品屠宰加工人员也是造成“两病”传播的主要原因之一。兽医、改良员、接产员、挤奶员、饲养员不执行操作规程。兽医、改良人员治疗、输精等器械不消毒或消毒不彻底,改良员、接产员不戴防护手套或多畜共用一副防护手套,又不注意消毒,虽然注重了自身的保护,但也增加了畜间的传播机会;挤奶员、饲养员不注意个人卫生和奶牛卫生,奶牛乳头不清洗、挤奶设备、饲养器具不消毒洗刷,运送饲料和清理粪尿的车辆混用;隔离工作不彻底。健康牛群和隔离群器具、车辆混用;个别老场技术和饲养人员“带病”上岗;“黑屠宰加工点”私自屠宰加工感染“两病”动物,从事皮、毛、骨等畜产品加工人员直接接触未消毒或消毒不彻底的动物产品,都是人为造成人畜间和畜间感染重要原因。

1.4 检疫资金投入不足、技术落后,无法彻底开展检疫工作。由于资金和人力物力等原因,1年只能进行1次“两病”检疫,孕牛、犊牛不能及时进行补检;目前多数地方奶牛布鲁菌病检测仍然采用平板凝集和试管凝集试验,牛结核仍然采用提纯的结核菌素皮内变态反应试验。检验方法急待改进和提高(如结核病应用变态反应的方法检验,确诊所需的时间长,仍然延用手动千分尺测量皮差,皮厚差在2 mm以下为(-)、皮厚差在2.1~3.9mm为(±)、皮厚差在4mm以上为(+),双层皮肤2~0.1mm就差一个结果,手法不熟练,极易造成误判)。

1.5 饲养场所卫生条件不符合兽医卫生要求。粪便和排泄物污染物不处理或处理不及时,病死动物无无害化处理场所;药液配比浓度不正确,消毒使用药液计量少,长期使用单一药品,甚至不消毒或不知道消毒。

1.6 饲养管理和防病知识淡薄。小型饲养场和社会散养户不注重不同产奶时期的饲料配比,使奶牛抗病能力下降,增加了感染机会,促进了“两病”的发生与传播;饲养场户尤其是社会散养农户,对“两病”的危害认识不清,不注重防范和自我保护。

2 防制对策

2.1 以新老疫区为重点,对易感动物实行彻底普检。建立奶牛生产、检疫档案,除1年两次的定期检疫外,还应做好犊牛、临产孕牛产后的补检工作。建议确诊后立即采取火烙印标识,如:结核病牛在其左肩胛(臀)部加盖印章(火烙印);布鲁菌病牛在其右肩胛(臀)部加盖印章(火烙印)。便于病牛个体区别,避免使用涂改标记、调换耳标等方法造成扑杀鉴别困难和检验结果纠纷。对确诊的病牛出具检测报告,要立即通知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进行扑杀;对检出疑似病牛,也要及时通知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开展有效监管,防止在确诊前被转移、倒卖,造成疫病传播、坑害无辜无知饲养者。

2.2 加强流通环节监管,严防疫情传播。切实执行:“申请-批准-检疫-运输-隔离-入场”的流程。在外引过程中对检出的阳性病牛和疑似奶牛及时和当地动物防疫部门通报;运输走指定检疫通道,到达输入地后进入指定隔离场隔离,发现证物不符或健康等问题要进行抽检或重检。奶牛在隔离期间建议进行免疫、驱虫并做好消毒工作,达到隔离时间确认健康后方可混群饲养;省内调运的奶牛应参照或借鉴省外调奶牛的办法,对外购动物实行全程跟踪,确保外购动物检疫率100%,切实做到调出调入动物健康。加强监管力度,做到监检管理主动化、经常化,实现监管促进“两病”净化的目标。使不检疫的奶牛卖不掉,无健康证的牛奶无人收购、无处销售;掌握饲养场户基本情况,做到产奶、检疫、销售档案化。对无检疫证明和无健康证明生产经营和饲养经营场点,要加大处罚力度,保证奶牛和牛奶的健康和安全;加强对奶牛贩运人的管理,对不报批报检和故意贩卖病牛的贩运人要从重处罚,造成疫情的要追究刑事责任;对出具检疫报告的阳性病牛,立即扑杀并做好无害化处理工作。积极建议政府增加扑杀补贴经费投入,从根本上解决扑杀难的问题;提倡和鼓励规模饲养,加大对规模饲养场的扶持力度,避免小而全,逐渐取缔农户散养;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要积极配合商业屠宰定点管理部门加强对“黑屠宰加工点”的打击力度,强化牛皮、毛、骨等动物产品的检疫消毒工作。

2.3 强化管理,落实安全措施。有条件的奶牛场要实行封闭式饲养,严防疫病传入。建立健全制度,严格执行操作规程、规范。兽医、改良员、接产员、挤奶员、饲养人员在上岗前必须做健康检查,必要时可做预防接种,严防畜间和人畜间的交叉感染。因规模场广泛采用同期发情技术,改良员、接产员在人工授精和接产助产过程中,做好器械、畜体、人员自身保护和废弃物、污染物的消毒和无害化处理工作;兽医、改良人员在治疗和改良过程中,应特别做好如牛鼻钳、胃管、灌角、开口器、注射针头、手术器械、开殖器、输精器等器械的消毒工作;挤奶员、饲养人员认真洗刷奶桶、水槽、食槽、饲料运输工具等设备;搞好奶牛卫生,挤奶前要对奶牛的乳房逐个清洗,用毛巾或纸巾擦干,确保1头牛1条毛巾。规模场、养殖小区和饲养集中、数量较大区域,建立挤奶站,使用挤奶机并严格执行清洗、消毒程序。

2.4 加大检疫资金投入,全面开展“两病”净化工作。“两病”是制约奶牛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直接影响人的生活质量、严重危害人身生命安全。各级政府应增大财政投入,做好奶牛布鲁菌病、结核病的检疫工作,有条件的地区可对普通牛羊展开全面检疫,对健康群开展布鲁菌病免疫工作;对检出的阳性牛羊彻底扑杀并进行无害化处理,对检出阳性群实行在规定的时间进行二次检疫直至全部健康并实行布鲁菌病免疫,同时加大检疫科研经费投入,加快检疫技术和设备的研究和推广工作。建议采用国际上应用的ELISA和PCR诊断技术。

2.5 严格执行防疫制度,切实搞好饲养场所和环境的消毒工作。规模饲养场要符合兽医卫生条件,要建立消毒室和消毒池,圈舍每日清扫刷洗,定期消毒,做到药物配比浓度正确、应用计量充足,严禁应付了事。做好防蝇灭鼠工作,对护场的犬要定位栓养,对病死动物、污染物进行无害化处理,对排泄物要进行发酵处理,最好采用沼气池;对检出的疑似病牛必须隔离饲养、专人管理,待重检确诊阳性扑杀,阴性归群饲养,在此期间更应做好隔离场所和环境消毒。建议交替使用季胺盐类和氯制剂定期消毒。2.6 坚持自繁自养,加强饲养管理,提高防病、抗病能力。目前引进是为了提高良种化程度或扩大种群,实现较大饲养规模最直接的办法。但从防疫的角度看,不可避免的带入一些传染性疾病,造成疾病传播甚至暴发。众所周知,消灭一种疾病并不容易。所以坚持自繁自养,适时引进优良种畜,通过逐步选育,达到扩繁优良种群的目的,才是规模场健康发展的安全途径;采取培训班、科普资料、报纸、广播、电视等不同方式,对养殖场(户)开展科学饲养和防疫灭病特别是人畜共患病知识培训,提高饲养技能,避免营养失衡造成奶牛免疫机能和抵御疾病的能力下降。使广大养殖户深入了解预防知识和饲养方法,了解“两病”的危害,事关生活质量和人体健康、事关社会公共安全,不搞好“两病”检疫、净化,害人更害己。

以上分析了“两病”发生流行原因并提出防治对策,在奶牛生产中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监测制度,落实各项技术措施,强化检测手段,严格检疫和执行操作程序,加大防疫检疫督察力度,确保奶牛健康,为人们提供健康、绿色、无污染的牛奶。

猜你喜欢

布鲁菌病牛检疫
江西省布鲁菌分离株的鉴定及分子特征分析*
护理高烧病牛应做到“五多”
英国检疫隔离立法源流及启示
晚秋
以神经紊乱为共症的常见牛病的治疗方法
浅析牛子宫脱出的症状和治疗方法
布鲁菌基因缺失株ΔVceA的感染特征研究
《检验检疫学刊》简介
检验检疫学刊
《检验检疫学刊》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