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城市在水与生态的润泽中更加美丽辉煌

2013-01-26杨六齐

中国水利 2013年15期
关键词:西安市西安水资源

杨六齐

(陕西省西安浐灞生态区党工委,710000,西安)

城市作为社会的核心单元,是人类文明发展与进步的载体,是人口聚集地,也是消耗自然资源的核心场所,更是生态文明建设的落脚点和突破口,应责无旁贷地承担起探索生态文明建设实质、展示成就的重任,让居民理解、参与、认可、分享,实现生态文明建设追求社会公平和成果分享的实质。

水为民生之源,国之所依。文明与荒芜往往仅有一水之隔,历史上著名城市的发展变迁多是在叙述水与城市的故事,重复验证着水兴则城兴,水衰则城衰的道理。以浐灞河与古城西安为例,浐、灞河名于春秋盛于隋唐,从60万年前“蓝田猿人”的足迹,六千多年前母系氏族存留的“半坡遗址”,到连接东南和西北的隋代“灞河大桥”,承接黄河、渭河水运的唐长安城水陆码头“广运潭”,浐灞河一直是西安重要的城市门户和水源、生态及经济命脉,孕育着文明进步和城市发展。

终南毓灵秀,八水绕西安。一直以来,西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水在西安城市发展中的作用,并站在城市发展及生态文明相契合的高度,从提升城市环境承载力、为实现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总目标提供经济和生态保障的前提出发,提出了“八水润西安”的建设目标。

因“浐”“灞”两水而得名的西安浐灞生态区成立于2004年9月,是西安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应对西部大开发形势下,西安为满足城市东扩和生态环境治理的需要而设立的生态功能区,也是全国第一个以生态命名的开发区。整个区域沿浐灞河城市段呈南北带状分布,南接秦岭北麓,北连渭河,规划面积 129.9 km2,其中集中治理区面积89 km2。近年,作为西北唯一的国家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试点,在水利部和陕西省、西安市人民政府的领导支持下,先行先试,按照“河流治理带动区域发展,新区开发支撑生态建设”总体发展思路和“做有爱心、负责任的建设者”工作理念,坚持“让河流休养生息,让生态流入城市”的工作原则,以生态修复为主线,以全流域治理为基础,大胆创新,锐意进取,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回顾:从生态重灾区中走出的国家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示范区

八年前,浐灞是西安市发展最落后、污染最重的区域。它曾是西安市东部区域的“下水道”,年接纳污水量近7 000万t,占西安市污水排放总量的1/6;垃圾围城,沿浐、灞河岸有10余处河段垃圾成山,垃圾堆放量近500万m3;挖沙成灾,沿河岸废弃沙坑面积达28 km2,河床下切6 m之深,地质灾害隐患严重。

1.坚持科学发展,生态品牌凸显

坚持“生态优先”原则,注重对资源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全方位推进实施国家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工程,以绝对优势的生态用地比例(32%)确保实现城市生态功能,以大面积连片的林地、湿地和公共绿地建设确保充分发挥生态功能,形成“大开大合、大疏大密、水绿相间、错落有致”的景观格局。集中力量开展河流治理和生态重建,快速推动重点项目建设,区内的生态灾害得到根治,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城市发展空间有效拓宽,城市功能品位显著提升,实现社会和经济效益双赢的目标。“生态立区”模式成功树立,成为西安城市建设与新区开发的基本共识。

2.坚持惠及民生,生态环境建设树立示范

试点工作期间,先后完成雁鸣湖、桃花潭、世博园、国家湿地公园等重点生态治理修复工程,区域新增水域湿地面积594 hm2,河流湿地覆盖率达13.2%;新增绿地面积达526 hm2,累计形成林地近1 371.6 hm2,林地覆盖率达15.4%,区域生态用地比率达到24.6%,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8.9 m2,是西安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9.5 m2)的1.99倍。新建4座污水处理厂,区域污水日处理能力从零提高到41.5万t,年中水回用量 1 100万 t;浐灞河水环境质量基本恢复到地表水Ⅳ类水平,鸟类从2005年的63种增加到如今的200多种,数十年未曾见到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东方白鹳、黑鹳等也在浐灞生态区被再次发现。区域平均气温较市区低3.5℃,负氧离子日常含量达2 000~6 700单位,远高于世界卫生组织清新空气1 000单位的标准。浐灞成为西安生态环境最好、最具发展潜力的区域。

3.坚持以循环经济理论统领区域产业发展

将节能减排作为发展原则,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力减少污染排放量。金融、商贸、旅游休闲等现代服务业发展迅猛,连续成功举办四届欧亚经济论坛,陕西省金融商务区迅速崛起,各类基础设施已基本建成,成功引进中国银行全球服务中心、国家开发银行陕西分行等金融、泛金融类项目50多个,金融商务区格局已初步形成。7家世界500强企业以及多家中国知名企业纷纷入驻,在建重点产业项目50多个,欧亚贸易区、西安使领馆区等重大项目蓄势待发,浐灞初步形成了集群化、高端化、国际化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格局,与西安市支柱产业之间的循环和连接不断强化,形成错位发展、跨越发展的强劲势头。

4.坚持树国家级标准,走国际化道路

利用水环境优势,打造了欧亚经济论坛、2011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等一批国际化品牌。尤其是2011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是陕西省乃至西北地区自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影响面最广的国际性活动,直接拉动西安市GDP增长高达6个百分点。其弘扬的绿色理念,彰显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向海内外游客展示了文明、开放、包容、绿色的陕西省和西安市新形象,形成了“拼搏、创新、协作、奉献、服务、开放”的世园精神,使生态文明的理念深入人心,其倡导的绿色、低碳、环保理念,将会延伸到生态文明建设的各个方面,为西安乃至陕西留下弥足珍贵的理念积累和精神财富。

八年后的今天,浐灞已彻底完成从生态重灾区到城市生态补偿区的转型,浐、灞两水“滋润古城惠及市民”的综合效应得到社会认可。可以说浐灞的发展之路,正是对新时期新形势下的城、河关系的深入探索实践,是城市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有益尝试,是落实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真实缩影,是建设美丽城市的一个典型案例。2013年3月29日,水利部组织验收浐灞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试点工作,浐灞成为西北首个、全国第六个国家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示范区。验收组高度评价了试点工作,认为浐灞“打造了一座百姓喜闻乐见的亲水新城,开创了城市水利、城市河流治理利用的新境界,积累了在西部缺水城市建设水生态文明的有益经验,走出了一条水生态保护与城市发展建设共进共荣的实践道路”。2013年5月28日央视《新闻联播》栏目报道浐灞国家湿地公园开园情况后,5月30日再以 《修复水体生态 陕西打造宜居环境》为题,通过对浐灞的水生态修复及建设进展的介绍,生动描述了陕西对河流治理的观念认识、建设模式、管理方式的系统性转变,吹响了加快城市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号角。

二、展望:争做城市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排头兵

2013年1月4日,水利部出台《关于加快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意见》(水资源〔2013〕1 号),要求把生态文明理念融入水资源开发、利用、配置、节约、保护与水害防治的各方面和水利规划、建设、管理的各环节,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和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以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为核心,通过优化水资源配置、加强水资源节约保护、实施水生态综合治理、加强制度建设等措施,大力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完善水生态保护格局,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提高生态文明水平。2012年5月,陕西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建“三强一富一美”的西部强省,即经济强、科教强、文化强、百姓富、生态美,并将“生态美”作为首要战略任务,全面提升全省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为落实上述要求,浐灞生态区将在总结试点工作经验成果的基础上,坚持因地制宜、务实创新、持续改进、追求卓越的工作原则,全力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不断丰富工作内涵,强化引领示范作用,努力构建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生态新区,使浐灞生态区成为水生态环境建设的代表作,水资源管理制度建设的创新地,西部城市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名片。

1.充分体现城市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未来发展方向

以水为魂,将水生态建设作为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石拓展到城市发展的各个环节。要以水环境建设为核心,加快“湿地浐灞”“花园浐灞”建设,显著提升区域城市生态涵养功能和人居环境品质。统筹实施浐灞河全流域治理,并将其作为秦岭保护与渭河治理的重要支撑,强化河流生态功能,提高河流经营管理水平,优化水资源利用方式和使用效能。依托4座污水处理厂建设全方位的再生水综合利用体系,使再生水在区内绿化养护、道路保洁、车辆清洗、建筑施工、景观补水等领域得到充分使用。加强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完善湿地科普中心和水环境教育基地等平台,繁荣城市水文化,不断丰富城市水生态文明建设内容,实现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和永续发展。到2015年年底,完成浐灞河城市段综合提升工作,区域水环境质量全面达标,主要景观水体水质优于地表水Ⅳ类水平,湿地率达到11%,再生水利用率达到40%,生态用地比率达到28%。

2.凸显城市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国际化特色

近年浐灞通过欧亚经济论坛和世园会等大型国际性活动的举办,体现了西安城市建设管理理念的深刻转变,展示了水生态建设取得的成就,宣传推介了水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今后浐灞将充分发挥国际化优势,通过欧亚贸易区、西安市使领馆区等新的国际性合作平台,进一步深化国际合作方式与形式,扩大在水生态领域的对外务实合作及交流,吸收借鉴先进理念、方法和技术,提升水生态文明的外向性和知名度。

3.充分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作为西北唯一的国家级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示范区域,浐灞肩负着深入探索和丰富城市水生态文明建设内涵的历史使命。这要求浐灞要以建设“美丽浐灞、美好家园”为宗旨,进一步理顺城河关系,创新治河理念,以建设城市重要“生态带、景观带、休闲带、文化带、产业带”为定位,点面结合推进浐河城市段全流域整治提升,整体优化滨河景观、道路、产业空间布局,完善河流生态功能,丰富滨河景观及文化内涵,提升河流管理经营水平,构建具有江南韵味的国际化生态新城,让居民以水为荣,切实分享水生态建设带来的环境享受。坚持制度创新,构建科学的水生态文明建设目标和指标体系,调整修订水资源调配、水环境管理、再生水利用、水利工程建设、湿地保护等管理办法,形成完善的制度保障体系,促进区域水资源环境的持续改善和健康发展。

三、结 语

“善治国者必治水,善为国者必先治水。”在国家建设生态文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和陕西加速渭河治理、建设“美丽陕西”的征途上,在西安市加快 “八水润西安”工程、推进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建设步伐的进程中,浐灞将继续以先行者与探路人的身份,积极探索符合西部城市水资源、水生态实际条件的水生态文明建设之路,以更为坚定的信心、更强的责任感来演绎自身不可替代的角色。未来的浐灞,必将是一座涵养功能充分、景观环境优美、经济产业繁荣、社会文化进步、服务保障有力的现代化国际新城,必能在城市水生态文明发展史上拥有一席之地,必将让西安在水与生态的润泽中更加美丽辉煌。

猜你喜欢

西安市西安水资源
水资源(部级优课)
西安2021
Oh 西安
《水资源开发与管理》征订启事
亲子创意美工展
家乡
2019年河南省水资源公报(摘录)
西安市第四医院
《西安人的歌》突如其来?
123的几种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