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力加强水生态文明建设推动无锡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2013-01-26王鸿涌

中国水利 2013年15期
关键词:节水型蓝藻无锡市

王鸿涌

(江苏省无锡市水利局,214000,无锡)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江苏无锡,北临长江,南濒太湖,京杭运河贯穿其中,是水网密集的江南水乡。全市水面面积1 502 km2,占总面积的32.4%。水是无锡城市的灵魂,无锡因水而美,因水而兴。但无锡一度也面临水安全、水污染、水生态退化的威胁和影响,21世纪初,水质型缺水成为无锡突出的问题,制约无锡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2006年以来,无锡市先后被江苏省政府和水利部确定为全省和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市、全国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试点市。全市上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让太湖这颗江南明珠重现碧波美景”,“无锡市要建设成为生态城、高科技产业城、旅游与现代服务城、宜居城”,“把治理太湖作为国家生态环境建设的标志性工程”的重要指示精神,将太湖治理、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节水型社会建设、生态市创建等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举全市之力,全面落实“生态文明建设”方针,全面推进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在铁腕治污、科学治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节水减排等方面率先行动、率先达标、率先见效,有力保障了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统一思想,加大水生态文明建设组织领导力度

1.强化组织领导

市委、市政府把治水作为无锡市的头号工程来抓,成立了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试点工作和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起政府主导、水利主办、各部门协作、分工负责、全社会参与的良好工作机制。

2.营造浓厚氛围

利用 “世界水日”“中国水周”“无锡市饮水安全日 (5月29日)”“世界环境日”“城市节水宣传周”等,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向全社会宣传水生态环境保护的重大意义,宣传中央领导同志对治理太湖、正确处理发展与保护关系作出的重要批示,宣传试点工作主要内容,增强全民水患意识、水资源节约保护意识。

3.加大投入力度

①立足自身投入。每年新增财力的20%用于水生态治理和节水型社会建设。主要以太湖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一库一园、三湖三河”(横山水库、宛山荡水生态科技园、五里湖、梅梁湖、贡湖、梁溪河、古运河、长广溪)水生态修复、蓝藻治理、节水型社会建设等大中型项目为主,完善资金投入机制,为顺利开展工作提供资金保障。②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在中央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国家实施《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实施方案》、加大治太投入的大背景下,积极向省和中央各部委汇报,争取支持。③多途径融资。利用国债资金、政府贷款、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项目贷款、市场化运作、BT方式、吸引外资、土地置换、单位融资和社会资金等多种形式筹措试点建设资金,如城镇污水处理、提标改造、水源工程建设、宛山荡水生态湿地公园建设等。据统计,近年水生态环境保护项目共投入经费约700亿元,其中:太湖治理项目共完成416个,实际投入资金391亿元。

4.严格执法监督

切实依法行政、违法必究、执法必严,对列入“三高两低”“新五小”等违法排污企业黑名单的,相应采取停贷、停电、停水、停运等综合措施依法关闭;完善检查手段,在全市范围内严格执行地区交叉检查制度,打破属地检查的束缚制约;严格执行飞行检查制度,由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党风联络员、特邀监察员组成检查小组,定期和不定期对重点地区、重点行业以及重点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检查,通过引导社会各界力量参与执法行动,确保执法检查结果公开、公正。

5.加强考核问责

把生态保护指标作为硬指标,把生态保护作为硬政绩,严格与领导干部的年度考核、选拔任用相挂钩,实行“一票否决制”;对考核内容细化、量化和刚性化,使每一项工作任务都分解落实到具体地区、具体部门,确保考核主体明确、任务明确、责任明确、奖惩明确;将考核结果纳入年度考核和任期考核的范畴,并向社会公布。

二、加强顶层设计,强化规划引领和政策保障

1.规划引领

完善水生态规划体系。市人大出台了 《关于将全市域建成无锡太湖保护区的决定》,将无锡市行政区域划分为太湖一级、二级、三级保护区,严格明确各级保护区的地理界线,规定各自不同的水资源节约保护、水生态环境治理要求;编制实施了《无锡市水资源综合规划》《无锡市水资源保护规划》等一大批规划,为科学指导水生态建设提供强力支撑。落实生态规划优先地位。把“根据环境容量和生态承载能力来规划发展,将生态保护相关规划作为所有规划的龙头”作为一条基本原则、一个强制性规定落实到具体项目中,所有建设规划必须符合生态保护相关规划,真正把生态规划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约束性、指导性规划,统领其他专项规划的制订。

2.政策保障

市人大先后制订出台了《无锡市水环境保护条例》《无锡市河道管理条例》等,全国首创出台了《无锡市太湖新城生态城条例》,正在制定《无锡市水资源节约利用条例》,形成了“无锡特色”的地方性水法规体系;市委、市政府先后制定实施了《无锡市饮用水源保护办法》《无锡市城市节约用水管理办法》等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每年把各项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各市(县)区和市各有关部门,加强检查、督察、考核,不断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深入开展。

三、落实生态优先,深入推进太湖治理

太湖治理是无锡市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中之重,“十一五”以来全市上下全面实施“生态优先”方针,多措并举,铁腕治污,全面推进水生态修复和重建。太湖无锡水域水质持续改善,连续五年圆满完成了“两个确保”的目标。

1.大力度推进控源截污

全市建成73座城镇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超过210万t,污水主管网总长度已达7265km,基本实现城乡全覆盖。无锡市区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达95%,江阴、宜兴达到90%;全面实施污水处理厂脱氮脱磷处理工程、尾水排放全部提标改造执行一级A标准;全面实施“排水达标区”建设,由党政主要领导担任排水达标区片长,按照就近接入污水管网、污水处理厂的原则,将污水处理工作实行网格化管理,并对每个老旧居民小区全面改造实施雨污分流,全面建成5220块“排水达标区”。

2.大力度推进太湖保护区建设

以太湖湖体为中心,将全市行政区域划分为太湖一、二、三级保护区;一级保护区沿湖200 m左右范围内全面建成生态景观隔离带,全面撤除一级保护区1km范围内的传统种养业,全面完成沿湖纵深1 km范围内所有企业和农村居民点的搬迁,沿湖纵深5 km范围内全面建成循环经济带;彻底取缔太湖水上餐厅以及定置渔具和垂钓行为,禁止围网养殖;对有条件的沿湖地区全面实行退渔(田)还湖,扩大水面面积,提高湖水自净能力。

3.大力度推进总量减排

①严格“限制纳污红线”管理。将全市江、河、湖、库划分为112个水功能区,水利部门计算确定每个水功能区的纳污能力,每年向环保部门提出限制排污总量意见,环保部门具体制定污染物年度排放总量控制实施方案,分解落实到各点面排污单位,实施总量减排制度、环境资源区域补偿制度、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倒逼水污染总量减排。②严格入河排污口监管。实施《无锡市入河排污口整治规划》,划定禁止设置区(红线)、严格限制设置区(蓝线)、一般限制设置区。对太湖一级保护区内所有排污口,按照“管网到,排污口封”的原则封堵排污口,涉及48条入湖河道、封堵排污口376个。严格入河排污口设置论证和审批,对不符合法律法规、超过河道纳污能力、不符合产业政策、不接入污水处理厂的坚决不予审批。③加强监测预警。实施水功能区水质全覆盖监测,建成投运了88个自动水质监测站。每年4月进入蓝藻预警期后,加强太湖水源地、出入湖河道、调水引流沿线河道、望虞河干支流的护水控藻水质监测和湖泛巡查监测,加密监测频次,每天监测、编发监测简报,分析水源地水位、水质、藻密度变化和调水情况,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每年巡查水域面积272 km2,巡查线路总长 2.55万 km,采集样品6600个,获得监测数据7万个,编制护水控藻湖泛巡查监测简报350期。2005年至今,全市化学需氧量累计削减40%。

4.大力度推进结构调整

坚决淘汰“三高一低”行业和“五小”企业,关停企业2 400家;大力发展微电子、生物医药、光伏太阳能、物联网产业,加快建设无锡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和 “三谷三基地”(硅谷、液晶谷、生物谷和动漫产业基地、影视生产基地、信息外包基地、流程外包基地);强力推进城市工业布局和农村居住布局调整,将分散的乡镇工业企业向各主题工业园区集中,分散的自然村向城镇和新型社区集中,市区116家企业全部“退城入园”。

5.大力度推进蓝藻治理

从调水引流、生态清淤、河网整治、河湖连通、引排骨干通道建设、“河长制”管理到蓝藻打捞处置、湖泛防控,从理念创新、管理创新到技术创新,太湖蓝藻治理“无锡模式”日臻完善,水平不断提升。特别是蓝藻打捞处置走出了一条 “科学化监测预警、机械化打捞、工厂化处置、资源化利用、信息化管理”的新路。2007年以来,全市累计打捞蓝藻425万t,相当于从水体中清除了1 134.8 t的氮和283.5 t的磷,为确保太湖供水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①机械化打捞船的研制应用极大地提高了蓝藻打捞水平和效率。研制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国际领先水平的机械打捞船,单位时间内作业效率是人工打捞的30倍以上,大大提高了蓝藻打捞效率和能力。②藻水分离技术实现了蓝藻的高效规模化处理。水藻高效快速分离、藻浆脱水等关键技术的创新应用有效解决了蓝藻运输、堆放压力,为蓝藻工厂化处理、资源化利用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至今全市已建成8座藻水分离站点,藻浆总处理规模达1.5万t/天。杨湾藻水分离站已成为太湖蓝藻治理的一个重要展示窗口和科普教育基地。③蓝藻资源化利用推动了蓝藻治理链的初步形成。建设了无锡南洋、唯琼公司两个大型蓝藻沼气发电示范项目,藻泥日处理能力达200 t/d。建设投运了无锡天仁生物科技公司蓝藻生物有机复合肥项目,年生产蓝藻生物有机肥3万t。④“感知太湖”水环境治理物联网示范工程的建设提升了蓝藻治理的科技化信息化水平。以无锡建设国家“感知中国”中心为契机,依托物联网技术,投资近3 000万元,建设了“感知太湖·智慧水利”水环境治理物联网技术示范工程,初步实现了太湖水文、水质、蓝藻和湖泛监测预警、蓝藻打捞处置的智能感知、智能调度和智能管理,大大提升了蓝藻湖泛监测预警、应急处置及资源化利用的信息化水平。

四、坚持先行先试,率先建成全国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示范市

根据水利部批复,无锡市先行先试,着力推进“一库一园、三湖三河”水生态修复工作,全面超额完成了试点任务。

1.精心书写五里湖(蠡湖)水生态修复示范样本

无锡市先后实施了污水截流、生态清淤、沿湖节制、退渔还湖、动力换水、水生态修复、湖岸整治等7项重点工程。目前,五里湖主要水质指标回到了20世纪80年代,达到Ⅲ类水标准,生态修复后的五里湖又重现绿水青山、碧波浩瀚的旖旎风光,五里湖逐渐成为江苏省内最大的开放式免费公园和夜公园,无锡市凭此摘取了中国环境类最高奖项——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水环境治理优秀范例城市),被联合国确立为国际生态示范区和环境可持续发展教育基地,2012年无锡市被评为中国最具国际生态竞争力城市。

2.宛山荡水生态科技园建设稳步推进

2009年水利部正式批复同意宛山荡水生态科技园冠以“水利部水生态(无锡)科技园”名称,这是全国试点市中唯一冠名国家级水生态科技园的园区。无锡市把宛山荡水生态科技园建设和太湖水环境综合治理、锡东新城建设等有机结合起来,加快推进,实施完成了宛山荡周边11条河流水系综合整治,改善了出入湖荡河流的水质;编制了《宛山荡水生态科技园详细规划》,其定位将园区打造成以水生态保护与修复为主,集科技示范、科研、教育、新农村建设、生态农业、休闲观光六位一体的科技园区。2010—2012年率先启动实施建设水生态湿地公园一期、二期工程,目前,宛山荡水生态科技园已初具规模,水生态明显改善。

3.梅梁湖、贡湖、横山水库和“三河”水生态修复亮点纷呈

梅梁湖实施完成了生态清淤、太湖一级保护区退田还林工程、十八湾湿地建设等;贡湖实施了生态景观林带和湿地建设,目前正在进一步扩建中,将打造成无锡史上最大的滨水城市公园,也将是滨水花园城市的样板区;横山水库完成了水库上游截污工程,共关停、搬迁化工污染企业63家,上游 8 000 亩(533.3 hm2)水稻田已改种经济作物,完成了“水改旱”;三河,即梁溪河、古运河、长广溪全面实施了清淤、污水截流、排污口封堵、岸线生态整理、绿化、湿地建设、生态修复、景观建设等工程,长广溪湿地公园列为全国29个国家湿地公园之一和国家水利风景区,并获得了加拿大景观建筑学会的最高荣誉——国家奖。

4.通过水利部全国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试点验收

2012年,在全国13个试点市中以高分顺利通过水利部全国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试点验收,得到与会专家领导的高度肯定。

五、突出节水减排,全力创建全省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示范市和示范区

无锡市是省政府确定的江苏省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市。全市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工作措施,不断加大工作推进力度,圆满超额完成试点任务。2012年省政府已正式命名无锡市为 “江苏省节水型社会建设示范市”。2013年4月10日,无锡市顺利通过水利部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验收和复核,荣获“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示范区”称号。

1.严格用水总量和用水效率控制

按照“三条红线”管理要求,市政府制定印发了各市(县)区2015年用水总量控制指标和用水效率控制指标,并按照地表水、地下水每年下达年度用水总量控制计划。各地根据市下达的指标,按照统筹协调、综合平衡、留有余地的原则,层层分解落实下达到镇(街道)、各取水单位;编制了130个行业、390个产品的449个用水定额,严格实行用水定额管理;全面实行水资源论证、入河排污口设置论证制度,率先推行用水审计制度,在技术审查、行政许可时,将取水总量控制指标、行业用水定额、重复利用率、工艺水回用率、污水处理厂再生水利用率等用水效率指标作为硬性指标,凡高于指标规定的,严格核减取水规模。

2.分类推进节水工程建设

①工业节水以控制点源污染为核心,推广循环用水、串联用水、中水回用、污水处理回用、雨水利用、分质用水技术,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和工业布局调整,引导主题工业园区自筹资金建设工业污水处理厂并实施回用,加强示范推广,实现园区内企业统一取水、统一供水、串联用水、统一处理污水、统一回用的节水减污新格局。②农业节水以控制面源污染为核心,重点实施农村水利现代化农业示范园建设,推广喷灌、微喷灌、滴灌、移动式灌溉、渠系防渗、全自动智能化、变频恒压自动和物联网自动灌溉技术。③生活节水以控制点、面污染源为核心,以社区、学校为重点,加强节水宣传,在全省率先开展“爱水惜水、节约用水”为主题的节水型学校创建,把节水理念的教育贯穿到教书育人的全过程,小手拉大手,辐射到家庭和全社会。推广循环用水、雨水收集利用、中水利用技术和使用红外感应器控制用水、节水型器具等。

3.加强污水处理厂尾水处理再生利用

全市城镇污水处理厂再生水回用率已达27%以上。无锡市太湖新城污水处理厂不断创新再生水利用途径,建成了太湖新城中心区5万t/d规模的再生水回用示范项目,共铺设再生水输水主管道16 km,供给邻近的热电公司用作循环冷却水,华创新能源有限公司水源热泵用水,尚贤河湿地生态景观用水,太湖新城新市民广场及周边沿线景观环境、市政环卫、绿化、冲厕等用水,走出了一条污水处理再生利用的新路。

4.精心培育建设节水载体

全市累计创建完成了228家节水型企业、153个节水示范项目、63个太湖治理节水减排项目、10家节水型高校、39个节水型中小学校、15个节水型灌区、83个节水型社区,组织44家企业开展“八大工业行业节水行动”,取得了经济和社会效益的 “双赢”。无锡市、江阴市、宜兴市已经全覆盖建设成为国家级节水型城市群。

六、水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1.水功能区水质明显提高

2005年全市92%的水体水质劣于Ⅴ类标准,2012年下降到41%;重点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由2005年的11.8%提升到2012年的52%。

2.水生态环境明显好转

全市江河湖库水生态环境总体向好。特别是太湖湖体主要水质指标呈逐年改善趋势,氨氮、总磷、总氮、高锰酸盐指数2012年较2007年分别下降 68.3%、35.7%、30.3%和 37.3%。蓝藻发生的面积、强度、频次、藻密度、生物量、富营养指数等明显下降,大面积湖泛现象基本消失。地下水水位全面回升。深层地下水实施了全面禁采,这是21世纪以来无锡最大的节水工程、水资源优化配置工程,也是水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工程,封井1 082眼,开采量由2000年的5 286万m3压缩到了 “零”,地下水水位100%回升,漏斗中心目前水位埋深为65.27 m,较历史最低水位回升了23.72m。地下水降落漏斗面积缩小为173 km2,较封井禁采前减少了933 km2,地面沉降明显减缓。

3.用水效率明显提高

万元工业增加值取水量由2005年的 30.7 m3下降到2012年的12.9 m3,万元GDP取水量由 111.5 m3下降到46.7 m3,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从60.3%提高到79%。

4.人与自然日益和谐

近年,全市强力推进水生态环境建设,湿地总面积已达1632.2 km2,占土地面积的35%,生物多样性明显提高,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老百姓幸福感明显提升。无锡市先后获得国际花园城市、全国生态市、全国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示范市多项荣誉。

七、以建设全国水生态文明示范市为新起点,着力打造富有魅力的现代化滨水花园城市

无锡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加快推进“四个无锡”建设(魅力无锡、创新无锡、创业无锡、幸福无锡),着力打造富有时代特色、彰显传统文化、拥有良好生态的“现代化滨水花园城市和美丽乡村”,不断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

水生态文明是生态文明的核心组成部分,加快水生态文明建设是建设滨水花园城市和美丽乡村的重要基础。无锡市已向水利部申报全国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今后一个时期,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2011年中央1号文件精神,全面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开拓创新,以更高的标准、更实的举措、更大的力度强化水资源节约保护,强力推进全国水生态文明试点市建设,不断提高水资源的承载能力和水环境承载能力,提升山清、水秀、天蓝的生态环境,把无锡市建设成为“水宁、水丰、水活、水净、水美”、江河湖泊水景观交相辉映、蓝天碧水与绿色城市相互融合、人水和谐的滨水花园城市,加快打造 “四个无锡”,为无锡市在全省、全国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提供坚强的支撑和保障!

猜你喜欢

节水型蓝藻无锡市
无锡市开展重大事故隐患“清零行动”
无锡市“三项举措”探索执法可视化新路径
新时期节水型农业种植结构优化措施
南美白对虾养殖池塘蓝藻水华处理举措
南美白对虾养殖池塘蓝藻水华处理举措
节水型抽水马桶
针对八月高温蓝藻爆发的有效处理方案
可怕的蓝藻
上海:以节水促减排 以减排抓保护 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太湖流域:统筹兼顾 多管齐下 积极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