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流域综合治理与管理推动太湖流域水生态文明建设
2013-01-26徐雪红
徐雪红
(太湖流域水资源保护局,200434,上海)
太湖流域经济发达、人口密集,党中央、国务院以及流域内人民群众对建设流域社会生态文明寄予了厚望,虽然2008年实施《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以下简称 《总体方案》)以来,流域水环境水生态已有明显改善,但是为适应新时期下流域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更高要求,太湖流域仍须进一步加强流域综合治理与管理,继续大力推进流域水生态修复和水环境改善各项工作,为建设流域水生态文明提供重要支撑和物质保障。
一、太湖流域水生态概况
太湖流域面积3.69万km2,其中80%为平原,是典型的平原河网地区。流域多年平均年水资源量176亿m3,人均本地水资源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5,水资源不足部分主要依靠调引长江水、重复利用和节约用水解决。太湖位于流域中心,是一个典型的平原浅水型湖泊,对维系流域防洪安全、供水安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太湖流域2011年GDP约4.84万亿元 (占全国10.3%),流域人口5 879万人,是我国经济最发达、人口最密集、最具发展潜力的区域之一,也是人与自然矛盾最突出的地区之一。流域20世纪80年代末乡镇企业兴起,水环境急剧恶化;“九五”“十五”时期经济快速发展,污染加重,治理滞后,流域水环境进一步恶化,太湖蓝藻大规模暴发。2007年无锡出现供水危机后,国务院于2008年5月批复实施了《总体方案》,太湖流域两省一市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大力推进太湖流域综合治理各项措施,太湖水质呈现好转趋势。2012年,太湖主要水质指标浓度中,高锰酸盐指数为4.34 mg/L,氨氮为0.18 mg/L,总磷为 0.071 mg/L,总氮为1.97 mg/L,水质已改善为Ⅴ类,除总磷浓度略高外,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氮均已达到《总体方案》近期目标要求。
从水生生物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看,2012年太湖生物多样性处于较好的水平。147种浮游植物中绿藻门、硅藻门、蓝藻门占86%;浮游动物数量上以原生动物最多,生物量以枝角类、桡足类为主;采集到52种底栖动物,与2010年相当,共发现鱼类60种。沿岸各湖区基本都有挺水植物分布,芦苇是绝对优势种;东部沿岸区、东太湖、贡湖南侧和南部沿岸区东段有较多的沉水植物分布,与2011年相比,太湖沉水植被和挺水植被面积都有所增加。
二、太湖流域水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实践经验
1.以规划为指导,坚持流域综合治理
《总体方案》针对流域污染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从流域水功能区纳污能力着手,明确了污染物削减指标和总体目标,提出了“总量控制、浓度考核”的污染控制管理体系,制定了控源、截污、引流、清淤、生态修复以及调整产业结构、工业布局、城乡布局等综合性措施,全面规划了需要实施的项目和工程。
以《总体方案》为指导,两省一市分别编制了实施方案,将各项工作任务和目标责任分解落实到位,有效推动了《总体方案》的实施。截至2011年6月底,《总体方案》原定2008—2020年完成的1 233个项目的开工率达到84.4%,完工率达65.9%,综合治理项目的全面推进为流域水环境的改善奠定了基础。
2.以工程为基础,推进流域水生态修复与保护
在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中,实施了太湖蓝藻打捞、太湖底泥疏浚、河网综合整治、东太湖综合治理、湖滨带与湿地修复等一批水生态修复与保护工程。江苏省有关部门近5年累计从太湖打捞蓝藻近420万t,清除太湖污染底泥3 200余万m3。浙江省累计完成杭嘉湖地区河道整治共计10 000余km,河道保洁长度1.9万km,减少了河网内源污染。上海市开展了淀山湖周边地区河道整治,改善了淀山湖下游地区水环境。同时,江苏省还在环太湖周边一级保护区5 km2范围内实施退耕还湖、造林绿化工作,流域内建成一批生态防护林体系和10处流域国家湿地公园,上述工程的建设有力推动了流域水生态的修复。
3.以调度为抓手,促进水体有序流动
5年多,太湖流域管理局会同两省一市水行政主管部门精心组织开展引江济太调水,2007—2012年,共调引长江水130亿m3,其中入太湖60亿m3,入湖水质保持在Ⅲ类;同时,结合雨洪资源利用向流域下游地区增加供水84.4亿m3,提供了大量优质水资源,改善了流域水环境。引江济太期间,太湖局加强对望虞河等重点区域内入河(湖)排污口的监督管理,发现排污超标或水质超标时,及时通报地方有关部门,促进地方采取有效控污措施,共同保障入湖水质。引江济太的实施改善了太湖及周边河网水体水质,促进了水体循环,有效提高了太湖流域的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
4.以制度为保障,加强流域综合管理
《太湖流域管理条例》是我国第一部流域综合性行政法规,为加强太湖流域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生态用水安全和改善太湖流域生态环境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条例颁布实施以来,太湖局和两省一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开展了条例培训、联合巡查、查处等宣贯工作,积极推动环湖地方予以落实,预防和查处破坏太湖水环境的违法行为。
2010年5月17日,国务院率先批复了太湖流域水功能区划 (国函〔2010〕39号)。 为落实国务院批复精神,加强水功能区监督管理,促进水功能区水质达标,《太湖流域水功能区管理办法》已经编制完成并上报水利部。
5.以科技为支撑,积极推进太湖健康状况评估
太湖局于2007—2009年间组织完成了《健康太湖综合评价与指标研究》项目,该项目梳理了近20年太湖流域水生态状况,首次提出了太湖健康评价特征性指标,构建了太湖健康评价体系并对太湖健康状况进行综合评价。2008年,依据该项目研究的阶段性成果组织编写的 《太湖健康状况报告(2008)》得到陈雷部长的批示:“这份报告很好,体现了太湖局依法加强流域管理,注重太湖健康生命,形成水资源保护合力的理念。”2008年后,太湖局每年都编制《太湖健康状况报告》,报告成果每年都在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省部际联席会议上作为会议材料印发。
三、流域水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形势及下阶段重点工作
《总体方案》实施以来,近期(2012年)目标已基本实现。但是,2012年太湖水质整体状况仍为Ⅴ类(主要是总氮为Ⅴ类),太湖湖体藻型生境尚未根本改变,仍存在大规模暴发蓝藻的风险,太湖北部湖区水源地仍受蓝藻暴发威胁;流域重点水功能区整体达标率40.6%,距离2020年达到80%的目标相差较远;流域生态文明建设与“天蓝、地绿、水净”的要求相比差距较大,水环境综合治理的任务依然非常艰巨。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全国两会上提到,“天堂”之美在于太湖美,要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率先标准,为太湖增添更多美丽色彩。与现阶段新形势下的流域社会生态文明建设、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等工作要求相比较,太湖流域水资源保护近期仍须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编制流域水资源保护规划,完善水生态文明建设规划体系
根据水利部统一部署,流域积极推进水资源保护规划编制工作,规划坚持水量、水质和水生态相统一,以流域为系统、水资源分区为单元、行政区划为抓手,完成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状况及污染物入河量调查评价、纳污能力复核及限制排污总量控制方案,重点水域水生生态状况评估及地下水水资源现状评估,并在水资源保护规划总体布局基础上,研究太湖和黄浦江松浦大桥等重要湖泊河流断面的生态需水,开展入河排污口整治、内源与面源治理、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生态基流及敏感生态需水、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地下水保护等多方面工作,将水生态文明建设对水资源保护提出的新要求在规划中予以全面体现,完善流域水生态文明建设规划体系,维护河湖健康、促进水生态系统良性循环。
2.继续推进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加快引排通道工程建设
为了更好地指导太湖流域水环境治理,国家发改委正在组织进行《总体方案(修编稿)》编制工作。经批复后的《总体方案(修编稿)》将是下一阶段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的指导性文件,太湖局将按照水利部的要求和职责分工,细化、落实各项水利措施,明确责任分工,完善工作计划,加强组织管理、监督检查以及沟通协调,全面推进各项水利工作任务。
引排通道工程建设是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实施后将进一步完善和优化江河湖库水系连通,为恢复和改善流域水生态创造良好的水力条件。水利部门将重点推进方案中确定的河湖水系连通工程,加快建设流域引排通道工程、提高流域水环境容量(纳污能力)。加强流域水资源统一调度,进一步扩大引江济太规模,实现太湖与长江的流域河网联动,促进水体有序流动,提高自净能力,改善水质。
3.贯彻《太湖流域管理条例》,加强水功能区监督管理
继续开展 《太湖流域管理条例》的宣传培训,推动流域相关省(直辖市)以条例为重点开展宣传。积极推进配套制度建设,组织开展取水许可限批管理等制度研究,协助有关部门单位做好相关配套制度的制定。加强条例贯彻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组织开展重要河湖执法巡查,积极履行执法信息通报职责。
太湖局将按照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要求,继续加强水功能区管理,不断完善流域水功能区监测体系,开展流域水功能区水质资料整编工作,定期公布水资源状况,组织开展“三条红线”达标评估,编制年度水功能区达标评估报告,全面了解流域水功能区达标状况。积极推进流域试点水功能区达标建设,探索不同类型水功能区达标建设经验。同时严格入河(湖)排污口监督管理,实行入河排污口调查、登记和建档制度,对排污量超出水功能区限排总量的地区严格审批新增取水和入河湖排污口。
4.继续开展引江济太与太湖蓝藻调查,做好太湖流域河湖健康评估工作
按照国家防总批复的《太湖流域洪水与水量调度方案》,在确保流域防洪安全的前提下,太湖局将充分发挥流域水利工程的综合作用,加强对引江济太枢纽口门的统一调度管理和监控,继续组织做好引江济太调度,增加流域水资源有效供给,促进水体流动,提高水环境容量,促进水质改善。继续加强太湖蓝藻调查、太湖蓝藻卫片解译及水源地、入太湖主要河流水质监测,夏秋高温季节逐日开展太湖蓝藻调查与水源地水质监测,及时发送《太湖水质信息》,确保流域供水安全。
在流域重要河湖健康评估一期试点工作基础上,组织生态监测工作,完善评估指标和方法体系,继续推进做好流域重要河湖健康评估工作。继续组织开展太湖湖滨带调查、生态监测,不断完善太湖健康评估指标和评价方法,逐年总结太湖健康状况,编制并印发 《太湖健康状况报告》,以河湖健康评价结果为重要参考依据,推动流域水资源保护和生态修复各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