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特大型超深高含硫气田开发的“中国样本”

2013-01-26本刊评论员

中国石化 2013年4期
关键词:普光海相含硫

□ 本刊评论员

一套创新技术,敲开坚冰,为万亿立方米高含硫天然气资源找到了开发路径;一套创新技术,接通“国脉”,把“毒气”变成“福气”,惠及两亿人口、上千家企业。

今年1月18日,普光“特大型超深高含硫气田安全高效开发技术及工业化应用”项目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这是中国石油石化工业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更是全体石化人的自豪与骄傲。

普光气田的技术突破,是我国石油工业科技创新的一大壮举。该技术的成功应用,不仅丰富了我国气藏开发理论与技术,而且使我国高含硫气田开发研究水平迈入世界先进行列,形成的技术、标准、管理经验对推动我国乃至世界天然气工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通过自主创新形成的特大型超深高含硫气田高产高效开发技术、腐蚀防护技术、超大规模天然气深度净化技术、安全控制技术,以及关键抗硫管材国产化等五项创新成果,三项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两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获国家专利41项。

普光气田的技术突破,是中国石化人攻坚克难、勇攀高峰的探索与实践的结晶。作为国内发现的首个海相超深高含硫气田,普光气田开发建设面临诸多世界级难题:气藏平均埋深5974米,气藏平均压力55.8兆帕,天然气中硫化氢含量高达15%、二氧化碳含量高达8%,集剧毒与强腐蚀性于一体。对于这样的气田,国内外均没有成功的开发技术与经验可供借鉴。中国石化人以“第一个吃螃蟹”的勇气与精神,与“毒气”较量,与时间赛跑,挑战极限,攀越高峰,在未知领域努力探索,突破了一个又一个技术瓶颈,搬掉了一个又一个“拦路虎”,同时解决了困扰高含硫气田开发的安全与高效两大难题。

普光气田的技术突破,验证了“企业是科技创新主体”的论断。在普光气田科技攻关过程中,中国石化按照“集团化决策、项目化管理、市场化运作、社会化服务”的方针,发挥中国石化上、中、下游科研院所的技术优势,集纳国内10家企业、科研院所的研发力量,组织近3000名科研人员进行协同创新,不断提高创新能力和效率;注重技术引进吸收与自主创新,应用“集成+继承+急成”的科技创新模式,不断强化科技攻关成果的现场应用。这种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制,不仅验证了“企业是科技创新主体”的论断,而且在世界高含硫气田开发经典范例中,留下了一份宝贵的“中国样本”,为国内同类气田的开发提供了借鉴。

普光气田的技术突破,为中国石化生产更多的绿色清洁天然气提供了技术保障,也将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作出重大贡献。二十一世纪人类进入低碳经济时代,天然气作为清洁能源的地位日益突出,是目前世界能源重点发展方向之一。2011年世界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天然气占22.6%,而我国仅占4.8%,大力开发利用天然气资源是国家能源发展的紧迫需求。我国海相高含硫天然气资源十分丰富,探明储量已超过1万亿立方米。其中,普光气田是我国已发现的最大规模海相整装高含硫气田。这套技术的工业化应用,为我国高效开发利用海相高含硫天然气资源、有效缓解国内天然气供应紧张的局面打开了大门。应用这套技术,“川气东送”工程沿线六省二市70多个城市上千家企业、近两亿人民用上优质清洁的能源,大大促进这些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普光气田每年生产的天然气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680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有害物69.8万吨。应用这套技术,普光气田将高含硫天然气中剧毒的硫化氢变害为利,生产出了优质硫黄,远销云、贵、川、渝等九省(市),减少了进口。

当艰辛酿成喜悦,当国脉福泽九州,在共和国绿色能源建设的里程碑上,中国石化铭刻下了又一个闪光的名字,更为建设美丽中国增添了一道亮丽风景。

猜你喜欢

普光海相含硫
燃烧含硫废弃物的方法和含硫废弃物制硫酸的方法
让员工更安心更幸福
海相软土地区铁路深长双向搅拌桩复合地基加固效果分析
一种应用于高含硫气井的智能取垢器系统设计
含硫柳汞废水处理方法研究
塔里木盆地西缘乌恰地区海相砂岩型铜矿的发现及对找矿的指示意义
YS1井络合铁脱硫液参数优化研究
在“毒气库”上进行气田开发,普光气田全方位保障生产安全环保10年零事故!零伤亡!
普光气田:水陆空立体护绿
普光陆相气井压裂裂缝处理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