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山口”上筑铁壁
2013-01-26薛相才仇国强
□ 本刊记者 薛相才 邹 超 姚 斌 仇国强
如果要问世界上监控最密集的地方在哪里?普光气田应算一个。哪怕冒出一个小天然气泡,也逃不过全天候、先进、精密监控的“法眼”。
今年春节前,普光气田301集气站员工李力和郝晓磊被评为普光分公司“最佳安全伙伴”。
在集气场站、在涉硫岗位,两人一组,建立像伙伴一样的互助关系,互相监督、互相提醒,确保操作安全,共同应对突发事件——这种现场安全管理模式,是普光气田在安全控制管理方面的一大创新。
普光分公司HSE监督管理部主任熊良淦说:“对于高含硫化氢的普光气田来说,安全工作是开发管理的头等大事,是重于泰山的责任。”
普光气田所产天然气中硫化氢的平均含量高达15万ppm,而空气中硫化氢含量达到800~1000ppm就能使人瞬时致命。有人形象地比喻,“在普光气田工作,就像天天坐在火山口上”。
气田开发建设以来,科研人员便借鉴国内外安全控制技术和经验,集成创新形成了普光气田特有的安全控制技术和管理模式,在源头设计、生产流程控制、安全标准执行到应急救援处置各个环节,建立了“四道门栓”,为气田生产和员工安全筑起了“铜墙铁壁”。
世界上最密集的监控区
如果要问世界上监控最密集的地方在哪里?普光气田应算一个。
普光气田集输系统包括23座集气站、60多公里的输气管道,每天生产输送含硫天然气3000万立方米,是普光气田的“动脉血管”。
“一旦集输系统发生泄漏,将会对周边环境和群众带来灾难性的后果。”采气厂厂长杨发平说。
为及时掌握集输系统生产动态情况,普光气田在集输系统安装有火气监测、腐蚀监测、视频监控3个系统,定期跟踪监测;在普光气田集气站场阀室、净化厂厂区,以及集输管线穿过的隧道,各种探头实时监控,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
“我们得益于普光气田自主创新的复杂山地高含硫天然气泄漏监测技术,我们对高含硫天然气的集输安全心中有底。”杨发平介绍说,“我们自主研发的激光泄漏监测技术的监测距离达到1000米,只要硫化氢浓度超过10ppm,报警系统会在不到1秒的时间内响应。”
据统计,普光气田共计安装硫化氢检测仪1466个,可燃气体检测仪509个,感温感烟探测器1153个,腐蚀监测仪568个,视频摄像头414个,这在世界范围内都是罕见的。
“当发生泄漏和火灾时,这些监测报警信号上传中控室(站控室),值班人员可通过视频监控或现场查看进行报警确认,迅速采取相应级别的控制措施。”普光分公司HSE监督管理部副主任邵理云说。
针对可能危及气田安全生产的各种突发情况,普光气田准备了高度智能化的“四级关断体系”,一旦气田某个生产区域出现异常情况,“四级关断体系”能自动判断、迅速反应,完成“全气田关断、支线关断、单站关断、单井关断”的四级关断,确保气田生产的绝对安全。
本文针对铝合金7050-T7451薄壁零件加工变形为研究背景,建立铝合金薄壁件铣削动力学模型,并进一步建立有限元仿真分析模型,揭示微切削区域塑性变形及切削力变化规律,并进行试验验证。
不久前,普光气田经历的一次险情,真实验证了这套关断体系的可靠性。当时,一次强烈的雷电导致供电线路闪停,净化厂运行的部分设备失去了动力,而就在这一意外情况出现的瞬间,气田的四级关断系统紧急启动,第一时间切断高含硫天然气来源,避免了事态扩大。
为了确保万无一失,普光气田在应急救援保障体系上也进行了大量研究与创新,不但与宣汉县、普光镇政府建立了三级企地应急联动机制,成立了联合应急指挥机构,还在国内首次开展了复杂山地气体扩散风洞实验,揭示了不同气象条件下高含硫天然气泄漏扩散规律,创立了人体动态毒性负荷理论模型,科学确定了普光气田集输管线、站场等在紧急状态下疏散和预警范围。
现在,普光气田应急通信系统已经覆盖气田周边8个乡镇的8万余人口,覆盖范围达220平方千米。
培训,一个都不能少
2006年9月21日,川气东送指挥部正式进入四川达州。不久,便举办了第一次安全培训学习班。在这个班上,有一名特殊的学员,他就是集团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川气东送指挥部总指挥曹耀峰。他同其他学员一样,在为期一周的时间内,认真听讲、学习、记笔记。
“一个都不能少”是川东北工区安全培训的原则,是一项铁的规定,是国内气田开发中最严格的安全培训制度。进入川东北工区的人员,无论是管理人员还是操作人员,无论职位有多高,无论以前接受过何种培训,必须接受川气东送指挥部组织的安全培训。通过安全培训考试的,才能取得上岗证。
“人是处于事故链条中的关键环节,是管理的主导因素。只有增强岗位员工的责任意识,提高‘自保、互保、联保’技能,把岗位员工打造成为本质安全的人,才能从根本上保证气田安全。” 中原油田普光分公司HSE监督管理部邵理云说。
面对新的领域,普光气田还积极组织专家共同制定培训制度,审定培训教材,先后编发《硫化氢防护技术》、《硫化氢防护常识手册》、《事故案例读本》和《二氧化硫防护教材》等,形成了布局合理、层次分明、功能完备、优势互补的安全环保培训体系,不仅为普光气田的安全开发奠定基础,也为未来我国开发同类气田提供了宝贵经验。
“道高一丈”的安全管理
在普光气田,现场硫化氢浓度达到10ppm时,采气工佩戴的报警器就会报警,但普光采气厂的采气工现场执行的却是更高的安全标准。
“10ppm是我们防护的底线,我们不能等到报警器报警了再去查找漏点。”普光采气区副经理陈刚介绍说。当班工人每天必做的一项工作是背上空气呼吸器,拿上装满肥皂水的喷水壶,到井口和装置区检查漏点。这种办法很土,但是效果和精度远优于报警器,哪怕一个小气泡,也逃不过采气工的“法眼”。
“普光主体投产以来,我们光是喷壶就用坏了3000多个。”普光采气区经理冯逍说。
俗话说,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在普光气田,“魔”是高压地层中剧毒的硫化氢,“道”则是开发管理的安全管理体系。
近年来,普光气田在生产实践中摸索形成了井控、集输、净化、储运等几大系统和数百万字的气田安全管理操作规程。普光采气厂总结了“六想六不干”、“九步工作法”、“八作业环节”等一系列安全操作规程,把安全管理贯穿开发生产的全过程。
“这里每项工作、每个环节,都有严格的操作规程、标准。这些安全规程和标准甚至被制作成视频教材,让员工们像对第九套广播体操一样,每天必做。”陈刚说。
“气田开发,泄漏是绝对的,不漏是相对的,但泄漏是可控的。”普光气田采气厂厂长杨发平说,“安全之弦啥时候都要紧绷着。”
在严格安全操作标准的同时,普光气田还创新现场作业管理模式,在生产现场实行双人巡检制度,所有涉硫施工均有专人负责全程跟踪监护,以确保安全。
目前,普光分公司采气厂已有716名岗位员工结成358对“安全伙伴”,占该厂员工总数的91%;天然气净化厂则在6个基层单位48个班组积极推行双人巡检制度,并在净化外操岗、取样分析岗、污水处理岗等重点岗位全面推行一人操作、一人监护制度。
“人人结成‘安全伙伴’,实现了安全意识捆绑、责任风险共担,在全员中拉起了员工保岗位、岗位保班组、班组保全厂、全厂保气田的安全责任链,逐渐形成自保、互保、联保的一体化安全机制,实现了安全保障力1+1大于2的目标。”中原油田普光分公司HSE监督管理部副主任邵理云如是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