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儿外感高热中医辨证施护69例

2013-01-26赵雪勤通讯作者隋克毅

中国民间疗法 2013年11期
关键词:外感药浴风寒

赵雪勤 通讯作者:隋克毅

(河南省驻马店市中医院,463000)

小儿外感发热是急诊儿科常见病症之一,起病急骤,病情进展迅速,治疗不及时易致惊厥、抽搐等变证。中医药治疗本病具有疗效好、副作用小的优势。笔者采用中医辨证施护,配合药物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7月~2012年9月我院急诊儿科外感发热病人共计126例,全部经抽血化验为病毒感染者,随机分为两组。西医护理组57例,其中男24例,女33例;年龄3~6岁;病程3h~2d。中医护理组69例,男31例,女38例;年龄3~6岁;病程2h~3d;辨证分型为风热型42例,风寒型9例,暑湿型18例。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诊断标准:中医诊断符合《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感冒的诊断标准;西医诊断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排除标准:①合并肺部感染。②合并脑炎、脑膜炎。③其他内科疾病引起发热。④不明原因发热。⑤细菌感染。

治疗方法

两组病例均常规给予抗病毒药以及中成药热毒宁静脉滴注。西医护理组采用西医护理方法,中医护理组根据中医辨证,采用中药药浴护理。

中医辨证及处方:①风寒型:主要表现为恶寒重,发热轻,无汗,舌苔薄白,脉浮紧。处方:风寒煎剂:桂枝12g,羌活12g,柴胡10g,川芎10g,白芍12g,炙甘草6g。护理要点:应着重配合治疗。用药后,嘱患者饮食热汤、热粥以助汗出,亦可加姜、葱汤热服助汗。汗出身凉时,为表邪已解,嘱患者安静休息,切不可再服发汗剂。此时不可用物理降温,以免汗孔闭塞,邪无出路,闭邪留寇[1]。②风热型:主要表现为发热较重,恶寒轻,汗出,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处方:银翘散加减:金银花15g,连翘15g,蒲公英15g,紫花地丁12g,薄荷6g,牛蒡子12g,甘草5g。护理要点:取微汗即可,令患者静卧;伴有咽痛者,可服用清凉饮料如西瓜汁、苹果汁等,或经常用温生理盐水漱口等。切忌发汗太过,以防伤津耗液,并发变症。如果病人体温过高,可以配合物理降温。以防热极生风,发生惊厥、抽搐[1]。③暑湿型:多见身热不扬,汗出不彻,肢体酸重或酸楚,口中黏腻,大便不爽,脉象濡而微数。处方:新加香薷饮加减:扁豆花10g,厚朴10g,香薷10g,金银花15g,连翘15g。护理要点:要注意持续微汗的原则,特别要注意患者避免汗出当风,要保持衣服、被褥的干净清洁,降低室内的湿度等。此外,要忌食生冷油腻、辛辣食物[1]。

药浴操作方法:将药物用清水2 000ml浸泡0.5h后,武火煮沸,继用文火煎煮10min,滤出药液,上述方法连续煎煮3次,加入适量凉开水冷却至38℃~39℃,倒入大小合适的浴盆中。让患儿坐在浴盆中,全身药浴,对未能浸泡的部位进行淋洗,5min后重点擦洗腰背部、大腿外侧部位。洗浴过程中注意保温,每次药浴15~20min,以汗出为度。药浴结束后以37℃~38℃温水淋洗全身,毛巾拭干。每天1次,3d为1个疗程[2]。

观察指标:观察记录降温起效时间、体温反复次数、完全降温时间以及症状改善情况。

治疗结果

疗效判断标准[3]:治愈:治疗24~48h内体温恢复正常,不再回升,临床症状消失;显效:治疗24~48h内体温恢复正常,临床症状消失>70%。有效:治疗24~72h内体温恢复正常,临床症状消失>30%;无效:未达到以上标准者。

结果:西医护理组57例,治愈21例,显效25例,有效4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87.7%;中医护理组69例,治愈30例,显效28例,有效7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4.2%。

体会

小儿外感发热是急诊儿科常见病症之一,由于小儿形气未充、脏腑娇嫩的生理特点,病情发展迅速,且易发生变证,导致惊厥、抽搐。因此在接诊本病时需要对患儿进行认真细致的检查,并密切动态观察病情,及时有效处理各种变证。

中医药治疗本病具有疗效好、副作用小的优点,近年来很多种传统中医治疗方法被纳入现代护理,进一步提高了临床疗效。中药熏洗即传统疗法之一,具有绿色疗法之美誉,《黄帝内经》中记载的“其有邪者,形以为汗”即指熏洗疗法。

由于小儿独特的生理特点,形气未充,脏腑娇嫩,皮肤角质层较薄,渗透作用强,易使药物通过皮肤吸收,更有利于发挥药浴的作用。加之小儿都喜欢嬉水,药浴疗法寓治疗于嬉戏之中,使小儿乐于接受,避免了小儿服药困难的弊端。此外,药物经皮肤吸收,不通过肝肠循环,减少了药物对胃肠的刺激和消化功能的影响。因此中药药浴疗法在儿科治疗领域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1]任继霞.小儿发热的中医辨证施护[J].河南中医,2006,26(10):87.

[2]王晓燕,武琪琳,张艳梅,等 .风寒煎剂熏洗治疗小儿外感发热(风寒型)临床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2,4(2):5-8.

[3]王净净,龙俊杰.中医临床辨证疗效诊断标准[M].长沙:湖南科技出版社,1993:393-395.

猜你喜欢

外感药浴风寒
冬读古诗御风寒
感冒,要分清风寒还是风热
羊如何进行药浴
感冒,要分清风寒还是风热
绵羊药浴方法及注意事项
阿维A及卡泊三醇联用中药药浴治疗寻常型银屑病68例
退黄熏洗方药浴预防新生儿黄疸60例
刘永业主任中医师治疗顽固性外感头痛经验
宣肺止咳汤治疗外感咳嗽临床观察
大蒜水治风寒咳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