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刺配合运动疗法治疗坐骨神经痛47例

2013-01-26赵小波

中国民间疗法 2013年11期
关键词:患部疗程针灸

赵小波

(河南中医学院,郑州450008)

坐骨神经痛系指由多种原因及多病理因素所引起的一种沿坐骨神经通路及其分布区疼痛的临床综合征,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从解剖关系分根性坐骨神经痛、丛性坐骨神经痛、干性坐骨神经痛三种类型。临床上以根性坐骨神经痛多见[1]。临床表现并不完全一致。坐骨神经痛的特征是疼痛沿坐骨神经一段或全部分布,一般为剧烈疼痛,并向大腿或小腿放射,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多为单侧发病,好发于20~50岁,男性患者多于女性。笔者自2011年10月以来采用针刺配合运动疗法治疗坐骨神经痛47例,获得较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一般资料

本组47例均来源于我院针灸科门诊,男30例,女17例;年龄19~67岁,平均45.1岁;病程最短3d,最长11年。临床表现:全部患者均有坐骨神经痛的典型分布,疼痛多由臀部大腿后外侧、小腿外侧至足踝或足背呈放射样疼痛、麻木,坐骨大孔区及坐骨神经干径路常有明显压痛;直腿抬高试验阳性,部分患者不能低头、弯腰或做转体活动;X线片检查常提示腰骶椎或关节病变,部分患者做CT检查提示可见L4、L5、S1病变。

治疗方法

选穴:环跳、秩边、有效点(通过循按、揉掐、提捏找出最明显的感觉异常点,针刺该点可以缓解疼痛,即为有效点)。针具:选用长75mm、直径为0.38mm华佗牌毫针。操作:穴位及针具常规消毒后,术者左手拇指切按穴位,右手持针快速进针,深度、角度以得气为度,针下沉紧感(酸、麻、胀、痛),在针刺的同时嘱咐患者主动缓慢运动患部,调节针刺角度及深度。捻转、提插行针1~3min,使疼痛缓解或消失,留针15min。每天1次,治疗10次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判断疗效。

治疗结果

疗效判定标准[2]:痊愈: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活动自如,能恢复工作;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气候变化及劳累后偶有酸痛,基本能坚持工作;好转:疼痛明显改善,能行走,但仍有部分体征;无效:治疗1个疗程后,症状及体征无明显改善。

结果:本组47例,痊愈37例,显效5例,好转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7%。

讨论

坐骨神经痛在临床上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而且居各种神经痛的首位。西医学认为,本病起病多为急性或亚急性,可以是单独一个病,即坐骨神经炎,但绝大多数情况下是继发于其他疾病的综合征。坐骨神经痛属于中医“痹证”范畴,中医称“腰腿痛”,俗称“坐臀风”、“腿股风”,多由风寒湿邪侵袭,以致经脉受阻,造成气血瘀滞,“不通则痛”。病久则筋肉失养,“不荣则痛”。笔者在临床上发现该病在环跳、秩边穴及其周围处有压痛以及条索状物。《针灸甲乙经》曰:“腰胁相引痛急,髀筋瘈,胫痛不可屈伸,痹不仁,环跳主之。”环跳穴为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之会穴,在髀枢中,属胆经腧穴,深部正当坐骨神经干,位于臀大肌和梨状肌下缘。临床上任何原因引起的坐骨神经痛,环跳是常用穴之一。秩边穴属足太阳膀胱经腧穴,正当臀下动、静脉,布有臀下皮神经及股后皮神经,外侧为坐骨神经。有效点多位于两穴周围,它的特性是按压时病人当即感到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

针刺具有止痛作用,运动具有止痛作用。针刺的同时运动患部则疼痛缓解更迅速而且更持久,在治疗运动系统软组织损伤的过程中观察到针刺加患部运动具有明显的止痛作用。在针刺得气后运动患部可以促进运动系统软组织损伤之疼痛迅速缓解,而且是疼痛持续缓解的重要因素[3]。

现代研究表明,针灸可以改善炎症局部的血液循环与淋巴循环,促进炎性渗出物特别是致痛物质的吸收、转移与排泄,阻滞痛觉的神经传导,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针刺运动疗法治疗坐骨神经痛,取穴少,见效快,操作简单,疗程短,简便易行,患者易接受。

[1]柳登顺,赵立连,张剑赤.实用颈腰肢痛诊疗手册[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546-547.

[2]罗纳雷.针灸治疗原发性坐骨神经痛59例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0,5(30):232.

[3]何广新,曲延华.疼痛针灸治疗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4:265 .

猜你喜欢

患部疗程针灸
面向未来的中国医学——针灸篇
防控家兔疥癣病验方20例
碘131治疗要“小隔离”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on treating obesity and adipose-incurred illnesses
Acupuncture as a potential approach to improving the health of women with obesity
中药面膜祛除黄褐斑
夏天热卖
中药外敷治疗乳腺炎验方
中医针灸的发展与传承
大黄治疗银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