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医学研究现状与发展

2013-01-26张艳芳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老年病科湖北武汉430071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3年19期
关键词:老年医学老年病医学

葛 亮 王 桦 张艳芳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老年病科,湖北 武汉 430071)

老年医学(Geriatrics)是研究人体老年性变化、老年疾病的防治、人类衰老机制以及老年人卫生与保健的科学,是关系到老年人临床、预防、治疗和社会等各个方面的一门新兴、综合性学科〔1〕。它是老年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老年学研究的对象是≥60岁的老年人,其研究目的是防止人类过早衰老,预防和治疗老年疾病,维持老年人身心健康,提高生存质量,并为老年人提供充分的社会照顾,使他们健康长寿,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2〕。虽然我国老年医学基础与临床研究有独特丰富的资源,并已取得了瞩目成绩,但仍处于数据、理论与经验三贫乏境地,与现实的迫切需求相差甚远,要创建和谐健康老龄化社会任重而道远。

1 老年医学背景

老年医学兴起于19世纪末的法国和德国。进入20世纪后,老年医学才有了很大的发展,相继出版了许多老年医学专著。1938年,德国成立了老年医学会,1939年出版了老年学会相关刊物《老年研究杂志(Z.Altersforschung)》,这是世界上第一份老年医学专科杂志。1944年美国成立了老年医学会,1946年出版《老年医学杂志(J.of gerontology)》,并广泛采用agerontology(老年医学)一词。奈西尔(Nascher)在1909年首先使用了“geriatrics(老年病学)”这个词。我国老年医学起步时间与国际差不多,20世纪50年代中期,北京医院提出兴建我国老年学与老年医学,1980年卫生部成立了老年医学专题委员会,1984年在武汉召开部分省市老年医疗保健工作座谈会,1995年成立老年卫生工作领导组。国家在“九五”期间对中老年人开展了2型糖尿病、原发性骨质疏松、老年期痴呆以及帕金森病的流行病学调查等研究。到目前为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73”高科技计划,“十五”、“十一五”攻关课题,2010年卫生部卫生专项都列入了老年医学项目,这些都极大地推动了我国老年学的发展〔3〕。近年来,老年医学的发展越来越快,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每年举办一次年会,组织各种学术会议进行学术交流,依托各地区老年医学分会,积极开展继续教育和科普宣传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发布的多个老年慢性疾病诊治建议以及在全国范围内组织的大型流行病学调查,也为我国老年疾病防治提供了非常好的依据。

2 老年医学研究领域

2.1 老年基础医学研究 老年基础医学研究的前沿课题仍然是衰老和老年疾病发生机制的研究。衰老机理研究可为延缓衰老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并为阐明老年病发病机理提供线索。19世纪30年代科学家开始对衰老的科学性研究,进入20世纪后,系统的研究逐渐开始,从病理形态、生理功能及生理变化逐渐到细胞生物学及分子生物学。衰老机理学说繁多,如遗传控制、自由基损伤、代谢产物交联、体细胞突变、差错积累、免疫紊乱学说。近年来,衰老遗传学说在衰老机制的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目前已寻找到与衰老有关的衰老基因和长寿基因,并发现至少有四条基因通路属衰老相关基因〔4,5〕,在基因水平研究中发现遗传虽然起关键作用,但并不是由单一基因决定的,而是由一连串基因激活或抑制,并通过各自产物相互作用,遗传控制体系可受内外环境,特别是氧自由基等损伤因素的影响从而加速衰老〔3,6〕。

2.2 老年临床医学研究 随着世界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加快,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迅速增加,已成为当今世界“头号杀手”,每年造成近3 600万人死亡,占全球死亡总人数的60%以上,其中心血管疾病、脑卒中、癌症、糖尿病等慢性疾病造成的死亡率已经达到85%以上〔7〕,老年慢性疾病已经成为严重威胁老年人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老年临床医学研究主要是开展对老年慢性疾病诊断与治疗的研究。老年病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多种疾病共存,病因复杂。老年人一般都患有三种或三种以上慢性疾病,如高血压、慢性阻塞性肺病、肺部感染、慢性心衰、糖尿病等,各种疾病之间或多或少又存在着因果关系,导致老年患者病情复杂,治疗的难度增加。(2)临床表现隐匿且不典型。老年人敏感性降低,加上多种疾病并存,患者无法如实反映病情使得临床表现复杂而不典型,常表现为病情重而症状轻或者没有症状,如老年心肌梗死,可无心前区疼痛而仅有呼吸困难,重症肺炎患者可仅表现为咳嗽或意识障碍而无发热、白细胞不增高,很容易被漏诊和误诊。(3)发病诱因不完全相同。如心肌梗死的诱因在青年人可能是剧烈运动,而老年人情绪变化大、吸烟、劳累均可诱发。(4)发病缓慢,病情变化突然。老年病多属慢性疾病,容易被误认为是年龄增长后的生理变化,初期症状不明显,常常是到达一定时期后才发现。(5)老年人用药容易产生副反应〔3〕。老年人各脏器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逐渐出现退行性改变,从而影响机体对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药代动力学的改变影响靶器官中药物浓度及其维持时间,导致疗效改变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8〕。因此,对老年人更须遵循指南合理用药。(6)老年人并发症多。老年人容易并发感染,水、盐电解质平衡紊乱,精神症状和意识障碍,栓塞和血栓发生率也高,必须引起重视。

2.3 老年预防医学研究 随着年龄的增长,每个老年人都不可避免出现“老化”现象,出现皱纹增多、头发变白、背部佝偻、老年斑等特征。人一旦老化,血管、肌肉、皮肤等会逐渐失去弹性,血管和关节将会逐渐硬化,整个生理储备和循环功能将逐渐衰退,各个组织器官的功能也发生退行性改变〔9〕。因此,大部分老年人易患多种慢性疾病。由于衰老,生理性退变与慢性病所致的病理性损伤互相影响,可导致病情迁延不愈,是影响生活质量和致残、生活不能自理的主要原因。老年病看似无法避免,其实可以预防,这就必须加强老年预防医学的研究,包括养生学、心理学、保健医学、流行病学、健康教育等各个方面。通过广泛的健康教育,让大家了解老年病的常见病因、危险因素,采取合理的预防或干预措施,防止或延缓老年病的发生。

2.4 老年心理医学研究 老年心理医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老年人的心理活动及变化。随着老年人整个机体的衰老,其心理也发生改变,心理特征表现复杂多样,主要表现为记忆、智能的衰退,情绪、性格、行为的改变等〔10〕,导致老年人多疑、孤独、焦虑或急躁,其心态比年轻人更容易受到影响,诺不能得到及时纠正必然积郁成疾,这些变化可直接影响到他们的生活质量。因此,老年人作为社会的一个弱势群体,更需要合理地心理调节,是预防老年病的一个重要方面,很多时候,心理调节甚至可以起到治疗老年疾病的作用〔11〕。相关部门可以通过开展一些社会活动,如娱乐、交流活动等,鼓励老人走出家门,广交朋友,感受到生活的快乐和意义,从而改善其心理状况。开展老年心理医学研究,对老年人开展心理学教育,是一项防治老年病不可缺少的有力措施。

2.5 老年社会医学研究 当一个社会以“老龄”命名时,意味着老年人群体在这个社会中占有非常大的比重,生命和生活质量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老年社会医学属于老年医学范畴,它用社会学来研究环境对老年人健康的影响,探索老年疾病与老年人社会行为的关系。家庭、邻里、社区是老年人社会生活的主要环境,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些社会生活的质量。在我国以居家为基础,依托社区的养老服务体系取得了不错效果,这种合理利用资源、互帮互助的养老方式得到了很多人的赞同和认可,但依然存在着与福利院一样的问题,如居住环境不完善、专业设施不齐全、护理水准欠缺等问题。在欧美等发达国家,社区服务发展非常迅速,专业的老年保健中心、齐全的社区保健设施、完善的服务网络使得老年人的社会生活质量得到很大的提高〔12〕。因此,加强老年社会医学研究,提高老年人群的生活质量,对实现健康老龄化社会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2.6 老年康复医学研究 老年康复是老年医学中一个较重要的领域,它的宗旨是预防致残或残疾加重,改善残疾老人已有的功能障碍,帮助他们重返家庭和社会,而采取一系列的综合诊疗措施。老年人的康复治疗不同于青年人,它的复杂性和困难性决定其治疗的适应证和禁忌证。老年人康复治疗方法如运动、物理因子、作业、语言、中医疗法等〔13〕,在临床上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使很多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得到了很大提高。但目前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多数老年人难以耐受大的训练强度,病情较重者不能配合康复治疗甚至有可能加重病情,临床医生如何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来制定康复目标和方案,还有待于我们不断加深对老年康复医学的研究与实践。

3 老年医学研究展望

3.1 深化衰老机制的研究 深入理解衰老本质,了解衰老连锁反应的发生及其根源,改善细胞内生物化学和生物物理过程,将为延缓衰老,健康老龄化及大幅度延长人类寿命作出贡献。衰老机理尚未阐明,现在得到普遍认可的两大因素是遗传和环境,许多科研工作着手从基因的角度探寻衰老机制。衰老并非单一基因决定,犹如肿瘤发病过程中癌基因与抑癌基因相互制约一样,衰老相关基因亦应有正(长寿基因)、负(衰老基因)之分。衰老相关基因很可能是一个基因群〔14〕。目前国际上尚未公认与衰老直接相关的基因,因而寻找衰老基因的工作任重道远,尚需多途径进行探索。环境可通过多种方式影响衰老进程,影响人体的环境因素既包括外环境,也包括体液、激素、免疫体系等共同形成的内环境,内、外环境对衰老进程与受限都有着重要影响。

3.2 加强老年临床医学研究 (1)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病)已成为21世纪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问题,老年临床医学研究必须加强对老年慢病的研究,探索更有效地防治措施,努力提高老年慢病的综合性诊治水平。(2)老年综合征:是指多病老人通常表现出的急性意识紊乱、抑郁、气短、胸闷、乏力、头晕、跌倒、运动失调、排尿困难、晕厥等现象。老年综合征概念的提出,一定程度上解释了针对老年人疾病的鉴别诊断困难以及漏诊和误诊等医疗安全隐患。(3)增龄老化性失能是真正意义上可冠以老年性的老年病,如白内障、神经性耳聋、骨质疏松、老年性痴呆等。这种正常生理结构退行性变化引起的失能可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4)老年人用药不良反应多,应加强临床研究,通过循证医学来研制针对老年疾病更安全有效,以及简便、依顺性好的药物。

3.3 重视老年预防医学和保健 很多老年疾病的预防必须从年轻时开始,应普及和加强健康教育,把重心从疾病治疗转移到疾病预防为主,把不断深化对老年病危险因素的研究作为工作重点。此外,全面开展老年循证医学研究,为基础和临床研究提供依据,建立宽领域、多层次的老年医疗保健制度和体系,将老年保健工作纳入初级卫生保健工作计划也是我们未来老年预防医学研究和保健工作的努力方向。

3.4 开展老年医学教育 随着老龄化程度加深,发展现代老年医学和教育在我国势在必行。教育包括三方面的含义:(1)积极开展老年人健康教育,增强老年人群体对疾病的认识,提高自我保护与防范意识;(2)要充分认识今天的青年人就是明天的老年人,在社会各个领域和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中开展健康教育、生活方式指导,助以延缓衰老,预防慢性病;(3)在医学院校开设老年医学课程,培养更多的老年医学人才。在美国,有125所医学院校都设置了老年医学必修课程,不少医学院校还建立了老年医学临床和研究中心以及老年医学专科培训基地〔15〕,而我国目前开设课程的医学院校很少,这种差距需要引起我们注意和改进。

3.5 不断推进社区卫生服务建设 社区医学的形成和社区卫生服务的兴起主要是英美国家,我国兴起于20世纪20年代〔16〕。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社区卫生医学服务非常滞后,表现在对重要性认识不足,普遍认为卫生服务是医疗机构或卫生行政部门的事,而对社区卫生服务支持不给予,有布置而无落实。推进其建设,首先要提高对社区卫生服务重要性的认识,只有在认识提高的基础上,才能稳定持久地发展下去。其次是政府要投入经费、配备卫生资源、合理制定收费标准,才能保证稳定的发展。

综上所述,人口老龄化是一普遍的、前所未有的全球现象,这种趋势在21世纪还会持续。中国从1999年进入老龄化社会,至今我国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13.26%,是全世界老年人口最多、速度发展最快的一个国家。人口老龄化状态将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虽然目前我国的人口比例与发达国家持平,但经济和社会福利机构更接近于欠发达国家,这些均是对我国老年医学工作者的巨大挑战。

1 Rajah MN,Bastianetto S,Bromley Brits K,et al.Biological changes associated with healthy versus pathological aging:a symposium review〔J〕.Ageing Res Rev,2009;8(2):140-6.

2 于普林.老年医学概论〔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4;23(1):69-70.

3 于普林,王建业.老年医学的现状与展望〔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1;31(4):244-6.

4 Kondoh H.Cellular life span and the Warburg effect〔J〕.Exp Cell Res,2008;314(9):1923-8.

5 Rabinovici GD,Jagust WJ.Amyloid imaging in aging and dementia:testing the amyloid hypothesis in vivo〔J〕.Behav Neurol,2009;21(1):117-28.

6 Frisard M,Ravussin E.Energy metabolism and oxidative stress.impact on the metabolic syndrome and the aging process〔J〕.Endocrine,2006;29:27-32.

7 黄正明.慢病的防控与合理救治〔J〕.中国医药科学,2012;2(5):9-10.

8 Delafuente JC.Understanding and preventing drug interactions in elderly patients〔J〕.Crit Rev Oncol Hematol,2003;48(2):133-43.

9 Goldbarg SH,Elmariah S,Miller MA,et al.Insights into degenerative aortic valve disease〔J〕.Am Coll Cardiol,2007;50(13):1205-13.

10 Cummings SM,Kropf NP.Formal and informal support for older adults with severe mental illness〔J〕.Aging Ment Health,2009;13(4):619-27.

11 Reynolds CF,Dew MA,Pollock BG,et al.Maintenance treatment of ma-jor depression in old age〔J〕.N Engl J Med,2006;354(11):1130-8.

12 Resnick HE,Foster GL,Hickman SE.Nursing Home participation in end-of-life programs:United States,2004〔J〕.Am J Hosp Palliat Care,2009;26(5):354-60.

13 陈丽霞.老年人的康复治疗与功能维持〔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2;31(7):634-5.

14 童坦君,张宗玉.衰老机制及其学说〔J〕.生理科学进展,2007;38(1):14-8.

15 黄 晨,米歇尔桑德丝,叶止戈,等.美国的老年病医学教育与训练〔J〕. 医学研究杂志,2008;37(11):139-41.

16 李祥华.西方主要发达国家与我国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比较〔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医学,2008;5(3):70-3.

猜你喜欢

老年医学老年病医学
《实用老年医学》第七届编委会名单
本刊可直接使用的医学缩略语(二)
个性化护理在老年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非小细胞肺癌老年病人PICC围置管期的综合护理干预应用效果
欢迎订阅《实用老年医学》
欢迎订阅《实用老年医学》
《老年医学研究》对作者署名的要求
内科老年病实施人性化护理的应用效果探讨
医学的进步
Joseph F. Engelber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