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舒适护理在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中的应用体会

2013-01-25李慧波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3年4期
关键词:蛛网膜卧床下腔

李慧波

山西省汾阳医院,山西 汾阳 032200

舒适护理在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中的应用体会

李慧波

山西省汾阳医院,山西 汾阳 032200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对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心理、生理及预后的影响。方法:把10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按照入院次序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对照组给予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与护理,实验组除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外,同时实施舒适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心理、生理反应及护理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病人心理、生理舒适,痛苦少,出现护理并发症:无菌性静脉炎、便秘、继发感染4例,对照组12例,经χ2检验,实验组各种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实施舒适护理可使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在心理、生理上以最佳状态积极配合治疗,出现护理并发症的几率低。该措施对提高服务质量和丰富整体护理的内涵有深远意义。

舒适护理;蛛网膜下腔出血;体会

1995年Kolcaba提出舒适护理。它是一种整体的、个体化的、创造性的、有效的护理模式,使人无论在生理、心理、社会、灵魂上达到最愉快的状态,或缩短、降低其不愉快程度[1]。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是多种病因所致的脑底部或脑及脊髓表面血管破裂的急性脑血管病,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又称原发性SAH。主要表现为突发剧烈的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及血性脑脊液[2]。为防止再出血急性期强调绝对卧床休息4~6周,在其期间患者心理、生理不舒适,并且易出现护理并发症。为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将病人的不舒适降至最低水平,我们针对5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采取了舒适护理,不仅充实了“以病人为本”的护理内涵,而且使病人心理、生理舒适,降低了SAH的并发症。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06年10月至2012年7月住院的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100例,按入院次序单数为实验组,双数为对照组。所选病例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标准[3],并经CT、腰椎穿刺脑脊液检查确诊。实验组50例,其中女性23例,男性27例,年龄40~65岁,平均50.3岁。对照组50例,男性24例,女性26例,年龄42~69岁,平均年龄53.2岁。两组病人在性别、年龄、病情程度、既往史积分上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均采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与护理,实验组根据蛛网膜下腔出血所致的不舒适因素针对性进行舒适护理干预。

1.2.1 心理不舒适护理干预 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因剧烈头痛及被动绝对卧床休息4~6周,难以适应角色的变化,往往出现焦虑、紧张、恐惧、烦躁等负性心理。护理人员分析其心理状态,以亲切的态度,热情的面容,谦和的姿态给予疏导、解释、转移注意力等措施,使病人在入院至出院的全过程中保持心情舒畅、精神放松、乐观进取,最大限度地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感和安全感[4]。同时灵活应用沟通技巧,倾听病人的主诉,针对性地进行护理;利用工作间隙或为病人治疗时,与病人交流,以真诚的语言帮助病人正确认识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以心理舒适促进生理舒适[5]。

1.2.2 生理不舒适护理干预

1.2.2.1 环境的舒适 环境管理是一项很重要的护理活动,给患者创造一个舒适的环境更为重要,适宜的温度、湿度,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满足不同病人对光线的需要,消除噪声,做到“四轻”,病室布置简单、整洁美观,床单位舒适,这样不但可以增进病人身体的舒适感,而且可使病人精神愉快。护理工作者应仪表大方,对患者一视同仁,善于运用语言,发挥语言的积极作用,在护理活动中神态应该沉着、热情、机敏、果断,操作时要稳、准、轻、快,消除病人的疑虑,增加病人的舒适感。

1.2.2.2 疼痛舒适的管理 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往往头痛剧烈,难以忍受,作为护理工作者首先应评估病人疼痛的程度,观察病人的表情、动作、睡眠等情况,通过收集和分析资料做出适合个体的护理诊断。护理人员应以同情、安慰和鼓励的态度支持病人,告知病人头痛是因为出血、脑水肿致颅内压增高,血液刺激脑膜或脑血管痉挛所致,随着出血停止、吸收,头痛会逐渐缓解,消除病人紧张、恐惧、焦虑的心理。用如音乐、有节律按摩、深呼吸、想象、松弛法等分散病人注意力,减少其对疼痛的感受强度。做好用药护理,按医嘱使用脱水剂、止痛剂,减轻头痛。

1.2.2.3 卧位的舒适 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要求绝对卧床4~6周,取平卧位时,头部抬高15°~30°,以利静脉回流,降低颅内压。卧床期间保持环境安静,所有医疗、护理操作尽量集中,减少不必要的搬动和活动,使用气垫床防止压疮的发生;保持床铺松软、平整、干燥,避免热水袋烫伤,使用破损便盆等人为损伤;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定时翻身、叩背,及时清除口腔、鼻腔分泌物,鼓励患者深呼吸,指导家属协助病人进食时防止误吸。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可鼓励在床上做肢体活动和配给肌肉局部按摩,防止肌肉萎缩及血栓性静脉炎的发生。

1.2.2.4 输液的舒适 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输液时间长,并且多次使用甘露醇等高渗性脱水剂,对局部静脉损伤严重。轻者出现疼痛,重者引起无菌性静脉炎。为避免上述不舒适的反应,宜选择相对粗直、有弹性、血流丰富、无静脉瓣、且易于固定的血管,由四肢远心端开始,采用由外至内,左右交替使用原则,同一静脉使用不超过4次,且持续少于24小时。输液同时按摩肢体,放置舒适位。

1.2.2.5 排泄的舒适 因病人被动绝对卧床休息4~6周,不适应床上大小便,应训练病人在床上大小便。教会家属协助病人使用便器,注意在排泄过程中加屏风遮挡,尊重病人的隐私;保持大便通畅,以防颅内压骤升,引起蛛网膜下腔再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加重病情。对尿失禁的病人应及时更换尿布,男病人可以使用接尿器,女病人则留置尿管,并做好尿管的护理,以防逆行性感染。

2 结果

两组病人护理问题发生情况比较,见表1。

R743.35

A

1007-8517(2013)04-0129-02

猜你喜欢

蛛网膜卧床下腔
家有卧床老人,如何预防压疮
牛繁殖、饲养、卧床精细管理七法
改良序贯法测定蛛网膜下腔注射舒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中的半数有效剂量
保胎之纠结——绝对卧床还是适当运动
一次性营养袋在卧床患者洗头中的巧用
复合手术救治重症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体会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观察与护理
16排螺旋 CT 诊断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