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家畜布鲁菌病防控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2013-01-25康京丽范伟兴狄栋栋张海燕吴文学赵德明

中国兽医杂志 2013年3期
关键词:布鲁菌病防治家畜

康京丽,范伟兴,狄栋栋,张海燕,吴文学,赵德明

(1.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北京 海淀100193;2.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山东 青岛266032;)

1 我国布鲁菌病疫情情况

我国布鲁菌病的发生至少已有100多年的历史。1905年我国首次由Boone在重庆报告了两例布鲁菌病患者。1932年和1938年在内蒙古王爷庙发现了109头牛中有21头流产,从流产牛胎儿中分离出两株牛种布鲁菌。1938年,日本人北野正次等在吉林白城对羊布鲁菌病进行调查,发现羊的感染率高达33%。同年,日本人广木彦吉在白城发现人布鲁菌病患者,这些资料表明,我国解放前就有布鲁菌病流行。

建国以来,我国布鲁菌病疫情经历了高发期、基本控制期、快速反弹期。20世纪50~70年代为高发期,部分省份疫情严重,在牧区,严重地区的人畜感染率达到50%以上。牧区严重感染畜群的阳性率最高可达60%~70%。20世纪80~90年代为基本控制期,由于各级政府增加了布鲁菌病防控投入,布鲁菌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家畜布鲁菌病阳性率维持在0.09%~0.28%之间[1]。2000年以后,布鲁菌病疫情快速反弹,2001~2004年间,每年各省份报告检出布鲁菌病阳性牲畜,平均血检阳性率0.4%,局部地区阳性率超过5%。据不完全统计,2005年,全国共报告畜间布鲁菌病疫点351个,报告发病牲畜总数7 768头;2006年,全国报告畜间布鲁菌病疫点1 178个,报告发病牲畜总数为7 123头[2]。2007年1~7月,全国累计有13个省份发生布鲁菌病疫情。2009年,动物布鲁菌病发病数比2008年增加了49.12%,2010年1~7月,动物布鲁菌病发病数比2009年同期增加了22.79%。由此可见,动物布鲁菌病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根据现有检测结果分析,目前我国布鲁菌病疫情总体呈现以下特点[3]:

从地区分布状况分析,我国家畜布鲁菌病分布范围广,总体表现“北高-南低”,疫情范围有逐步扩大的趋势。东北、西北和华北地区阳性率高,华东、中南地区阳性率次之,南方省份阳性率较低;感染范围有扩大趋势;牧区、半农半牧区、农区、城区疫情依次下降。地区分布特点表明,动物布鲁菌病的群间传播、群内传播均较严重,远距离传播、局部暴发、地方性流行现象均已出现。

从时间分布状况分析,我国家畜布鲁菌病感染率总体呈逐年上升趋势,且幅度较大。牛布鲁菌病个体阳性率由2007年的3%增长到2009年的5.71%,群体阳性率由2008年的22.40%增长到2009年的60.4%,局部地区群内个体阳性率高达73.33%;羊布鲁菌病个体阳性率由2008年的2.1%增长到2009年的4.44%,群体阳性率由2008年的16.67%增长到2009年的32.98%,局部地区群内个体阳性率最高可达100%。

从畜种分布状况看,除了牛羊疫情较重以外,犬和野生动物中也监测到阳性动物。犬布鲁菌病在牧区、农区和城区均呈现不同程度的阳性率,且城市宠物犬呈现阳性率逐年增高的趋势。近年来鹿、牦牛和野生动物发现有不同程度布鲁菌病感染的情况。

从病原分离情况看,我国家畜呈现多种布鲁菌并存现象。牛体内不仅存在牛种菌,而且分离到猪种菌及羊种菌;羊体内存在羊种菌和牛种菌;牧区犬体内牛种、羊种、猪种、犬种等布鲁菌同时存在。

2 当前我国布鲁菌病防控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通过采取布鲁菌病综合防控措施,我国布鲁菌病防控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离彻底消灭还有相当大的距离。2007年以前,有条件的地区在发展奶业、养羊业的同时,拿出一定资金,对扑杀阳性牛、羊进行补偿。2007年9月,中央财政将因布鲁菌病扑杀的奶牛纳入补助范围。农业部先后出台《动物防疫条件审查办法》并制定《布鲁菌病防治技术规范》,指导各地科学开展防治工作。

各项防控措施对缓解布鲁菌病疫情起了一定作用,但疫情持续快速上升的势头尚未得到遏制,部分地区,尤其是农牧地区的疫情仍较为严重,整体防控形势十分严峻[4]。

2.1 法律法规不完善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畜牧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一些地方政府把发展畜牧业作为发展本地经济的基础,大力发展畜牧业。但对目前大力发展畜牧业的同时,如何搞好牲畜传染病防治管理问题,在政策法规及措施方面还没有具体的规定,还不能完全适应防控工作的需要。如过去牲畜都是国家和集体所有,防治工作很好开展;现在牲畜是一家一户或个体养殖场,在防治工作管理、防治经费来源、养畜量与防治队伍比例等方面还存在不少的问题,制约着布鲁菌病防治工作的正常开展。由卫生部、农业部联合在1980年颁布的《防治布鲁菌病暂行办法》,目前来看已远远不能适应与当前布鲁菌病防控工作需要相适应。急需根据现在布鲁菌病防治的实际情况,针对牲畜外购、私自交易行为的申报和检疫,本地牲畜正常免疫,发生疫情后私自转卖等诸多环节,制定和完善有关的政策,制定新的防治技术和防治管理办法,依法实行强制管理,并加大法制宣传力度,强化监督机制,确保布鲁菌病防治工作顺利开展。

2.2 防控措施落实不到位 当前,免疫、扑杀、检疫、诊断等综合性防控措施执行不力,效果不明显。布鲁菌病没有纳入国家强制免疫计划,养殖户不愿意自己出钱购买疫苗,免疫措施不能顺利实施。养殖户免疫未按正确程序进行,疫苗保护率不理想。牛羊等动物的经济价值逐步升高,扑杀等措施难以实施。家畜流动性大,特别是种畜的异地调运,检疫监管措施不到位,极易使布鲁菌病扩散蔓延。发现病人或患畜,农民不配合检测,患病动物难以安全处置。利用法定布鲁菌病检测方法,畜群内接种家畜与自然感染家畜布鲁菌病检测均呈阳性,无法进行有效区分,动物的病健分群无法实施,计划免疫难以实现。

2.3 家畜流动监管难度大 我国自2002年加入WTO后,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扶持畜牧业健康发展的政策,促进了牛羊养殖业、奶业等产业的快速发展,同时不可避免的造成了牲畜大范围流动,活牛羊买卖频率增高的现象。随着国家基础建设日新月异,公路交通发达,通讯设施便捷,不同程度的为牲畜能够大范围流动,长距离调运提供了条件。但是,由于我国布鲁菌病快速检测技术手段缺乏,带菌牲畜检疫难度大,在牲畜流动前,无法及时检测出阳性病畜,非常容易导致布鲁菌病疫情跨区域传播。此外,动物感染后不易发现,隐性带菌家畜的流通也加快了布鲁菌病的传播。

2.4 防控经费严重不足 20世纪80年代,布鲁菌病疫情逐步得到控制,一些地方财政开始不同程度的对布鲁菌病防控工作缩减开支,有些地区甚至取消了布鲁菌病防治经费。目前,我国布鲁菌病防控经费远远不能适应家畜数量连续快速增长的需要,严重制约了布鲁菌病监测、免疫、扑杀等防治工作的正常开展,防控经费投入与疫情快速发展相比严重偏低。加之,几乎所有布鲁菌病流行区财政困难,市县两级财政投入偏少,严重制约了免、检、杀、消、管等各项措施的落实。“疫情重、经济社会危害大”与兽医部门“经费少,防疫力量弱”形成鲜明对比[4]。农业部门专项经费严重短缺,防控布鲁菌病经费根本满足不了各地布鲁菌病监测工作的需要,检出的病畜、阳性畜得不到彻底扑杀。扑杀病畜措施不坚决,导致病畜外流,造成疫情扩散蔓延。部分地区对病畜圈舍、皮毛等不能按规定严格进行消毒、处理,留下疫情隐患,或消毒不彻底,导致疫情反复。经费保障,人员保障、检测技术保障以及物资保障等不到位,无法及时满足防控工作需要,为疫情蔓延或反复埋下隐患[5]。

2.5 诊断检测技术更新缓慢 2000年以前,布鲁菌病检测的常用方法有虎红平板凝集试验、试管凝集试验和补体结合试验等,技术虽然落后,但是实用性强。2002年,虽然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推荐使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竞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以及免疫荧光偏振试验等,作为筛检布鲁菌病阳性样品的方法,但是在大部分地区仍不能很好的应用实施。目前,国内大部分地区仍只能做虎红平板凝集试验和试管凝集试验,难免会造成布鲁菌病阳性样品的漏检、误检。因此,检测手段先进与否,势必影响到净化处理的进行,进而影响布鲁菌病防控工作的推进。

3 当前我国布鲁菌病防控的有关建议

当前我国动物布鲁菌病疫情出现回升,疫区范围有逐步扩大的趋势,局部地区频频出现暴发疫情。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人们对畜产品的需求也不断增加,我国畜牧业结构出现重大变化,牛、羊等易感动物饲养量大幅增加,跨县、跨省调运频繁,加之经济全球化加强,引种入境次数增多,各地畜种间交流机会增加,传染源迅速流动。此外,饲养模式改变,防疫措施落实到位不完全,有关动物防疫政策不完善以及无害化处理和隔离检疫设施不健全等原因,可能会导致疫情严重省区布鲁菌病疫情进一步活跃,蕴藏着大面积暴发流行的危险。

根据当前我国畜牧业现状和疫情情况,为了尽快有效地遏制我国布鲁菌病疫情,我们提出我国布鲁菌病防控的思路。

3.1 梳理我国前期布鲁菌病防控的经验、教训 从我国现有的情况来看,有诸多的因素影响着布鲁菌病的防控工作,一是养殖结构复杂和养殖数量大,对布鲁菌病的防控工作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二是所有制方式的转变。计划经济时期,养殖集中、集体规划,不存在患病动物扑杀政策执行困难和扑杀补偿等问题,而当前私有制体制下,动物的扑杀会给养殖户或养殖企业造成经济损失,这是他们所不愿和不能接受的,所以扑杀政策难执行。三是奶业的崛起。在经济利益驱动下,奶牛养殖量持续攀升,也增加了动物疫病防控的风险与难度。四是交通、通讯和物流的迅速发展,使得家畜及其产品的贸易和流通畅通无阻,这虽然带动了畜牧业的发展,但对家畜传染病的控制和扑灭是不利的,使得传染源扩散蔓延。所以,在当前的形势下,我们要总结前期布鲁菌病防控的经验和教训,根据当前的情况,提高公众的认知能力以取得业界的大力支持,并协作多部门相互合作,共同控制布鲁菌病疫情,最终达到有效控制直至消灭。

3.2 审视国内外新情况的变化、新技术的发展 虎红平板凝集试验、试管凝集试验和补体结合试验等方法是我国布鲁菌病检测用的主要检测方法,而OIE从2002年就开始推荐使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竞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以及免疫荧光偏振试验等,作为筛检布鲁菌病阳性样品的方法。因此,我们更新现有的布鲁菌病检测方法,从而促使我国布鲁菌病防控工作进一步推进。

3.3 借鉴国外布鲁菌病根除和控制的成功经验很多发达国家根除布鲁菌病都是国家持续的投入资金一鼓作气直至将布鲁菌病根除,如澳大利亚、英国、荷兰和加拿大等,但是也有一些国家在控制布鲁菌病的过程中经历了波折,如美国。借鉴以上经验我们要坚持政府主导、业界充分参与、分阶段实施、区域化管理和国家持续的资金投入的原则,一鼓作气将布鲁菌病根除。

3.4 制定我国近期和中长期的布鲁菌病防控和根除计划 在当前情况下,我国尚不具备将布鲁菌病扑灭工作的财政能力,但从科学性、可行性和社会支持等方面综合分析,我国逐步控制和消灭布鲁菌病的可能性是存在的。这需要我们建立业务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基层防疫员队伍,制定近期、中长期布鲁菌病防控规划,确定控制目标,抓住工作主线,整合相关资源,取得社会广泛支持,集中精力将布鲁菌病一举根除。

[1] 谷登峰,伊米提,袁燕,等.抗牛布氏杆菌单克降抗体斑点酶联新方法的建立和应用[J].中国兽医科技,1989(11):21-22.

[2] 卫生部,农业部.关于加强布鲁菌病防治工作的通知(卫疾控发[2007]286号)[R].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公报,2008(1):33-34.

[3] 李金祥.关于当前我国家畜布鲁菌病防治情况的通报[R].北京:农业部兽医局,2012.

[4] 晁宜林.家畜布鲁菌病流行情况调查与防控[J].山东畜牧兽医,2008(4):39-40.

[5] 苏增华.畜间布鲁菌病防治对策[J].中国牧业通讯,2006(11):14-16.

猜你喜欢

布鲁菌病防治家畜
江西省布鲁菌分离株的鉴定及分子特征分析*
笼养蛋鸡软腿病防治对策
冷泻冷治 热泻热治 中医治疗家畜腹泻有妙招
禽病防治把握“宜”“忌”
家畜类圆线虫病的分析、诊断和治疗
中医治疗家畜腹泻有妙招
布鲁菌基因缺失株ΔVceA的感染特征研究
笼养蛋鸡软腿病防治对策
夏季到 奶牛肢蹄病防治要跟上
广西羊种布鲁菌病菌株种型鉴定及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