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测定土壤中铅和镉样品预处理的几点体会
2013-01-25杨一微
杨一微
(辽宁省锦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辽宁 锦州 121000)
关于对测定土壤中铅和镉样品预处理的几点体会
杨一微
(辽宁省锦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辽宁 锦州 121000)
对土壤样品铅、镉的测定消化过程中避免污染及一次性加足量酸,减少消化时间步骤,更快更完全消化。
土壤;铅镉;样品预处理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防止土壤污染,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农林生产,维护人体健康,国家环境保护局制定了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1],本标准按土壤应用功能保护目标和土壤主要性质,规定了土壤中污染物的最高允许浓度指标值及相应的监测方法。在实际工作中,本人对于土壤中铅镉的测定GB/T17140-1997中土壤样品的预处理有以下几点工作体会,与大家分享。
①采样:依据土壤监测方法参照国家环保局的《环境监测分析方法》《土壤元素的近代分析方法》进行。采样后样品尽快送实验室,按照样品管理规定进行登记、编号、留样以后,对检验样品进行预处理。②样品预处理:土壤样品状态多为固态湿样,样品水份多,杂物多,成份复杂,均匀性差。为保证检测质量,提供可靠数据,取样的均匀性、代表性很重要。将采集的土壤样品约500g混合均匀后堆成圆椎体压成圆饼型,十字分开后,取对角样品,反复几次经四分法缩至100g左右。缩分后的土壤样品自然风干或冷冻干燥,在干燥过程中注意防止实验室二次污染,注意除尘及其它污染源进入样品。风干后除去样品中石子和动植物残体,过2mm(10目)筛。除去>2mm的砂砾,混匀,用玛瑙乳钵研磨至全部通过100目(0.149mm)尼龙筛(取样更具代表性),混匀备用。③样品消化:准确称取0.2~0.5g(精确至0.0002g)风干混匀的土壤样品于50mL聚四氟乙烯坩埚中,[注意防止污染,所用器材须用HNO3溶液(10+9)浸泡过夜。聚四氟乙烯坩埚的耐热温度为-20℃~250℃,可经受骤冷骤热的折磨。所谓的低温约160℃,中温约180℃,高温约200℃]。用少量水湿润后一次性加足量的酸,即硝酸(p=1.42g/mL)8mL,氢氟酸(p=1.49g/mL)8mL,高氯酸(p=1.42g/ mL)4mL,避免再次加酸,省时;消化时先加盖中温1h,然后开盖,继续加热除硅。并经常驻摇动坩埚。到有浓厚高氯酸白烟时,加盖,使土壤中有机物充分分解。注意有机物分解过程中产生爆炸,此时避免温度过高,及时移动冷却反应剧烈样品。待黑色有机物消失后,驱赶白烟并加热到内容物粘稠状。视消解情况,可再少量加入硝酸,重复上述过程。消化终点判断:白烟基本冒尽,内容物呈淡黄色/黄绿色粘稠状、无黑色有机物。加HCl后变黄,加HNO3后呈无色。取下放冷,转移时至少洗涤坩埚内壁及盖>3次,并加入1mL盐酸溶液温热溶解残渣。消化样品同时为消除试剂等干扰同时做空白试验,因为消化过程繁杂,污染源较多,建议空白至少3个,取平均值参加计算。④萃取:消化液放冷后全量转移到100mL分液漏斗中。加入抗坏血酸、碘化钾,充分摇匀后四入甲基异丁酮,振摇,静置分层。取有机相备测。
至此,样品消化过程全部完成,调节仪器至最佳条件,测定有机相吸光度。
由于土壤种类多,所含基质差异大,在整个预处理过程中,应注意观查,根据不同情况加减消化时间和酸用量。电热板温度不宜过高,200℃以下,否则聚四氟乙烯坩埚容易变形。避免实验室二次污染,所用器材全部用硝酸(1+9)浸泡过夜。干燥过程中注意室内通风不可过大,防止样品损失。由于甲基异丁酮比重比水小,分层后可直接喷入火焰。不要求全部与水分离。
[1]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S].
R-03
C
1671-8194(2013)12-039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