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层卫生院开展门诊高血压病健康教育的体会

2013-01-25巫建平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3年4期
关键词:高血压病门诊高血压

巫建平

湖北省咸宁市咸安区汀泗桥镇中心卫生院,湖北 咸宁 437000

高血压病是以体循环动脉收缩压和 (或)舒张压持续增高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其中95%以上的高血压患者病因不明,又称原发性高血压。长期高血压是多种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造成心、脑、肾等重要器官损伤,最终导致这些器官的功能衰竭[1],积极防治高血压有着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目前我国高血压存在着“三高”即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和“三低”即低知晓率、低治疗率和低控制率的特点。在高血压病的防控措施中,健康教育被公认是基础,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目前国内高血压病患者最常选择的就诊方式是门诊随诊,本文就我院门诊开展高血压病健康教育的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病例来源于我院2010至2012年内科门诊患者,均符合高血压病诊断标准[1],排除有视听和语言功能障碍、智能障碍患者。共收集160例,其中男性86例,女性74例;年龄44~76岁,平均 (60.55±12.85)岁;受教育年限6~15年,平均 (10.15±2.85)年;高血压病程3~22年,平均 (12.45±6.15)年;居住地:城镇72例,农村88例;职业性质:脑力劳动38例,体力劳动44例,混合劳动78例。单纯高血压病85例,有并发症者75例,饮酒者64例,吸烟者112例,肥胖者96例。

2 健康教育

利用患者每2周1次来门诊免费测血压的时机,由接诊护士采用个别交谈的方式进行健康宣教,每次15min,连续干预12周为1个周期。健康宣教中要根据患者的文化程度和理解能力,因人制宜,要做到既通俗易懂,又不失专业水准,特别要重视患者的感受,耐心倾听患者心声,同时要注意沟通技巧的运用,机智之余不失幽默风趣。开展健康教育前,详细了解患者基本资料,针对患者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宣教计划。在口头宣教的同时,利用多媒体播放宣传片,定期出墙报刊出宣传资料,配发小册子供患者参阅。健康教育内容由笔者参与遴选,本院专家审定。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2.1 疾病知识宣教 详细讲解高血压病及其并发症的病因、发病机理、常见症状、治疗原则、预防措施以及本病最新研究进展,常用降压药物的作用机理,用法与用量,强调药物治疗和生活调节在高血压病防控中的重要性[2],告诉患者高血压病需要长期治疗,引导患者充分领悟治疗带来的好处,嘱患者严格遵医嘱坚持服药,不要自行调整剂量或换药。教会监测血压的方法,嘱患者与医生保持联系,定期复查。

2.2 心理干预 热情接待患者,充分运用沟通技巧,与患者建立互相信赖的治疗联盟。了解患者心理背景和个性特点,帮助患者分析造成心理紧张的因素,指出心理紧张与高血压之间的关系,识别自身存在的自动化思想和潜在的功能性假设,给予心理支持和心理疏导,教会患者心理放松技术,舒缓情绪,激发内在活力,正确应对环境刺激,纠正歪曲的认知和错误的信条,保持情绪稳定,劳逸结合,修心养性。

2.3 饮食调节 帮助患者认识饮食与高血压病发生发展及其转归的关系,指出高钠、高热量饮食可促使血压升高,吸烟饮酒可加重病情促使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帮助患者选择合理膳食,控制总热量摄入,严格控制体重。将本地常用的和患者喜爱的食品编成小册子,注明营养含量,并给患者食谱提供指导性意见。特别要注意钠盐的摄入,食盐量控制在3~5g/d,严重高血压病患者的食盐量控制在1~2g/d。注意饮食要定量,不暴饮暴食,鼓励患者戒烟限酒。

2.4 运动指导 帮助患者认识适度运动的重要性,体育锻炼可促进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改变体内营养物质的分布,软化血管,有助于降压药物发挥降压作用,轻度高血压可通过适度的体育运动来控制。引导患者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时间、频率、强度,建议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舞、慢跑、爬山、游泳、打太极拳、练气功等,运动强度依心率而定,并结合血压的变化和自觉症状调节运动量,以运动中稍微出汗、轻度呼吸加快、运动后次晨感觉舒适、无持续性疲劳或其他不适为宜。鼓励患者持之以恒坚持锻炼。

通过健康教育,本组患者不良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有较大改善,治疗依从性提高,血压控制良好,充分体现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1]陆再英,钟南山,主编.内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51-263.

[2]马晓飞,刘存英,杨凤玲.心理社会因素及干预在高血压发生和治疗中的作用[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19(9):1051-1053

猜你喜欢

高血压病门诊高血压
《全国高血压日》
门诊支付之变
全国高血压日
高血压用药小知识
如何应对难治性高血压?
汉字小门诊系列(四)
汉字小门诊系列(九)
汉字小门诊系列(八)
我国高血压病的空间分布研究
高血压病中医规范化管理模式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