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合并血小板减少的治疗探讨

2013-01-25韩和平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30期
关键词:硬膜毛细血管包膜

唐 超 韩和平

(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安徽 合肥 230011 )

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合并血小板减少的治疗探讨

唐 超 韩和平

(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安徽 合肥 230011 )

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血小板减少

慢性硬膜下血肿(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CSDH)系颅脑损伤超过3周以上始出现症状,位于硬脑膜与蛛网膜之间,具有包膜的血肿[1]。CSDH患者以老年人居多,部分患者有长期高血压、脑梗死,心脏病或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史,服用某些药物后,由于疾病、药物的作用,可使大约25%的老年患者出现轻度或无症状的血小板减少。本病头伤轻微,起病隐袭,临床表现无明显特征,早期诊断困难[2]。对于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治疗意见已基本一致,一旦出现颅内压增高症状,首选方法是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其操作简单、安全,疗效满意,复发是主要并发症。手术前如合并血小板减少应尽可能纠正至血小板正常,这样既能降低手术风险,又能减少血肿复发。

1 资料与方法

2002年1月至2012年9月笔者采用钻孔冲洗+闭式引流术治疗老年CSDH共42例,血小板正常患者27例,复发3例,死亡1例(肺部感染)。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15例,复发3例,死亡1例。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9例,女6例,年龄63~88岁,平均74岁。本组中13例有明确的轻微头部外伤史,10例高血压,9例有脑梗死病史,6例有糖尿病病史。病程1~5个月,平均3个月。头痛6例,呕吐2例。意识障碍2例,偏瘫3例,癫痫1例,智能障碍7例,病理征(+)3例,视乳头水肿1例。

1.2 本组入院前均行头颅CT扫描,其中表现为颅骨内板下混杂密度新月影10例,稍低密度3例,高密度2例。血肿量在60~150mL之间。6例行头颅MR扫描,T1高信号的1例,混杂信号和低信号的5例。双侧血肿5例。血肿内有分隔的3例。

1.3 术前常规检查血常规

血小板<20×109/L2例;(20~50)×109/L8例;(50~80)×109/ L5例;凝血四项: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测定(PT)19.40s 2例。

2 结 果

本组病例均行钻孔引流术。意识障碍2例(其中1例血小板<20× 109/L)积极联系并输注血小板。入院3h行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术后血肿复发死亡。无意识障碍13例积极联系并输注血小板,停止抑制血小板生成药物应用,IL-11治疗,将血小板纠正并保持在80× 109/L以上后手术,均采用钻两孔生理盐水冲洗+闭式引流的方法。首次均冲洗出酱油样混有陈旧血凝块液体,持续引流时间2~5d,引流量110~420mL之间。复发2例血肿较前减少,未再次手术,3个月后复查头颅CT血肿吸收。

3 讨 论

现多数研究证明慢性硬膜下血肿与患者脑萎缩、颅内压降低、静脉压力增高、凝血机制障碍等因素有关。最近研究发现,通过内镜观察血肿包膜的超微结构,发现包膜内的毛细血管壁发育并不完善,血管内皮细胞之间有间隙,内皮细胞的紧密连接开放,管壁内皮细胞吞饮泡较多,基底膜形成不好,血小板黏附在有间隙的毛细血管壁的间隙处,或内皮细胞脱失的管壁上,血小板脱颗粒,伴发纤凝,从而导致毛细血管通途性增强,易出血和血浆渗出[3]。外膜含有大量脆性的大毛细血管,这些血管可反复的多灶出血,在多种细胞因子参与下,可导致硬脑膜边界细胞持续增生,新膜不断形成,进入恶性循环而导致不断进展的CSDH[4]。Sato和Suzuki发现,在不同的环境下如炎性反应或血管损伤,特征性出现的血管衰退过程中所谓的“Clear Cells”存在于CSDH的囊壁的正常内皮细胞间,这些衰退的毛细血管容易出血、且反复出血,这就构成了CSDH不断增大的原因[5]。除了丰富的神经血管外,血肿外膜肉芽组织富含胶原纤维和移形细胞,推进CSDH成熟的成纤维细胞的内质网和胶原的含量减少,结果血肿膜几乎全部由纤维样物质构成。血肿膜剖面为一纤维膜状结构,主要有大量疏松的胶原纤维组织,纤维间有许多新生的毛细血管并可见炎性组织细胞浸润。研究认为包膜内层围绕血肿处受血肿炎性刺激,即新生不成熟的毛细血管继续渗出不凝血,而血肿包膜外层不断细微化,这是血肿腔逐渐增大的原因[6]。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多发于60岁以上老年人[7],病程在3周以上,部分有明显外伤史,其形成机制,目前主要认为与老年性脑萎缩有关,脑组织体积减少,颅腔内相对空间增加,使脑皮质引流至静脉窦的桥静脉受到牵拉及凝血机制障碍,使得患者在受到轻微外伤后即可造成少量出血,形成硬膜下血肿,血肿包膜内毛细血管壁发言不完善,通透性增加,易不断渗血,血小板释放ADP,5-羟色胺导致系统失衡,造成血液不凝,血肿不断扩大。当血肿量达到一定数量时,脑内相对容积不能代偿时,便产生一系列神经系统损害症状,如头痛、头昏、呕吐、复视、进行性痴呆、嗜睡、对侧肢体偏瘫,小便失禁等临床表现。进入老年期后,由于机体各器官结构及功能的改变,容易发生多种疾病,如感染、肾脏病、恶性肿瘤、消化道疾病等,均可通过不同的途径使骨髓的原核细胞受损,导致血小板生成减少。此外,为了治病服用某些药物后,由于药物的作用,可使大约25%的老年患者出现轻度或无症状的血小板减少。老年血小板减少的防治,包括下列措施:①一般疗法:防止外伤,停用可能引起血小板减少的药物。严重者应卧床休息。补充提升血小板的药物。有感染时应使用抗生素治疗。因失血而致的贫血,宜予纠正。②糖皮质激素:适用于急性出血者,控制出血症状的作用甚为明显,但不能根治,停药后易复发。常用强的松30~60mg,分次口服,待出血停止、血小板正常后逐渐减量,通常需用小剂量维持3~6个月。对老年患者出血量较大,且无禁忌证(溃疡病、高血压、糖尿病、精神病等),可在短期内适当加大剂量。③输血和输血小板:输新鲜血液有良好的止血作用,并可纠正贫血,但因输入的血小板易被破坏,使止血作用维持时间较短。一般以输注浓缩血小板混悬液止血效果最好,但不宜多次输注,以免引起同种抗体反应,加速血小板的破坏。

4 结 论

CSDH患者以老年人居多,目前采用钻孔、冲洗引流术,多数预后良好,但有少数术后再出血。血小板生成减少是其中重要原因,术前应尽可能纠正至正常,这样既能降低手术风险,又能减少血肿复发。

[1] 王忠诚.神经外科学[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448-450.

[2] 温达,冯宇铭.慢性下血肿的不同手术方法治疗[J].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3):3104-3105.

[3] 程化坤,高宏伟,青松文,等.慢性硬膜下血肿形成机理的电镜观察[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1999,15(2):81.

[4] Shim YS,Park CO,Hyun DK,et al.What are the causative factors for a slow,progressive enlargement of a chronic suhduralhematoma?[J].Yonsei Med J,2007,48(2):210.

[5] TokmakM,lp likciogluA C,B ekS,et al.The role of exudation in 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s[J].J Neurosurg,2007,107(2):290-295.

[6] 杨应明.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发生与发展-电镜观察[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1991,7(2):112-114.

[7] 林欣,只达石,张赛,等.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微创治疗[J].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04,4(4):244-246.

R558

B

1671-8194(2013)30-0162-02

猜你喜欢

硬膜毛细血管包膜
假包膜外切除术治疗无功能型垂体腺瘤的疗效
90锶-90钇敷贴器治疗单纯性毛细血管瘤的护理体会
肥料包膜材料使用安全风险评价和控制研究
髓外硬膜内软骨母细胞瘤1例
魔芋葡甘聚糖-乙基纤维素包膜尿素的制备及其缓释性能
高压氧在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腰-硬膜联合麻醉在无痛分娩中的可行性及优势分析
阿托伐他汀联合中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观察
持久性发疹性斑状毛细血管扩张一例
疏通“毛细血管”激活“神经末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