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诊治慢性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
2013-01-25刘华丹程晓昱
刘华丹程晓昱
1.安徽中医学院2010级研究生,安徽 合肥 230038 2.安徽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安徽 合肥 230031
中医药诊治慢性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
刘华丹1程晓昱2
1.安徽中医学院2010级研究生,安徽 合肥 230038 2.安徽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安徽 合肥 230031
通过分析近10年文献,综述中医药诊治慢性心力衰竭的研究现状,从病因病机、辨证分型论治、临床治疗研究及动物实验研究4方面进行总结,肯定了中医药在控制临床症状,改善心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西药不良反应等方面的疗效,同时提出了目前有待解决的问题。
中医药;慢性心力衰竭;研究进展;综述
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是各种心脏疾病导致心室充盈及(或)射血能力受损而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是多数心血管系统疾病的最终转归,其5年存活率与恶性肿瘤相仿,为临床上常见的危重病症。中医古籍中没有“慢性心衰”这一病名,一般归属于“心悸”、“胸痹”、“喘证”等范畴。近年来,CHF的患病率逐年增高。美国心脏协会统计委员会报道[1],65岁以上人群该病发病率为1%,呈逐年增长趋势。近年来,广大中医药工作者进行了大量的理论探索和临床研究,使得中医药治疗CHF取得了较大进展。
1 病因病机
对于CHF病因病机的认识,目前较公认的是气虚阳微,血瘀水停,病位以心为主,涉及肺脾肾等脏器,虚实夹杂,本虚标实。郭子光认为本病的病机是气虚阳微。证属本虚标实,气虚阳微为本,血瘀水停为标[2]。周仲瑛认为CHF属于本虚标实,气(阳)虚而瘀,水饮上犯心肺。由于气(阳)虚血滞,脏腑气化功能障碍,水液输布失常,使体内水湿痰饮潴留,以致本虚与标实互为因果,尤以血瘀为主要病理因素[3]。王振涛认为:CHF究其原因或由外感邪气,伤及肺卫,“心肺同源”,病及于心;或由内伤饮食,损伤脾胃,气血生化乏源,心失所养;再有脾胃功能失调,不能正常运化水湿,阻碍气血运行,“心主血脉”功能被遏;或由七情所伤,致机体气机逆乱,气滞则血停、气逆则血乱,使“心主血脉”功能受损;或由久病、年老之人,诸脏虚损,而以心脏受累为著,亦可发展至心力衰竭[4]。朱明军认为,本病病位在心,与肺脾肝肾密切相关;病理性质为本虚标实,以气虚或阳虚或气阴两虚为本,瘀血、痰饮、水停为标。气虚运血无力,阳虚气化不利,而出现瘀血、痰饮、水停等标实之候[5]。
2 辨证分型论治
目前CHF的中医辨证分型尚无统一标准,存在不同程度的主观随意性。陈可冀[6]将CHF分为三型:气虚血瘀型,方用加味保元汤;中阳亏虚、水饮内停型,方用苓桂术甘汤加味;肾阳虚衰、水饮泛滥型,方用真武汤化裁。周炳文[7]将CHF分为二型:心肾阳虚,脾阳不振,气不化水型,治以益气理脾,温阳行气,化水祛湿为主。方选六君子汤加五味子、麦冬、黄芪、薏苡仁等为主方;肺失通调,脾不健运,肝郁气滞型,治以健脾柔肝,宜肺利尿,行气化瘀为主。方选归芍六君子汤合五味子、麦冬、熟地黄为主方。张艳[8]把CHF分为早、中、晚3期。早期以气虚血瘀证多见,治以益气活血,强心通脉,药用自拟强心通脉汤加减。中期以气阴两虚兼血瘀证多见,治以益气养阴活血通络,药用强心通脉汤合生脉饮加减。晚期以阳虚水泛证多见。治以温阳利水,强心通脉。药用强心通脉汤合真武汤加减。王兵政[9]将CHF分为四型:心气不足,心阳闭阻型,药用桂枝加附子汤加减;心脾两虚,水饮内停型,药用归脾汤、苓桂术甘汤加减;气阴两虚,痰瘀阻肺型,药用生脉饮加味;脾肾阳虚,水气凌心型,方用苓桂术甘汤合真武汤加减。
3 临床治疗研究
3.1 专法专方 现代中医治疗CHF主要运用活血化瘀、温阳益气等方法。赵锡武[10]提出治疗CHF以真武汤为主方,适当配用“治水三法”,即“开鬼门、洁净府、去菀陈”。真武汤强心扶阳,治水三法利水导湿,祛邪扶正。心肺气虚兼有血瘀证,真武汤合开鬼门之法;脾阳虚证,真武汤配洁净府之法;肾阳虚衰证,真武汤合去菀陈之法,临床疗效甚好。江秋玉[11]在西药基础上加服自拟心衰合剂,发现其对CHF时神经体液因子过度激活有一定的干预作用。张茂根[12]在西药基础上加用温阳通络化气行水方药。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3.3%,高于对照组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LVEDD、LVEF,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组发生不良反应少而轻微。李红[13]运用“肿病”方联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顽固性心衰,结果:以“肿病”方为主方的中药汤剂可以提高心功能,增加每搏输出量、提高射血分数,延长患者的6 min步行距离(P<0.05)。程晓昱[14-17]经临床研究发现,复方真武冲剂不仅改善CHF患者的心脏功能,而且拮抗患者的神经内分泌指标,降低hs-CRP及BNP水平,同时调控炎性细胞因子的异常表达,降低患者IL-6及TNF-α水平。
3.2 口服中成药 近年来应用口服中成药治疗CHF也取得了很好的疗效。李贵民[18]以芪苈强心胶囊与西药合用治疗CHF,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药组,且显著改善患者的NT-ProBNP及心脏超声相关指标,改善患者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且安全性好。陈协兴[19]研究发现,灯盏生脉胶囊能显著改善CHF患者的NYHA分级,增加左室射血分数和降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长期服用可改善CHF患者的心功能和左心室重塑。宫丽鸿[20]在西药基础上加用强心通脉颗粒治疗CHF,在心功能、心衰积分、6min步行试验、中医证候方面的改善明显优于单纯西医治疗。同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住院次数,降低死亡率。
3.3 中药注射剂 近年来,中药注射液以其高效快速,使用安全等特点广泛应用于CHF的治疗。彭晖[21]报道,参脉注射液能降低心衰患者血浆BNP浓度,抑制心室重塑,改善心功能。蔡雪梅[22]临床观察发现,丹红注射液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衰在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预防病情复发等方面具有优越性。王俊龙[23]临床观察发现,参附注射液能显著改善心脏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增强心脏的收缩功能,增加心输出量,提高射血分数,降低血浆BNP浓度。
4 动物实验研究
4.1 抑制心肌重塑 朱林平[24]采用实验性腹主动脉缩窄术建立心衰家兔模型,予强心冲剂治疗9日后,与模型组比较,强心冲剂(高、低剂量)和地高辛均可明显降低心衰家兔心脏指数(P<0.01);血浆中ET,AngⅡ含量亦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1)。提示强心冲剂可通过抑制家兔血浆血管活性物质来发挥对心力衰竭心室重构的影响,以防止和延缓心衰的进一步恶化。李雨真[25]以32周龄自发性高血压并出现CHF症状的大鼠(SHR)为研究对象,对SHR大鼠给予补肾活血汤治疗2月后,测定大鼠血清sFas及MMP-2表达水平,结果补肾活血汤组大鼠上述检测结果比模型对照组降低(P<0.05)。提示补肾活血汤对CHF的治疗效果确切,机制可能与抑制凋亡启动因子、减少细胞凋亡,抑制左室重构有关。
4.2 调控神经内分泌系统 李七一[26]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主干制成心衰模型,分别予心衰Ⅰ号大剂量、小剂量、卡托普利、蒸馏水等治疗4周,结果心衰Ⅰ号和卡托普利均可降低心衰大鼠血浆RAAS和ET(P<0.05~0.01),以心衰Ⅰ号大剂量组下降最为显著。推测心衰Ⅰ号可能通过调节PRA、AngⅡ、ALD、ANP、ET等因子水平的变化、抑制神经内分泌、细胞因子的激活从而改善心衰患者的临床症状。郭秋红[27]通过动物实验研究发现,葶苈生脉方能有效调控RAAS系统,降低心衰大鼠血浆AngⅡ、ALD含量,下调心肌组织AT1 mRNA表达,以达到拮抗心力衰竭的作用。
4.3 对炎性因子影响 王恒和[28]考察不同剂量参麦注射液(SMI)对心衰犬血清TNF-α,IL-1β,IL-6的影响。结果:SMI低、中、高剂量组心衰犬血清TNF-α,IL-1β,IL-6水平较模型对照组下调。结论:SMI能使心衰犬血中TNF-α,IL-1β,IL-6水平下调,并呈现一定的量效、时效关系。徐厚谦[29]观察当归补血汤对慢性心衰模型大鼠心功能、血浆TNF-α及IL-6的影响。提示在西药基础上加用当归补血汤能够改善模型大鼠的心功能,降低血浆TNF-α、IL-6含量。
5 问题与展望
综上所述,近年来中医药在诊治CHF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广大中医药工作者从多角度对CHF进行研究,已证实中医药在治疗CHF方面具有多层次、多方位、多靶点等优势,避免了长期使用西药的毒副作用。同时注重整体调节,不仅治疗病症,缓解症状,同时提高了CHF患者的运动能力及生活质量,降低住院率和病死率。但中医实验及临床研究仍处于低水平的重复阶段,中医对CHF的诊断标准、辨证分型、药物治疗的疗效评价等缺乏客观的、统一的标准,大多数研究未按严格的科研设计制定,临床研究样本量小,可重复性差。因此今后努力的方向是大规模、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将中医研究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进一步研究具体药物及成方的作用机制,同时注意治疗要分型分阶段,使中医治疗CHF更加科学规范,充分发挥中医的优势以推动中医药现代化的进程。
[1]Rosamond W,Flegal K,Furie K,et al.Heart disease and stroke statistics—2009 update:a report from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Statistics Committee and Stroke Statistics Subcommittee[J].Circulation,2009,119:e101-e104.
[2]高尚社.国医大师郭子光教授辨治心力衰竭验案赏析[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7):5-7.
[3]童存存,赵明君,周端.当代中医名家辨治慢性心力衰竭经验撷英[J].陕西中医,2011,32(9):1269-1271.
[4]李琰.王振涛教授治疗心力衰竭经验点滴[J].光明中医,2010,25(8):1343-1344.
[5]李利锋,朱明军.朱明军教授辨证治疗慢性心衰经验[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5(4):291-294.
[6]李立志,陈可冀.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经验[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6,4(2):136-138.
[7]周洪彬,周绎彬,古容芳,等.名老中医周炳文以运脾转枢法治疗慢性心衰经验介绍[J].新中医,2009,41(4):11-12.
[8]张艳,宫丽红,钱新红,等.慢性心衰中医分期分级临床辨证体会[J].辽宁中医杂志,2010,37(5):801-802.
[9]王兵政.辨证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J].中医中药,2011,18(5):92-93.
[10]苗阳,吴梦玮,荆鲁.赵锡武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经验[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1):37-38.
[11]江秋玉,陈跃飞,白小娟.心衰合剂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及去甲肾上腺素的影响[J].中国中医急症,2009,18(6):860-865.
[12]张茂根.温阳通络活血方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临床观察[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0,22(4):306-307.
[13]李红,李华,章永南,等.“肿病”方联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顽固性心衰的临床研究[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2,12(2):6-54.
[14]程晓昱,张皖东,李崇惠,等.复方真武冲剂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神经内分泌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02,9(6):317-319.
[15]程晓昱,邹静,葛岚,等.复方真武冲剂对心力衰竭患者hs-CRP及BNP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9,7(9):1018-1019.
[16]程晓昱,邹静,葛岚,等.复方真武冲剂治疗慢性心力衰竭20例临床观察[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10,29(1):23-25.
[17]程晓昱,葛岚,张秀环,等.复方真武冲剂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疗效及对血浆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的影响[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2,15(5):530-532.
[18]李贵民,张会琴,张翠英.芪苈强心胶囊合用西药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临床观察[J].中西医结合研究,2011,3(6):285-287.
[19]陈协兴,叶明芳.灯盏生脉胶囊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运动耐量的影响[J].中外妇儿健康,2011,19(8):286.
[20]宫丽鸿,张艳.强心通脉颗粒干预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急症,2012,21(5):691-748.
[21]彭晖,杨丰.参麦注射液对心力衰竭患者血浆中B型钠尿肽及心功能的影响[J].实用预防医学,2009,16(6):1887-1888.
[22]蔡雪梅.丹红注射液治疗慢性肺源性心力衰竭72例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1,9(36):171.
[23]王俊龙,王胜林,董耀荣.参附注射液对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血浆脑钠肽的影响[J].中国中医急症,2011,20(11):1838-1839.
[24]朱林平,曹旭焱,刘岩,等.强心冲剂对心衰家兔心室重构血管活性物质的影响[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17(1):93-95.
[25]李雨真,朱栋栋,李洁,等.补肾活血汤对慢性心力衰竭大鼠血清sFas、MMP-2的影响[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7(5):394-396.
[26]李七一,朱波,司晓晨,等.心衰Ⅰ号配方颗粒剂对慢性心力衰竭大鼠神经内分泌相关指标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9,27(5):908-909.
[27]郭秋红,刘敬颇,赵淑明,等.葶苈生脉方对心衰大鼠RAAS及心肌组织AT1mRNA表达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0,25(10):1654-1656.
[28]王恒和,毛静远,张振鹏,等.麦注射液对心衰犬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1β、白介素6的影响[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0,16(7):105-107.
[29]徐厚谦,高军太,曲争艳,等.当归补血汤对心衰大鼠心功能、血浆TNF-α及IL-6的影响[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10,27(4):1-4.
R259
A
1007-8517(2013)03-0049-02
2013.0.00)
刘华丹,女,硕士研究生。E-mail:45931491@qq.com。
程晓昱,女,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E-mail:cxy47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