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曲生教授辨证治疗胃脘痛的疗效观察

2013-01-25曲东辉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36期
关键词:川楝子吴茱萸反酸

曲东辉

(长春市中医院,吉林 长春 130022)

曲生教授辨证治疗胃脘痛的疗效观察

曲东辉

(长春市中医院,吉林 长春 130022)

目的 探讨曲生教授治疗胃脘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曲生教授2012年7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96例胃脘痛患者的疗效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本组96例患者中,治愈43例,占44.8%;显效32例,占33.3%;有效17例,占17.7例;无效4例,占4.2例。总有效率为95.8%。结论 对于胃脘痛患者,以辨证为基础的针对性治疗,可提高患者的治愈率。

胃脘痛;辨证施治;疗效观察

曲生教授为长春市中医院内科主任医师,博硕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从事临床及科研工作四十余年,在中医药治疗脾胃病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胃脘痛是中医内科常见病,是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疼痛为主症的病证[1]。曲生教授认为其发病机理是长期饮食不节,起居失宜,导致脾胃功能失宜,复因外感、内伤、饮食、劳倦刺激,导致中焦升降失常,气机阻滞,胃失所养,而发为本病。现对曲生教授2012年7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96例胃脘痛患者的疗效进行整理分析,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于2012年7月至2012年12月共收治胃脘痛患者96例,其中男47例,占49.0%,女49例,占51.0%;年龄最小26岁,最大72岁,平均年龄(44.3±3.1)岁;病程最长20年,最短6个月,平均病程(3.4 ±0.5)年。其中饮食停滞型23例,占24.0%;肝气犯胃型19例,占19.8%;脾胃湿热型27例,占28.1%;脾胃虚寒型16例,占16.7%;胃阴不足型15例,占15.6%。

1.2 临床表现

饮食停滞型:胃脘疼痛,胀满拒按,不思饮食,嗳气吞酸,大便不爽,得矢气或便后稍舒,舌苔厚腻,脉弦或弦滑;肝气犯胃型:胃脘胀痛,连及胸胁,胸闷嗳气善太息,口苦,疼痛是随情绪变化而加重,郁怒时疼痛较甚,舌苔薄白,脉弦;脾胃湿热型:胃脘灼热,遇热痛甚,遇冷痛减,反酸嘈杂,口干口渴,舌质红苔黄或黄腻,脉弦滑或滑数,大便干或秘结;脾胃虚寒型:胃痛隐隐,喜温喜按,空腹痛甚,得食则缓,遇寒痛甚,神疲纳呆,四肢倦怠,手足不温,妇女或有痛经,大便溏薄,舌质淡苔薄白,脉虚弱或沉细无力;胃阴不足型:胃脘隐痛,口干咽燥,五心烦热,口渴不欲饮,大便干结,舌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

1.3 治疗方法

饮食停滞型:给予方药广皮15g,竹茹15g,砂仁15g,枳壳15g,川朴15g,广木香10g,焦三仙45g,青皮15g。肝气犯胃型:给予方药广皮10g,柴胡10g,川芎15g,赤芍15g,枳壳15g,郁金15g,元胡15g,川楝子10g;脾胃湿热型:给予方药升麻10g,黄连10g,生地25g,知母10g,石斛25g;脾胃虚寒型:给予方药黄芪30g,党参20g,砂仁15g,白术15g,干姜5g,淫羊藿20g,炙甘草10g,白芍15g;胃阴不足型:给予方药沙参30g,寸冬20g,生地30g,杞果30g,黄精25g,玉竹25g,白芍20g,炙甘草15g。五种类型的胃脘痛患者,均连续服用10~20剂汤药。

1.4 疗效评价

痊愈:临床症状及体征正常,在6个月的随访期内,各项理化检查结果均正常;显效:临床症状及体征均有明显改善,或部分消失,在6个月的随访期内,各项理化检查结果均明显好转;有效:临床症状及体征均有明显改善,在6个月的随访期内,出现了病情反复,但症状较轻,持续时间短,各种理化检查结果有所改善;无效:临床症状、体征以及各种理化检查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无变化。总有效率=100%-(无效/患者总数)×100%。

2 结 果

本组96例患者经过10~20剂汤药治疗后,治愈43例,占44.8%;显效32例,占33.3%;有效17例,占17.7例;无效4例,占4.2例。总有效率为95.8%。

3 讨 论

结合多年的临床经验,曲老认为,胃脘痛的发病部位在胃脘部,同时与肝脾有着密切的关系。在病初时,多为食积、寒凝、气滞;在疾病后期多合并有肾虚、脾虚等;临床上亦常见各证型相互转化,由实转虚,或因虚致实。因而治疗上以清不伤胃,行不破气,养不滋腻为总则。

临证时如患者服药后,症状变化,药亦随之加减。如治疗反酸时,瓦楞子煅制,令其燥涩之性增加,偏于软坚散结,长于制酸止痛,再如吴茱萸与黄连,治疗反酸时,常同时使用,其功可辛开苦降,肝胃同治,使肝火得清,胃气得降,与现代研究其可抗胃溃疡相一致[2]。如临证每多用槟榔调腹胀,是以其能够促进胃肠运动的药理作用为基础的[3]。针对各型的常见兼症详述如下。

饮食停滞型胃疼甚者加元胡15g,川楝子10g;便秘加寸云25g,火麻仁20g;腹胀甚者加大腹皮25g,槟榔10g;嗳气者加清夏10g,旋复花20g;呃逆者加大柿蒂20g,代赭石20g。肝气犯胃型如胀痛甚加青皮15g,大腹皮25g,广木香10g;嗳气加清夏10g,旋复花20g;便溏加山药20g,诃子15g,白术15g;反酸:加吴茱萸5g,黄连10g,或加瓦楞子10g,大贝15g,乌贼骨15g;血瘀:加桃仁10g,红花10g。脾胃湿热型如口干口渴加生石膏20g,花粉20g;便秘加大黄10g,枳实15g,川朴15g;脾胃虚寒型疼痛加重加元胡15g,川楝子10g,乌药10g;寒甚加炒茴香15g,肉桂10g,吴茱萸5g;呕吐清水加吴茱萸5g,清夏10g,丁香5g;肾阳虚加制附子5g,肉桂10g,巴戟20g,熟地25g;失眠加茯神25g,龙齿25g,炒枣仁30g,夜交藤30g,远志10g;胃阴不足型痛甚加元胡15g,川楝子10g;反酸加吴茱萸5g,黄连10g,或乌贼骨15g,大贝15g,瓦楞子10g;五心烦热加知母10g,丹皮15g,五味子10g,骨皮15g;肝肾阴虚加山萸肉25g,黄柏10g,知母10g,丹皮15g,龟板10g;便秘加寸云25g,火麻仁20g,旱莲草20g,女贞子20g;胃热盛加生石膏20g,知母10g。

在治疗中,亦须注意非药物性因素对本病的影响。曲老临证之时注重调节患者情绪,引导其注意饮食,如能坚持保持愉悦的心情,生活上劳逸结合,禁烟戒酒,避免暴饮暴食,或饥饱不均,做到少食多餐,进食易消化的食物,对本病的恢复极有裨益。

[1] 周仲英.中医内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186-197.

[2] 鲍晨汝,潘宗海.左金丸的药理作用及临床研究进展[J].上海中医药杂志,2010,44(11):79-82.

[3] 梁宁霞.槟榔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江苏中医药,2004,25(8):55-57.

R256.33

B

1671-8194(2013)36-0194-02

猜你喜欢

川楝子吴茱萸反酸
川楝子亚急性毒性实验研究*
江西道地药材技术创新现状分析与启示
——以吴茱萸为例
清酸畅胃汤配合拔罐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研究
胃部反酸吃什么好
绞股蓝水提醇沉液抗川楝子致小鼠慢性肝损伤的实验研究
生花生可以缓解胃部反酸
吴茱萸治慢性前列腺炎
UPLC-Q-TOF-MS法分析吴茱萸化学成分
巨阙穴治饭后反酸
川楝子治病验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