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外伤后小脑后下动脉区梗死的治疗体会

2013-01-25孙淑文方晓梅李玉新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36期
关键词:小脑外伤颅脑

孙淑文 方晓梅 李玉新

(山东潍坊滨海经济开发区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山东 潍坊 262737)

外伤后小脑后下动脉区梗死的治疗体会

孙淑文 方晓梅 李玉新

(山东潍坊滨海经济开发区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山东 潍坊 262737)

目的 探讨外伤后小脑后下动脉区梗死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2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5例外伤后小脑后下动脉区梗死的临床资料。结果 外伤后小脑后下动脉区梗死的患者早期可以表现为头痛、头晕等非特异性症状,以后逐渐表现出小脑后下动脉区梗死的典型症状,早期颅脑CT无特异性表现,颅脑MRI可以确诊。结论 外伤后小脑后下动脉区脑梗死诊断主要靠临床症状及神经系统体征,颅脑MRI检查可以确诊,早诊断,早治疗,预后较好。

外伤;小脑后下动脉区梗死;诊断与治疗

外伤后小脑后下动脉区梗死发病少见,早期诊断比较困难。患者常早期出现头痛、呕吐、轻度眩晕等症状,特异性较差,且早期颅脑CT不能发现,如出血较多,可能会造成神经细胞的变性坏死。我们对本院2007年12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5例颅脑损伤后小脑后下动脉区梗死病例作回顾性分析,现总结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所有患者均经MRI确诊为小脑后下动脉区梗死,其中男3例,女2例,年龄18~42岁,平均29.5岁。住院时间15~21d,平均18d。受伤原因:车祸伤2例,摔伤2例,被人打伤1例。以上患者均无颈椎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史。

1.2 临床症状及体征

发病到入院时间1h~1d。入院时头晕、头痛5例,恶心、呕吐2例,无构音障碍、吞咽困难、眼球震颤,无意识障碍、肢体活动受限,无感觉障碍、步态不稳及病理征。入院后第3天之后,逐渐出现声音嘶哑、软腭麻痹5例,同侧面部、对侧肢体感觉减退5例,Horner征3例,共济失调3例,眼球震颤4例,闭目难立征2例。

1.3 影像学检查

入院时头颅CT均未见异常,发病第3天行颅脑CT、MRI检查,1例患者CT检查显示小脑梗死灶,余4例未见异常。颅脑MRI检查发现4例小脑梗死灶,1例延髓小梗死灶,T1加权像呈低信号,T2加权像呈高信号,DWI呈高信号。

2 治疗及预后

给予血塞通、复方丹参等改善微循环;胞二磷胆碱营养脑细胞;依达拉奉清除自由基等治疗,患者全部治愈出院。

3 讨 论

外伤后脑梗死是指继发于颅脑损伤后脑血管发生痉挛或闭塞,并致闭塞血管供血区脑组织缺血。梗死多发生在小儿及青壮年,梗死部位多在基底节区[1]。外伤后小脑后下动脉区脑梗死国内只见1例报道[2],国外报道也很少[3]。本组5例患者外伤后体征渐次出现,早期症状不典型,经过治疗,预后很好。

3.1 发病机制

关于外伤后脑梗死的发生机制,有以下几种可能:①颅外伤后脑的微循环障碍。血液黏稠度增高,凝血系统激活,促进血栓形成[4]。②剧烈的颈部的旋转、过伸、过屈运动,直接导致椎动脉及脑内其他大动脉发生器质性狭窄或者痉挛;血管内膜损伤、血小板附壁、形成附壁血栓闭塞血管;同时脱落栓子可随血流飘至较小血管造成栓塞。③小脑后下动脉解剖变异很大,是脑梗死的好发部位[5]。④部分患者伴有缺铁性贫血等相关疾病,造成小脑血管代偿性增生,易造成栓塞。

3.2 影像学特点

CT对本病的检出率低,但对排除出血性疾病有诊断价值,颅脑MRI对诊断帮助很大[6]。本组患者入院时头颅CT均未发现异常病变,3d后颅脑CT只发现1例小脑梗死灶,颅脑MRI均能发现梗死灶。对于高度怀疑为小脑后下动脉梗死的患者,应早期行颅脑MRI检查。

3.3 临床特点

小脑后下动脉梗死综合征又称Wallenberg综合征、延髓被外侧综合征,其临床特点为:①损伤三叉神经脊束核及脊髓丘脑束,出现病灶侧面部及对侧肢体痛温觉障碍[7,8]。②损伤疑核,出现病灶侧软腭麻痹、构音障碍、吞咽困难。③损伤前庭神经核,出现眩晕、呕吐、眼球震颤。④损伤脊髓小脑束,出现同侧共济失调。⑤损伤下行交感神经纤维,出现同侧Horner征。外伤后小脑后下动脉区脑梗死诊断主要靠临床症状及神经系统体征,易误诊和漏诊[9-12]。本组患者有如下特点:①有明确的头外伤史。②受伤至发现梗死典型症状有明显的时间间隔。本组患者早期有头晕、头痛等非特异性症状,3d后逐渐出现交叉性痛温觉障碍、后组颅神经麻痹等典型症状。③早期CT未见异常,3d后MRI可以明确诊断。④脑水肿不明显,未合并脑挫裂伤、脑内血肿等。本组5例患者梗死灶局限,症状轻,意识清楚,病情平稳,预后良好。

[1] 车大刚,程波.外伤性脑梗塞20例临床分析[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11,36(1):126-127.

[2] 张晓慧,廉永昕,张嘉莉.外伤后小脑后下动脉区脑梗死1例报告[J].航空军医,2003,31(1):20.

[3] Yeh HF,Seak CJ,Chiu TF,et al.Traumatic vertebral artery dissection and Wallenberg syndrome after a motorcycle collision[J].Am J Emerge Med,2009,27(1):131.

[4] 陈登,杨兵,裴永恩,等.儿童外伤后脑梗死CT分型与临床预后关系探讨(附60例分析)[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07,12(12): 745-747.

[5] 金卫星,雷万生,朱炯明,等.小脑梗死的诊断和治疗[J].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2004,3(6):555-556.

[6] 鱼博浪,孙亲利,范帆,等.小脑后下动脉梗死的MR诊断[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杂志,2009,4(5):459-462.

[7] Lee JH,Park KJ,Chung YG,et al.Isolated lateral sinus thrombosis presenting as cerebellar infarction in a patient with iron deficiency anemia[J].J Korean Neurosurg Soc,2013,54(1):47-49.

[8] Tchopev Z,Hiller M,Zhuo J,et al.Prediction of Poor Outcome in Cerebellar Infarction by Diffusion MRI[J].Neurocrit Care,2013,19 (3):276-282.

[9] Kuronuma Y,Suzuki R,Inoue Y,et al.Anterior inferior cerebellar artery territorial infarction caused by vertebral artery dissection[J]. Cerebrovasc Dis,2013,35(6):592.

[10] Asratian SA,Nikitin AS.Dislocation syndrome induced by massive cerebellar infarction and indications for urgent operation[J].Nevrol Psikhiatr Im SS Korsakova,2012,112(12 Pt 2):55-60.

[11] Ogawa K,Suzuki Y,Oishi M,et al.Clinical study of medial area infarction in the region of posterior inferior cerebellar artery[J].J Stroke Cerebrovasc Dis,2013,22(4):508-513.

[12] Park HK,Kim JS,Strupp M,et al.Isolated floccular infarction: impaired vestibular responses to horizontal head impulse[J].J Neurol, 2013,260(6):1576-1582.

R743.33

B

1671-8194(2013)36-0177-02

猜你喜欢

小脑外伤颅脑
小脑对吞咽神经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
橡皮生肌膏在手外伤术后皮肤软组织坏死中的应用
羊常见外伤、创伤的治疗方法
多脑池沟通技术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进展
急诊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在闭合性十二指肠胰头外伤中的应用
一体化急救护理新模式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
动动小手和小脑
哈哈哈哈,请跟着我大声念出来
穿皮皮瓣修复在治疗手术外伤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大骨瓣开颅联合小脑幕切迹切开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