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那曲牦牛安全高效生产的主要因素
2013-01-25马金英夏晨阳宋天增
马金英,夏晨阳,宋天增
(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西藏 拉萨 850009)
影响那曲牦牛安全高效生产的主要因素
马金英,夏晨阳,宋天增*
(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西藏 拉萨 850009)
那曲县位于中国西藏自治区境内(东经91°12'~93°02',北纬30°31'~31°55'),平均海拔为4450m,高寒缺氧,气候干燥,全年大风日100d左右,年平均气温为-2.2℃。每年的11月至次年的3月间,是干旱的刮风期,这期间气候干燥,温度低下,缺氧风沙大,延续时间又长,5至9月相对温暖,是草原的黄金季节,这期间气候温和,风平日丽,降雨量占全年的80%,绿色植物生长期全年约为100d左右。
1 草场超载饲草料不足
那曲地区草地总面积为0.42亿hm2,全地区可利用草地面积为0.27亿hm2,实际已利用面积0.29万hm2[1]。牲畜品种主要有牦牛、绵羊和山羊等。
2012年末,牲畜存栏量为600多万头/只(其中牦牛195.5万头,计977.5万羊单位),即有1387.5万羊单位。
由于环境气候极端[2],草地产草量底下,每养活1只羊单位大概需要1.3~4.7hm2不等[3]的草地,按平均2.4hm2可养活一只羊,只能养活1200万羊单位,由此可看出,仍有182万羊单位是没有饲草可吃,也就生说大部分牲畜是整日处于半饥饿状态,尤其是漫长的冬季,饲草短缺导牦牛掉膘乃至饿死的问题尤为突出。
2 矿物元素缺乏
长期以来,本地区农牧民只摄取、不投入,生态环境的循环链早已断开。草地土壤贫瘠[4],可吸收矿物元素远远不能满足牦牛生长需要。
矿物元素是动物营养中的一大类无机营养素,郭春华等[5]测定了那曲地区尼玛县高寒草地不同月份围栏内和围栏外牧草矿物元素(Ca、P、Na、K、Mg、Cu和Zn)含量,并根据元素的吸收率及藏山羊矿物元素需要量,对放牧藏山羊采食牧草中矿物元素的盈缺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除Mg和青草期的K能满足藏山羊的需要外,其余元素不能满足藏山羊生长、繁殖和泌乳对矿物元素的需要量。
土壤中可吸收矿物元素的缺乏,影响着牧草的生长发育、产量、饲草中矿物元素的含量。饲草中矿物元素的缺乏直接影响着牦牛的生长发育、机能维持、产品质量、免疫功能等,更是严重地影响着牦牛的安全高效生产。
3 惜杀惜售
藏族农牧民大多笃信藏传佛教,认为各种生命体均有其灵魂,而且灵魂将生生不息的延续下去,即所谓的灵魂转世,而佛教之首条戒律就是忌杀生。宗教文化忌杀生灵,潜意识助长了"惜杀惜售",意味着不能及时淘汰老、弱、病、残的个体,不能及时淘汰繁殖性能低下母畜,不能及时将已育肥的个体出售上市。这样,导致牦牛群体结构严重不合理。
4 寄生虫病影响
那曲地区牦牛寄生虫病[6-12]的种类多、感染率高及感染强度大,寄生虫消耗其营养,严重影响着牦牛的生长发育,引起的经济损失是其它任何疾病不能相比的。
经过我国几代人的努力,畜禽寄生虫病的基础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危害我国畜禽的寄生虫病种类已经基本摸清,明确了主要寄生虫病的流行规律,建立了一些行之有效的畜禽寄生虫病的防治技术。但是,那曲地区畜牧兽医科技队伍力量薄弱,加之农牧民没有主动寻求兽医为自家牲畜治病防病的意识、更不会主动购买兽药用于牛羊保健生产上,完全依赖政府分发,并派基层兽医直接帮助。
牦牛生产中的寄生虫病防制技术十分落后,牦牛的“秋肥、冬瘦、春死亡”仍然存在,一些呈地方性流行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仍然严重,甚至危害或威胁着当地老百姓的身体健康乃至生命安全。
5 繁殖率低
母牦牛初配年龄为2~3岁牦牛交配季节在7~9月份,孕期大约260d,单胎,小牛1岁后断奶。
由于牦牛性情凶猛,牦牛发情不明显,同期发情、人工授精技术还没能应用于西藏地区的牦牛生产,无法将公牦牛的养殖数量降至最低;由于牦牛生产处于原始的放牧状态,加之缺乏现代畜牧生产的理念,很难做到对每头母牦牛的身体状况有相当的把握,尤其是生殖系统的疾病,群体牦牛的发情率低、受孕率低等因素严重影响牦牛的繁殖率。
藏民族有吃酥油的习惯,人畜挣奶严重影响着犊牛的生长发育,尤其是刚出生的犊牛在吃初乳方面很难得以保障,前三个月的哺乳关键时期,难以吃饱。犊牛的免疫力低下,加之矿物元素缺乏,异食癖犊牛较多,腹泻率高、死亡率高。
6 现有生产模式单一
整个西藏,尤其是藏北草原的牦牛生产都是出于原始的放牧状态,农牧民受宗教信仰影响,惜杀惜售,没有疾病防控的概念、未能合理淘汰老弱病残和繁殖率低下的经产母牦牛,对于非牦牛不能实时出栏,上市屠宰的牦牛也基本都是本地自产自销。牦牛生产模式单一,其经济效益低下也是影响牦牛生产的重要因素。
7 讨论
针对那曲地区牦牛生产状况,政府部门应出面,让当地从事畜牧兽医的科技人员配合,做农牧民的思想工作,合理淘汰老弱病残和繁殖性能低下的经产母牦牛个体,尽可能地将牦牛群体结构趋于合理、使牦牛群体数量降至草地承受的范围内;改变传统的放牧方式,施肥改良草地土质,补充可吸收矿物元素,不仅可提高牧草产量、质量,同时牦牛将不会因为矿物元素的缺乏而生产力低下,放置舔砖合理补充矿物元素;多方面着手改变当地农牧民的传统的生活生产方式,使畜牧生产不再受到宗教信仰的干扰;适当范围内做好杂交改良,提高牦牛的产奶量,改变“人畜挣奶”的局面,提高犊牛的繁活率;政府牵头,加大宣传力度,由当地畜牧兽医科技人员从“帮助”向“指导”转变,让农牧民接受疫病防控这一理念、接受科学生产的多方面简单技术,并主动寻求科技人员指导生产;当地政府牵头间接地做好市场调控工作,比如建立冷库,在牦牛膘肥体壮的时候进行屠宰,待冬春季节牦牛需求旺盛的时候,再投放市场。
[1]毛 飞,张艳红,候英雨,等.藏北那曲地区草地退化动态评价[J].应用生态学报,2008,19(2):278-284.
[2]杨秀海,扎西央宗,卓 嘎,等.西藏那曲地区植被覆盖状况与气象条件分析[J].草业学报,2008,17(2):102-109.
[3]秦泗国,钟国辉,王景生.那曲草地气候格局对草地NPP的影响及载畜量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0,24(7):159-164.
[4]万运帆,高青竹,林而达,等.西藏那曲地区草地植被及土壤养分状况调查[J].草业科学,2006,5:7-11.
[5]郭春华,张 钧,王康宁,等.西藏那曲地区高寒草地牧草矿物元素动态变化及盈缺分析[J].中国草食动物,2007.
[6]姚海潮,色 珠,曾江勇,等.西藏那曲地区旋毛虫分离株的分子分类鉴定[J].草业科学,2010,3:226-230.
[7]边 琼.西藏常见畜禽寄生虫病的诊断与防治探析[J].西藏科技,2011,8:52-54.
[8]米玛顿珠,米 玛.西藏牧区家畜寄生虫病防治对策[J].湖北畜牧兽医,2010,1:25-27.
[9]吴晓明,胡 罕,张洪峰,等.藏羚羊寄生虫感染现状分析[J].经济动物,2013,17(2):63-66.
[10]刘晓堂.西藏人体寄生虫病的流行与防治探讨[J].西藏科技,2010,4:34-36.
[11]郭文敏,于德江,曾宪荣,等.西藏人体寄生虫分布调查[J].中国寄生虫防治杂志,1994,7(2):131-132.
[12]李家奎,昂宗拉姆,次卓嘎,等.牦牛主要寄生虫的防治[J].中国畜牧兽医,2011,38(11):162-164.
S823
A
1001-9111(2013)06-0064-02
2013-07-10
2013-08-21
马金英(1971-),女,西藏拉萨市人,硕±,研究方向:动物生产。
*通讯作者:宋天增(1980-),男,河南省林州人,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高原畜禽繁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