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规模猪场仔猪饲养管理关键技术

2013-01-25李卫东陈建忠张世润杨进成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3年2期
关键词:断奶母猪仔猪

李卫东 陈建忠 张世润 杨进成

(1.云南大理南涧碧溪乡畜牧兽医站;南涧 675703;

2.云南大理南涧碧溪乡畜牧兽医站,南涧 675703;

3.云南大理南涧县畜牧站,南涧 675700)

规模猪场仔猪饲养管理关键技术

李卫东1陈建忠2张世润2杨进成3

(1.云南大理南涧碧溪乡畜牧兽医站;南涧 675703;

2.云南大理南涧碧溪乡畜牧兽医站,南涧 675703;

3.云南大理南涧县畜牧站,南涧 675700)

规模化、集约化生产已成为现代养猪业的一种发展趋势,产业本身涉及领域和面临的风险较多,每一个环节的疏忽大意都可能导致产业失败。在生产过程中,在做好基础设施建设、引种、疫病防控工作的同时,要认真分析研究母猪和仔猪的不同生理特点及营养需求,配制科学的母猪、仔猪日粮,加强对母猪的饲养管理,提高母猪的生产水平;熟练掌握哺乳仔猪、断奶仔猪的饲养管理关键技术,方能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南涧县自2008年起,连续几年争取到生猪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小区(场)建设项目,先后新建(改造)生猪年出栏1 000头以上规模化养猪场25个,在规模化养殖小区的示范带动下,全县生猪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由于地区发展不平衡、各猪场饲养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导致养殖经济效益差异较大。笔者几年来负责碧溪乡生猪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小区建设项目的技术指导工作,认为在饲养母猪到销售肥猪的许多环节中,仔猪营养与饲养管理环节最为重要。

1 母猪营养与仔猪健康相关性

母猪是集约化养猪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养猪扩大再生产的物质基础。饲养母猪的中心任务是保证良好的种用体况,按时发情、受胎率高,产仔多、泌乳力强,断奶仔猪多,断奶窝重大,并通过管理控制技术,提高母猪的年生产能力。猪场经济效益的高低取决于母猪的年生产能力及其生产的仔猪健康水平。

无论是大规模养猪企业,还是小规模养猪专业户,首先要考虑的是母猪的生产水平。

1.1 母猪产仔数

产仔数直接影响养猪生产效益。猪肉产品的质量是通过品种选育和杂交改良获得,多年的科研结果表明品种选育和杂交改良对育肥猪的生长速度和瘦肉率已取得显著成效。在提高母猪繁殖性能方面也作了很多研究,主要采取两种途径:杂交改良,即引入高产仔母猪的血缘;调控母猪营养。但由于产仔数的遗传力低,母猪繁殖性能的改善力度并不大。相关资料显示:先进国家母猪产仔数为30头仔猪/头/年,则我国则为17~18头/头/年。因此,如何提高母猪繁殖性能已成为养猪生产关注和研究的热点问题。

1.2 母猪利用年限

母猪的繁殖性能与营养有着很大的关系,适合的营养供给为母猪正常繁殖并延长母猪使用寿命奠定了基础。要根据母猪繁殖周期各个不同阶段的营养需求和各种营养因素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来控制营养水平,从而保证母猪有更长的利用年限。

1.3 营养(能量)对胚胎成活和胎儿发育的影响

能量的摄入水平是引起胚胎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初产母猪在后备期和发情周期内,给予高能量会提高胚胎的死亡率;妊娠前期(0~30 d)供给高能水平会降低胚胎成活率;通常情况下,妊娠期间胚胎的死亡率为20%~45%,大多数死亡发生在妊娠的头25 d。因此,妊娠前期饲养管理的主要目的就是保证胚胎最大存活率及分娩时有较多的窝产仔数。

妊娠期胎儿的生长规律是:前期慢、后期快、最后更快。

胎儿体重的2/3是在最后1/4期形成的,提高妊娠后期的采食量或能量摄入量可显著提高仔猪初生重和成活率。在怀孕后期,胎儿的能量需要大幅增加:妊娠84 d以后,饲喂饲粮3.1 kg/d(9.8 MCal DE),母体依然是能量负平衡,背膘厚减少0.6 mm。因此,要加强妊娠母猪后期饲养管理,提高怀孕饲粮的饲喂量。

1.4 蛋白质对胎儿死亡的影响

母猪妊娠后期饲粮蛋白质低、饲喂量不足,可导致母猪妊娠期营养储备不足、出生乳猪弱小、抗逆能力低下,增加产后培育的难度。猪胎儿的蛋白质沉积量从怀孕第70 d开始急速增加:怀孕70 d之前,胎儿沉积蛋白质3 g/d,70 d后,胎儿沉积蛋白质56 g/d。因此,必须提高怀孕后期的饲粮蛋白质水平。

控制标准:母猪围产前期,日粮标准为蛋白质10%~13%,蛋白质浓度不应太高,能量控制在3.0~3.2MJ/kg,钙磷比例为1.8∶1,采食量控制在1.8 kg/d以下,在产前1~2 d内采食量控制在1.5 kg/d,水中可加入少量多维电解质来补充因采食不足而引起的营养不良,或用青绿饲料代替。产前严格控制盐和高蛋白质日粮的采食量,有效地预防母猪产后乳房炎、无乳症的发生。

2 重视围产期护理,确保仔猪成活率

母猪产前应用刺激性较小的消毒液或0.5%的高锰酸钾清洗乳房和阴门。当仔猪出生时,产仔母猪不能受到刺激和惊吓。出生的仔猪做好脐带的分离、消毒工作,防止仔猪脐炎;8 h内母猪未产完,要进行催产处理。母猪产后3 d,作好产后保健工作,母猪产后3 d内饲喂麸皮红糖水,饲喂勿过量,并对母猪子宫复旧进行观察,发现有异常现象,要进行及时的清宫消炎。

3 母猪泌乳规律

母猪乳汁是仔猪生后15 d以内唯一的食物,是30 d之内的主要食物。母猪泌乳量和乳的质量直接影响仔猪的成活、生长速度和健康。泌乳量和乳成分也是设计仔猪代乳料、补料和教槽料的重要科学依据,了解和掌握母猪泌乳规律和影响泌乳量的因素是养好母猪和仔猪的重要前提。

母猪产仔后3 d之内分泌的乳为初乳,主要是产仔后12 h分泌的乳汁。初乳中含有大量抗体(IgG等活性物质)和促生长发育因子,可保证新生期仔猪抗病力和快速生长发育。因此,在仔猪产后6 h内必须让其吃上初乳。

母猪产仔3 d后分泌的乳汁称为常乳,初乳和常乳成分相差很大。乳蛋白比常乳高3.7倍,但乳脂肪和乳糖比常乳低。泌乳量、乳成分、乳质量对仔猪消化道发育、抗病能力、消化能力和快速生长发育具有重大影响。

4 哺乳仔猪饲喂技术

4.1 固定乳头

新生仔猪越早吃上初乳,对仔猪今后的生长越有利。由于哺乳仔猪吮乳具有奶头定位特性,因此,排好新生仔猪哺乳的次序,对于保证断奶时仔猪生长的均匀性非常关键。喂初乳时,应按仔猪初生重、大小不同进行排乳头,体重小的新生仔猪应排在前面的2~4对,固定乳头在出生时进行1次,2 h后再进行1次,4 h后应再检查并固定1次。

4.2 弱小仔猪

应采用寄养式或采用专用饲料饲喂,保证仔猪断奶整窝的均匀度。

4.3 诱饲与哺饲

5~7日龄开始诱饲,诱饲期可以利用仔猪的模仿行为,采用开口料每窝仔猪选一头强制给料,当母猪采食时,该仔猪可采食开口料,其他则随同采食;17~21日龄开始补饲,诱饲和补饲的量每次不应太多,每天上、下午应检查采食和饲料的新鲜度。21日龄以后仔猪的采食量逐渐增加,应逐渐增加每天补饲量。

5 哺乳仔猪的管理技术

5.1 保温

新生仔猪要求环境温度应在30℃~32℃,以后每星期可下降2℃~3℃,25℃~27℃是21日龄以后仔猪适宜的生长温度。因此,哺乳仔猪应搞好保温工作。

5.2 补铁

由于母乳的铁含量仅能满足仔猪铁需要量的1/7,因此,必须在出生后3日龄内注射右旋糖苷铁(1.5~2 ml/头),预防贫血,同时,提高仔猪的免疫力。

5.3 疾病预防

仔猪黄白痢主要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因此,搞好清洁卫生,是预防仔猪交叉感染的重要前提。

5.4 计划免疫

仔猪出生21 d时肌肉注射猪瘟普通细胞苗4~5头份或猪瘟脾淋苗1头份。断奶1周后(35 d)转群,转群时体重在9 kg左右。转群不换料。肌肉注射伪狂静疫苗1.0头份。转群1周后(42 d)肌肉注射蓝耳病疫苗1头份。50~65日龄时二免猪瘟普通细胞苗6~8头份或猪瘟脾淋苗1~1.5头份。

5.5 寄生虫预防

仔猪体表或体内寄生虫,疥癣的预防。

6 合理确定仔猪断奶时间,提倡仔猪早期断奶

新生仔猪: 通常是指 0~28 d之内的仔猪。传统断奶时间是35~42 d。早期断奶仔猪:21~28 d。

仔猪早期断奶是由母猪和仔猪的营养生理特点、生产目地决定。其理论依据是:仔猪断奶后第1周的生长速度,对其一生的生产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根据断奶后第1周内的平均日增重情况,将仔猪分为3类:失重、(增重小于零),增重0~120 g和增重120 g以上。试验资料介绍,断奶后第1周内增重快则可大大缩短达到上市体重时间。断奶后第1周内能增重1 kg的仔猪,达到上市体重的时间比断奶后第一周内负增重的猪少15 d。

7 断奶仔猪的营养和饲养技术

仔猪生产是整个养猪生产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当今养猪科学的一大革命,便是为了提高母猪的繁殖利用率而推行的仔猪早期断奶新技术。但是,随着仔猪断奶日龄从传统的60 d不断提早至当前的2周龄,在生产效益明显提高的同时,也给养猪生产者带来了早期断奶饲养管理、饲料营养及疾病等方面的诸多新问题。

近年来,国际上一些国家已开始采用早期断奶隔离饲养(SEW)技术,SEW要求把仔猪与传染源―母猪分开,这样能显著提高生长猪的健康状况和生产性能,可提高上市猪5%~15%的生长率。SEW技术要求研制体重不足5 kg仔猪的营养饲养方案,由于仔猪此时消化系统生理上的不成熟,对营养学家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调制由母乳过渡到仔猪日粮且不影响仔猪生长率的日粮,将会对21世纪养猪业产生巨大效益。

7.1 断奶仔猪饲喂技术

(1)断奶仔猪断奶后10 d内应采用补饲料和断奶料各占50%的混合料,或采用专用断奶I阶段料,断奶后10~24 d采和断奶Ⅱ阶段,24 d后采用Ⅲ阶段料。

(2)仔猪断奶后2周内应少吃多餐,至少饲喂4次/d。

(3)仔猪断奶后第1周可让仔猪饮用电解质多维水,以缓解断奶应激。

7.2 断奶仔猪管理技术

(1)断奶仔猪上圈时应以窝为单位分群,但应挑除断奶体重小的仔猪进行单独管理,并采用专用饲料饲喂。

(2)仔猪断奶前1周,保育舍应严格清洗并消毒,仔猪转入保育舍前1 d,应使保育舍的舍温保证在27℃左右,最好与产仔舍温度一致,同时,注意圈舍干燥,以防止断奶传染性胃肠炎、水肿病的发生。

(3)断奶仔猪应每圈检查,并观察每头仔猪的采食和排粪情况,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

(4)断奶仔猪应合理调教,使仔猪养成三点定位习性。

(5)搞好清洁卫生。

[1] 冯定远.仔猪健康饲养关键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

猜你喜欢

断奶母猪仔猪
能繁母猪存栏半年减少235万头
仔猪断奶后消瘦应采取哪些措施增肥
春季仔猪白肌病如何防治
仔猪强弱悬殊 要及时调整
秋冬季仔猪保暖措施有哪些
注意预防仔猪腹泻
后备母猪的选择和培育
母猪补血的必要性
如何防治母猪乳房炎
仔猪断奶前阉割好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