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母猪繁殖力的措施
2013-01-25韩凤奎
韩凤奎
(辽宁省抚顺市农业特产学校,抚顺 113000)
提高母猪繁殖力的措施
韩凤奎
(辽宁省抚顺市农业特产学校,抚顺 113000)
母猪的年生产力是指每头母猪1年提供的断奶仔猪的头数,与年产窝数、窝均仔猪头数、断奶成活率相关,提高母猪的生产能力就要从决定母猪生产能力的因素入手,找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提高整个生产母猪群的生产力。
1 选择优良母猪
选择优良猪种的杂种母猪是提窝母猪产仔数的基础 因为杂种母猪在繁殖性能上具有杂种优势。所以,在我国工厂化养猪中普遍采用。在选择后备母猪时,后备母猪在配种前1个月选留,由于繁殖性状的遗传力较低,所以要结合家系繁殖性能,选留身体各部发育匀称、被毛稀疏、奶头多且无异常,最好是两排乳头间隔较大,一般在7对以上,奶头饱满不能有瞎头、副乳头、奶头和阴门大而正常等。同时要求后腿开阔,保持中等膘情的母体(不肥不瘦)繁殖性能较好,瘦肉率过高的母猪,其繁殖性能较差。在三元杂交体系中,对母本不要求瘦肉率。
2 适时配种
杂种后备母猪一般在7~8月龄,体重达到,110~115 kg,第2次发情后配种。后备母猪开始发情,出现“静立反射”后配种第1次,间隔10~12 h进行复配,通常都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发情不明显的母猪有必要进行3次复配。母猪断奶后一般在3~10 d内发情,妊娠后的母猪都要控制饲喂量,保持中等体况能够提高其窝产仔数。
3 定期淘汰母猪
正常生产状态下,有个别母猪长时间不发情或频繁返情,对用药物催情和改善饲养管理后无效或返情3次以上的母猪,应该及时淘汰。母猪一般第3~6胎产仔数最高;到第9~10胎时降低,且带仔性明显变差,应及时淘汰。对哺乳性能差或产后无奶的母猪应作记录,若以后出现同类情况时则应淘汰。
4 种公猪饲养管理
为减少母猪返情和产死胎、畸形仔猪的发生。要求种公猪体质结实,四肢稳健,性欲旺盛。一般坚持每周检查精液1~2次,对精子浓密度偏低、活力较差的公猪即刻停用。公猪应运动,2次/d,上午和下午各1次。要配制专用的公猪饲料并限量饲喂,保证优质蛋白质和各种维生素、矿物质的供给,并不使公猪过肥。配种强度要适当,2~4岁成年公猪可配1~2次/d,每周有1~2 d休息。
5 妊娠母猪饲养管理
应避免妊娠母猪受到过强应激,严禁饲喂腐败变质的饲料,减少环境条件及气温的剧变,做好防暑降温工作。母猪妊娠后要控制饲料的喂量,一般在妊娠后30 d内,饲喂1.6~1.8 kg/d,妊娠30~85 d,饲喂2.1~2.3 kg/d,妊娠85~110 d,饲喂2.5~2.8 kg/d,妊娠最后4 d逐渐减少,直至1.2 kg/d为止。饲料中必须保证各种营养物质的平衡,尤其是要供给充足的蛋白质、钙、磷等。适当增加粗纤维含量,可达10%~12 %。对于个别偏瘦、偏肥的母猪应适当加、减料,使妊娠母猪保持中等偏上膘度。平时要做好防疫消毒工作,消除体内外寄生虫。在生产中应结合本地实际,制定预防母猪繁殖障碍传染病的免疫程序,做好预防注射,减少疾病发生。
6 接产和哺乳母猪的饲养管理
分娩前,对栏舍、猪体进行清洗、消毒。分娩时,要有专人照顾,接产时保持环境安静,动作要迅速、及时,若有难产,通常用催产素肌肉注射。若30 min后仍未产出,则要进行人工助产,助产人员一定要按操作规程做好各项助产工作。母猪产后应少喂饲料,同时连续3~5 d适当补加食盐、麦麸,1周内喂料量不宜增加太快,2周后开始正常饲喂。应注意检查哺乳母猪的乳房,对发生乳房炎的母猪应及时采取措施治疗。应按照哺乳母猪的营养需要配制全价日粮,认真控制饲料质量,全面满足营养需要,特别注意能量、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供给泌乳期母猪可不限量饲喂,最好喂湿料或颗粒料,一般喂3~4次/d,同时给予充足饮水或使用自动饮水器。在泌乳期还要特别注意预防母猪便秘,母猪便秘可影响乳汁质量,甚至造成仔猪下痢。
7 仔猪饲养管理
防治哺乳仔猪腹泻是降低死亡率、提高断奶体重的关键。可在母猪产前28 d注射大肠杆菌四价菌苗。初生仔猪可在吃初乳前口服庆大霉素或其他抗生素以防仔猪黄白痢。对出现腹泻的仔猪要及时进行治疗。严重脱水的仔猪应及时补液,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和抗生素。平时做好环境消毒。应坚持“全进全出”生产模式,集中产仔,集中断奶,集中消毒,防止交叉感染。注意环境温度,仔猪的适宜温度1~3日龄为30℃~32℃,4~10日龄为28℃~30℃,10~30日龄为26℃~28℃,一般采用红外线灯保温。哺乳仔猪适时补铁,可以预防缺铁性贫血造成的仔猪下痢,有利于增强仔猪体质及其抵抗疾病的能力。一般在仔猪出生72 h内每头注射100~200 mg铁剂,7 d内根据仔猪状况可考虑第2次补铁有利于仔猪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