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护理探讨
2013-01-24田继梅
田继梅
吉林省九台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吉林 九台 130500
微创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护理探讨
田继梅
吉林省九台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吉林 九台 130500
目的:探讨提高微创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护理质量,减少并发症和死亡率。方法:总结微创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66例。均采用YL—1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穿刺针进行,依据CT片及CT下定位进行手术,术后依据复查CT血肿基本清除后拔针。结果:本组66例死亡12例,死亡率18.18%,死亡率明显降低。结论:微创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疗效优于传统保守治疗及开颅手术。术后采取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对患者有积极的影响,能减少并发症和死亡率改善预后。
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术;术后护理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6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66例均为超早期 (6小时内)微创手术,其中男性47例,女性15例,平均年龄57岁。病情分级:I级2例,Ⅱ级11例,Ⅲ级11例,Ⅳ级13例,Ⅴ级19例。双侧瞳孔散大2例,双侧瞳孔不等大9例,双侧瞳孔缩小11例。
1.2 出血部位 基底节区出血45例,丘脑出血5例,脑叶出血10例,小脑出血2例,原发性脑出血4例,出血量在10~1000ml之间。
1.3 手术方法 YL-1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穿刺法,术前依据CT片定位,选择好穿刺靶点及穿刺针长度,常规术前准备,常规微创穿刺技术操作。采取单针穿刺55例,双针穿刺9例,多针 (三针)穿刺2例。
2 结果
经CT复查颅内血肿清除率约80~96%,脑室内血肿清除率70~90%,血肿穿刺针留置一般为5~7天。本组66例,死亡12例,死亡率18.18%,死亡率明显低于开颅术。死亡原因:再出血6例,脑干功能衰竭2例,脑心综合症1例,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放弃治疗2例。
3 讨论
脑血管疾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是脑血管病中死亡率最高的疾病。
3.1 急性期病人的护理 高血压脑出血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发病急剧,病情变化快,需密切观察,细心护理,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才能挽救病人的生命。微创术后安置病人放好护栏,以防坠床,躁动病人可用约束带适当约束,以防拔掉引流管或意外损伤。
3.1.1 严密观察意识,瞳孔,生命体征:①意识的观察:脑出血病人常有程度不同的意识障碍,如嗜睡、浅昏迷、中毒昏迷、深昏迷等。在临床上我们通过观察病人对语言、感觉、触觉、疼痛刺激等所产生的反应和肢体运动等情况来判断意识障碍的轻重。②瞳孔的观察:注意瞳孔是否等大、同圆,是判断有无脑疝的主要指征,如病人一侧的瞳孔散大或瞳孔忽大忽小,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进行性意识障碍,常是脑疝的表现,应及时报告医生积极抢救治疗。
3.1.2 生命指征的观察 ①体温:术后病人可有中枢性高热,高热时可以给物理降温。②血压、脉搏、呼吸:注意血压监测,防止血压急剧升高或忽高忽低,应及时报告医生及时用药调控血压,将血压调控在130/80mmHg。血压急剧升高有再出血的危险,血压升高是术后再出血最常见的原因之一。
3.1.3 低流量吸氧 给氧量为1~2L/min,以维持吸氧浓度为25%~29%,对不能维持血氧含量,昏迷时间长或深昏迷病人应及时行气管切开,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常规气管切开护理。
3.1.4 注意微创术引流管有无脱落,观察并且准确记录引流液的颜色及量,如颜色为鲜红色,在短时间内引流量较大,多提示有术后再出血,应及时报告医生复查头CT及时处理。
3.1.5 预防和控制肺部感染:①每1~2小时翻身叩背一次。②对气管切开术痰多者要及时吸痰。③对气管切开病人给予雾化吸入,使痰液稀释后易于吸出。④根据痰细菌及药敏试验选择有效抗生素。
3.1.6 准备监护仪,连接多功能监护仪监测心电、呼吸、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
3.2 恢复期的护理 脑出血患者因长期卧床易产生多种并发症,这些并发症是影响病人生存质量的重要因素。(1)褥疮的预防护理:①保持床铺平整、干燥。②保持皮肤清洁,观察皮肤的颜色,局部有无红肿、缺血表现。③床铺要保持松软,骨骼突出部位要加放棉垫及气圈。④每1~2h翻身一次,容易受压的部位要进行按摩。(2)防止发生泌尿系感染护理:昏迷病人要留置导尿,每2~4h放尿1次,每日更换1次尿袋,每日进行膀胱冲洗1次,观察尿的颜色、性质、尿量并记录。(3)肢体功能的恢复护理:高血压脑出血多有肢体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当病人已度过急性期,病人生命体征平稳时,进行瘫痪肢体的护理是非常重要的。①加强肢体被动功能练习,同时进行肌肉按摩。②鼓励病人主动进行肢体运动,进行肌肉功能锻炼。③针灸、按摩、理疗等方法亦有一定作用。(4)心理护理:要努力去接近、安慰、诚心诚意的去护理病人,给他们增添温暖、乐趣,使病人的心理处于最佳状态,以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配合康复治疗及护理。(5)健康指导:改变以往的不良生活习惯,合理服用降压药,合理饮食,注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轻松、愉快的情绪,生活要有规律,劳逸结合。
[1]王忠诚,王忠诚.神经外科学 (第1版)[M].湖北: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242~245,864~875.
R473.5
A
1007-8517(2013)13-0160-01
2013.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