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重度烧伤患者的营养支持与护理
2013-01-24高运来刘冬梅李明华
高运来 刘冬梅 李明华*
(吉林省人民医院烧伤整形外科,吉林 长春 130021)
中重度烧伤患者的营养支持与护理
高运来 刘冬梅 李明华*
(吉林省人民医院烧伤整形外科,吉林 长春 130021)
目的 探讨中重度烧伤患者的营养支持的护理经验。方法 对 32 例患者在烧伤各期中采用肠外、肠内营养治疗采用不同护理。结果32 例烧伤患者取得满意效果,无营养不良,无创面延误愈合情况。结论 中重度烧伤患者的营养支持是肠外、肠内营养相结合原则,并加强护理,对促进大面积烧伤患者的创面愈合起重要作用。
中重度烧伤患者;营养护理
烧伤是一种严重的创伤,由于应激反应引发机体能量消耗增加,分解代谢增强,机体出现高代谢综合征,糖异生、脂肪动员、蛋白质分解及尿氮排量均加,出现低蛋白血症,若各种营养素得不到及时补充,导致创面延缓愈合;降低机体抵抗力,使感染和各种并发症难以控制。目前,营养支持已成为严重烧伤患者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途径有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两种,重视烧伤患者的营养护理是大面积烧伤综合治疗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可避免或减少自身蛋白的分解,纠正代谢紊乱,增强机体免疫力,促进创面修复。我科自2009年至2012年对32例中重度烧伤患者应用肠内、肠外综合营养支持治疗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自2009年1月至2012年7月,我科共收治严重烧伤患者32例,男18例,女14例,年龄22~56岁,烧伤面积30%~65%,烧伤深度Ⅱ度,经过综合治疗及营养支持护理均治愈出院。
1.2 方法
首先应对患者进行营养风险筛查,采用NRS2002评估患者是否具有营养风险,根据筛查结果,决定是否进行营养支持。肠道外营养主要指静脉营养法,肠内营养包括口服法和管饲法,各阶段要求不同。
2 结 果
32例烧伤患者取得满意效果,实验室检查无异常,无营养不良,无创面延期愈合情况。
3 护 理
3.1 休克期营养支持的护理
3.1.1 休克期以补液体为主,患者进食少,以静脉营养为主
根据创伤患者营养支持实用处理指南指出:烧伤面积超过20%~30%的患者可以用任何可利用的公式估计最初的能量,为Ⅱ度或Ⅲ度烧伤患者可能存在营养风险,应该给予营养筛查,以确定是否需要正规的营养评估和营养治疗计划。同时根据第三军医大学制定的烧伤成人热量供应估算公式:供应烧伤成人热量[kcal(kJ)/d]=1000(4184)×体表面积(m2)+25(104.6)×烧伤面积(%),计算热量,在热量组成中,非蛋白热卡(糖、脂,Kcal)和氮(g)的比值一般为150∶1,三大营养素占总热量的比例为蛋白15%~20%、糖50%~65%、脂肪20%~30%[1]。按照规定的顺序混入3L袋中,由周围静脉或中心静脉恒速滴注,注意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
3.1.2 静脉营养护理应注意的问题
烧伤创后周围静脉不易穿刺,多应用深静脉置管。放置导管时严格无菌操作,静脉穿刺点应当每天使用碘伏或碘酒进行酒精消毒,同时更换无菌敷料,严禁随意拆卸接头注射药物,不宜中途调换液体和输血,也不可和其他液体混合使用,每次输液结束时用肝素稀释液或生理盐水作正压封管,注意药物的配伍禁忌;为保证营养液的新鲜,营养液一般不超过24h输完,禁止隔日使用。输入过程中及时调整输液速度,把握输注营养液“三度”要求,即浓度、速度、温度,防止高渗营养液外渗引起局部组织高渗性坏死,加强巡视,需要密切注意和观察患者的反应,观察患者有无腹泻、腹胀、恶心、呕吐、胃肠痉挛等不良反应,治疗期间,突然出现高热、血象升高,应警惕导管植入引起,及早拔管。应激状态下,机体代谢率增高,出现抗胰岛素作用,糖利用率下降,易出现高血糖、糖尿及高渗性利尿、低钾、低钠等代谢紊乱,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
3.2 感染期胃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
感染期创面坏死组织溶痂,烧伤患者代谢变化、能量需求的高峰在伤后7~10d,需要大量营养物质,促进创面修复,也是营养支持的关键时期,营养支持极为重要。通过每周检实验室检查(葡萄糖、三酰甘油、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电解质、血尿渗透压、Hb、WBC、PLT以及尿素氮、肌酐、转氨酶),做好营养评估工作,由于患者前期进食量极少,早期胃肠功能尚未完全恢复,虽以静脉营养为主,但补充远远不足,常采用肠内、肠外营养相结合。经口进食米汤、蔬菜汁、水果汁,能全力、有助于消化酶释放、刺激味觉、增加食量。食欲差及不能进食患者可给予鼻饲,将大米、牛奶、瘦猪肉、胡萝卜、糖、油、盐及嫩绿叶蔬菜等,煮熟后放凉打成匀浆,每日经胃肠内供给蛋白质50~80g、碳水化合物150~200g、脂肪70~80g,总热量为2000~2500kcal。还添加各种新鲜蔬菜、水果,保证维生素、纤维素、电解质和微量元素的供给。鼻饲前向患者家属讲解营养肠内的优点:营养全面,符合生理需要,助于消化,方便经济,安全;重要性:预防菌群失调,防止菌群移位。减少肠源性感染的机会。鼻饲时的体位、营养合理搭配、匀浆膳的制作方法,肠内营养要求进食高蛋白、高热量、富含维生索且容易消化的食物,而且内容要丰富、全面、均衡。饱食后避免翻身,防止食物反流误吸,口腔护理3次/日,管道固定稳妥,防止脱出。患者腹胀时开放胃管并吸出胃内积气及潴留液,1h后多能缓解[2]。腹泻等不耐受情况,及时向医师报告,通过讲解增强患者及家属胃肠内营养支持的信心。随着病情的转归,鼓励患者进食,少食多餐,采用高蛋白、高维生素、清淡半流饮食50~l00mL开始进餐,6~8次/日或更多,鼻饲量不超过300mL,以后根据胃肠道功能情况逐渐增加每餐入量、减少进餐次数至患者基本恢复正常饮食习惯。
3.3 修复期包括创面修复与功能修复,促进创面早期愈合是关键,加强营养支持是创面修复的基础
主要以口服进食为主,给予高能量、高蛋白、富含维生素的膳食,食物以谷物、蛋奶、豆制品、鱼、肉、时令蔬菜水果等为主,制定食谱应考虑到患者的饮食习,粗细搭配、颜色搭配等,增加患者的食欲。
4 结 论
营养是机体生存转化和新陈代射的物质基础,在疾病状态下机体对营养的需求更高,是外科治疗的重要手段。需要营养支持的 烧 伤 患 者 优 先 采 用 肠 内 营 养 , 肠 外 营 养 作 为 补 充 更 为 适 合[3]。通过32例严重烧伤患者的营养支持护理,体会到在中重度烧伤的救治过程中,营养支持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中重度烧伤后患者处于高代谢状态,机体负氮平衡,营养支持为创面修复所需的热量和各种营养物质。营养代谢状态的低潮期、高潮期和恢复期与休克期、感染期与康复期3个阶段相对应,要根据各期的特点落实营养支持护理措施。
对患者进行比较全面的营养评估,采用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相结合的原则。对于不同的烧伤患者来说,因烧伤面积、年龄、有无感染等并发症方面的差异,接受个体化的营养支持。针对不同时期做好营养支持护理工作,对促进大面积烧伤患者的创面愈合起重要作用。肠内营养优越性的认识更加明确,使其在整个营养治疗中的比例显著提高,是最安全、最经济的,提倡肠内营养的目的不止是一种饱腹的手段,更重要的是把它作为治疗措施,成为中重度烧伤综合治疗的组成部分。
[1]杨宗诚.烧伤治疗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431.
[2]安娜,马欣荣,赵东红,等.大面积烧伤患者早期胃肠道营养支持的护理[J].实用医药杂志,2010,27(7):623-624.
[3]中华医学会.临床诊疗指南-肠外肠内营养学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61-64.
R473.6
:B
:1671-8194(2013)07-0348-02
*通讯作者:E-mail:lisundy09@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