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Warthin瘤恶变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1例临床病理学观察

2013-01-24段倞彦石胜军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7期
关键词:弥漫性组织化学母细胞

段倞彦 石胜军

(辽宁省铁岭市中心医院病理科,辽宁 铁岭 112000)

Warthin瘤恶变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1例临床病理学观察

段倞彦 石胜军

(辽宁省铁岭市中心医院病理科,辽宁 铁岭 112000)

目的 探讨 Warthin 瘤恶变为弥漫大 B 细胞淋巴瘤的组织发生、形态学、免疫组织化学和生物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 Warthin 瘤恶变为弥漫大 B 细胞淋巴瘤 1 例,对标本切片进行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SP 法)检测观察。结果 大体检查肿物不整形一块,分叶状,切面褐红色,质软,光镜下组织结构、细胞特点及免疫表型都与 Warthin 瘤恶变为弥漫大 B 细胞淋巴瘤一致。结论 Warthin 瘤为好发于腮腺的良性肿瘤,Warthin 瘤恶变极为少见,其恶变包括淋巴样组织转化为恶性淋巴瘤和上皮成分癌变,认识其特征以加深对此类肿瘤的认识。

Warthin 瘤;恶变;弥漫大 B 细胞淋巴瘤;免疫组织化学

Warthin瘤为好发于腮腺的良性肿瘤,多见于男性,以生长缓慢的无痛性肿块为主诉。肿瘤由上皮和淋巴样组织组成。Warthin瘤恶变极为少见,其恶变包括淋巴样组织转化为恶性淋巴瘤和上皮成分癌变。我们在工作中遇到1例Warthin瘤恶变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现结合文献讨论其组织学发生及临床病理特点,旨在加深对此类肿瘤的认识。

1 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56岁,以“左颌下肿物3个月”为主诉来院。患者3个月前无诱因出现左颌下肿物,抗炎治疗无明显疗效,为明确诊断入院。查体:T 36.2℃、P 80次/分、R 18次/分、BP 90/60mmHg。左颌下可触及3cm×3cm×2cm肿物,质韧,活动度可。辅助检查:血常规:WCB 3.0×109/L、RBC 3.90×1012/L、HGB 110g/L、PLT 83.00× 109/L。甲胎蛋白1.92mg/mL。癌胚抗原0.4mg/mL。B超示左颌下3cm ×3cm×2cm实质性结节。患者入院第2天行左颌下肿物切除,术中见肿物3cm×2cm×1.5cm不整形,分叶状。

1.2 方法

手术切除组织经4%中性甲醛固定,石蜡包埋后作4μm厚连续切片,行HE染色,光镜观察.免疫组织化学采用SP法,一抗采用CD3、CD20、CD30、Pax-5、CD21、CD38、ki67、CK、bcl-2,试剂购自福州迈新生物技术开发公司。标本常规方法脱蜡,按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

2 结 果

2.1 大体检查:3×2×1.5cm不整形一块,分叶状,切面褐红色,质软。

2.2 镜下所见:瘤组织由大腺管及囊腔构成,囊内衬复双层上皮,内层为柱状嗜酸性粒细胞,外周为较小的基底细胞。间质内淋巴细胞弥漫成片,细胞浆丰富淡染,细胞核的大小相当于正常吞噬细胞核或正常淋巴细胞的2倍,深染,染色质呈囊泡状或粗颗粒状,有单个或多个核仁,核分裂像多见,可见星空现象。

2.3 免疫组化:淋巴细胞:CD3散在(+)、CD20弥漫(+)、CD30(-)、Pax-5弥漫(+)、CD21极少数(+)、CD38(-)、ki67(+)>50%、bcl-2(+)。上皮细胞CK(+)。

2.4 病理诊断:(左颌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符合Warthin瘤恶变而来)。

3 讨 论

Warthin瘤为好发于腮腺的良性肿瘤,多见于男性,以生长缓慢的无痛性肿块为主诉。肿瘤由上皮和淋巴样组织组成。上皮成分形成不规则的大腺管或囊腔,并有乳头突入管腔。上皮细胞排列成双层,内层为高柱状细胞,具有颗粒状、嗜伊红的胞浆;外层细胞呈立方、多角或圆形,核空泡状,淡染,可见核仁。间质中除有一些纤维结缔组织外,尚有许多淋巴细胞密集排列成大小不等的团块,或形成具有生发中心的淋巴滤泡。

Warthin瘤恶变极为少见,其恶变包括淋巴样组织转化为恶性淋巴瘤和上皮成分癌变。本例患者为瘤组织的淋巴样组织转化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为弥漫性增生的大B细胞恶性肿瘤,主要由中心母细胞和免疫母细胞构成,瘤细胞核的大小相当于正常吞噬细胞核或正常淋巴细胞的2倍[1,2]。多见于成人,典型表现是患者出现结内或结外迅速长大的肿块,可伴有症状,与其他淋巴瘤相比,其更倾向于表现为结外病变,就诊时多较局限。免疫表型可表达多种B细胞抗原,30%~50%的病例bcl-2(+),核增殖指数(Ki67)>40%。主要有以下形态学变异型:①中心母细胞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由中到大淋巴样细胞组成,细胞圆形、椭圆形,泡状核,染色质较细,2~4个核仁,靠近核膜。胞质较少,嗜双色性或嗜碱性。②免疫母细胞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绝大多数细胞(>90%)是免疫母细胞,其特点是单个中位核仁,细胞大,胞质较丰富,嗜碱性。有时伴有浆细胞分化。③富于T细胞/组织细胞的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病变中绝大多数细胞是非瘤性T细胞,仅有<10%的肿瘤性大B细胞,大细胞类似于L&H细胞(既霍奇金淋巴瘤中爆米花样细胞)、中心母细胞、免疫母细胞、RS细胞。小B细胞罕见或不常见。④间变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特点是细胞大,圆形、椭圆形或多边形,异型多核,有的类似于RS细胞。细胞呈铺路石样排列,貌似癌,也可沿淋巴窦生长。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属于侵袭性淋巴瘤,肿瘤增殖率高,则预后较差,bcl-2、P53(+)是预后不好的指标。但采用包含蒽环类药物的联合化疗后,约有半数患者获得五年生存率。免疫化疗使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长期生存率进一步提高,较传统化疗延长了超过10%的长期生存率,

[1]李甘地.病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434-435.

[2]黄风昌.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分析[J].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8,21(2):182-183.

R733

:B

:1671-8194(2013)07-0298-02

猜你喜欢

弥漫性组织化学母细胞
成人幕上髓母细胞瘤1例误诊分析
顶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一例
谈谈母细胞瘤
羊水栓塞和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是如何发生的
支气管镜技术在弥漫性肺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预防小儿母细胞瘤,10个细节别忽视
食管鳞状细胞癌中FOXC2、E-cadherin和vimentin的免疫组织化学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拟态的关系
大口黑鲈鳃黏液细胞的组织化学特征及5-HT免疫反应阳性细胞的分布
依达拉奉治疗弥漫性轴索损伤疗效观察
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荧光染色在肾活检组织石蜡切片磷脂酶A2受体检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