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牙齿三维重建技术在基牙根管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2013-01-24余田勤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7期
关键词:牙根管牙周病三维重建

余田勤*

(浙江省淳安县第一人民医院口腔科,浙江 淳安 311700)

牙齿三维重建技术在基牙根管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余田勤*

(浙江省淳安县第一人民医院口腔科,浙江 淳安 311700)

目的 评价牙齿多层螺旋 CT 的三维重建技术在基牙根管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 1 例牙周病并部分牙列缺失的病例,应用 16 排螺旋 CT 对病牙进行扫描,并建立三维重建模型。根据其所提供的三维诊断影像信息,评价该技术在在基牙根管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16 排螺旋 CT 结合三维重建技术能显示 X 线平片上不易发现的患牙病变,并能直接反映病损破坏的范围和程度,为临床诊治提供了更有价值的影像信息。结论 16 排螺旋 CT 结合三维影像重建技术建模,从实际情况体现出患者的病变状态,进而指导医师采取科学的治疗措施,在基牙根管的诊治中具有重要意义。

基牙根管治疗;16 排螺旋 CT;三维影像重建技术;临床应用

牙周病是指发生在牙周支持组织的各种疾病,其主要表现为牙龈炎症、出血、牙周袋形成等。调查显示牙周病是我国成年人牙齿丧失的主要原因[1]。目前认为,根管治疗术是治疗该类疾病最有效的治疗手段[2],而治疗成功的关键是术前全面了解患牙根管系统的有关形态特点[3,4]。但目前应用于临床的X线平片诊断技术不能反映病变区域的立体结构且存在分辨率低等缺点[5]。故本研究拟利用16排螺旋CT结合三维影像重建技术,对患者的临床情况实施了综合性的观测,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成果。现结合具体案例进行分析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患者男性,38岁,汉族,因牙周病并部分牙列缺失拟行套筒冠修复。在进行基牙根管治疗时发现,患者基牙呈对称性生长,其中包括罕见的近中颊根三根管的上颌第二磨牙[6],根管形态十分复杂。因牙周病损程度不同且需要根管治疗的基牙数目较多,为掌握了解患牙根管系统的有关形态特点,做好修复前的基础治疗。经患者本人知情同意,采用16层螺旋CT扫描结合三维重建技术,获取患者全牙列影像信息,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1.2 设备及软件

GE-Lightspeed VCT 16排螺旋CT及三维后处理工作站 Advantage Workstation4.0(美国 GE 公司生产);Dell 图形工作站(Intel p4 2.8G CPU,4G内存);计算机(Intel(R) cone TM2 1.8G CPU,2.0G内存);Mimics 10.01软件(Materialise,Belgium)等。

1.3 研究方法

患者仰卧,将约1cm厚的纱布置入上下牙列间以避免咬合重叠,采用16排螺旋CT机进行常规扫描。各参数设置为:管电流250mA,管电压120kV,厚0.625mm,螺距0.531∶1,显示野Fov 12.0cm,球管螺旋扫描时间1.0sec/rot,矩阵512×512,分别获得85张图像。将所有图像数据采用骨算法进行重建的牙齿断层图像导入三维重建软件Mimics10.01中。通过后期的的精修和细化,得到牙齿三维透视模型。

2 结 果

经16排螺旋CT扫描获得了全牙列的影像信息,并且在数据精度上比较理想,实现了基压数据的有效性。为了进一步掌握病人的实际情况,分析过程利用建模对牙齿状态进行全面的对比,熟悉了患者病变位置的具体状态。结果表明,从三维图像中可以清楚了解,患者存在多颗同名牙的根管变异,根管形态非常复杂。传统分析方案显然达不到临床治疗的要求,采用新型建模方式实现了数据流程的有效控制,让患者牙齿的状况得到客观反映。另外,研究还根据多层螺旋CT容积扫描提供的准确信息,指导临床治疗,结果与之相符合。

3 讨 论

伴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改革进步,传统临床医学逐渐被新型医治方案所取代,这改变了过去医疗成效不足的局面[2]。根管治疗是现代医学比较先进的方式,用其作为牙齿疾病的临床处理方法,不仅减小了手术操作的难度,也提高了患者就医的疗效[7]。故全面理解和把握根管形态特点是成功实施根管治疗术的前提和保证[3,4]。

近年来,临床上主要是借助医学影像技术在不破坏外部结构的前提下对内部形态进行观察,但X线平片所提供二维图像显然不符合现代口腔临床医学的要求[8],而基于CT扫描数据的三维影像重建技术客观的反映了患者的牙齿病况而有助于治疗操作[9]。新牙根管治技术的推广使用,实现了临床医疗水平的提升,使患者的牙齿疾病得到彻底的根治。

本研究的患者拟诊为牙周病并部分牙列缺失拟行套筒冠修复。该病在X线片检查时可发现,但临床上通常难以确诊。Dawood和Patel[10]曾报道了3例通过X线检查而发现的牙外吸收,借助锥束CT扫描进行三维重建图像制定了不同的治疗方案,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本研究中患牙的三维重建图像显示病损范围广泛,能够为医师提供广阔的参照视野,从全局上反映出了牙齿病情的具体状态。从临床记录显示的资料分析,传统医疗对基牙处理缺少根治性的措施,进而对患者的预后造成了不良影响。故本研究采用16排螺旋CT对患牙进行10s左右的容积扫描,即可获得患牙全面的影像信息,在医学影像三维重建技术的基础上建立三维模型,这样就能准确地分析牙根病态的结构状况,确定病变的具体位置,为口腔科医师临床处理提供可靠的参考,掌握病变的范围及程度有了充分的认识。重建后的牙齿立体模型能够从各个不同的角度直观地显示根管的走行、数目、弯曲程度及主要分支、牙根的特殊形态、数目和重要的影像信息,为我们成功进行根管治疗及确定治疗方案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当然,利用CT断层影像重建牙颌组织三维模型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有时甚至会出现错误的重建结果[11]。为此,鉴于本研究中考虑到观察的重点是建立能够观察牙齿内部形态的三维透视模型,为尽量简化后期较大的运算量,故建模时没有将牙本质和牙釉质分开并以多面体的方式重建牙齿的三维外形,最大程度的将人为因素的干扰排除在外,对提高根管特别是复杂根管系统治疗的成功率意义非常重大。

综上所述,16排螺旋CT结合三维影像重建技术建立的三位透视模型,不仅方便了口腔医师的临床分析,也为实际治疗操作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另一方面,也为口腔科医师提供了更客观、更全面的影像诊断信息,在复杂的基牙根管治疗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1]周学东.成人根管系统形态与根管治疗难度评估[J].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2008,1(1):5-9.

[2]樊明文,周学东.牙体牙髓病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214.

[3]张成飞,王嘉德.根管治疗的特殊问题与对策[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4,39(4):329-332.

[4]Krasner P,Rankow HJ.Anatomy of pulp chamber floor[J].J Endod, 2004,30():5-16.

[5]曾东林,温奕雄,崔敏毅,等.数字化牙片图像质量的临床分析[J].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2008,18(1):42-45.

[6]李艳,赵今,戴永刚,等.下颌双侧侧切牙及上颌第二磨牙近中颊根多根管一例[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8,43(7):413.

[7]梁睿贞,吴友农.根管形态研究方法比较[J].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2005,15(11):641-644.

[8]周学东,黄定明.现代根管治疗技术新概念[J].四川医学,2005, 26(7):701-703.

[9]Mannocci F,Peru M,Sherriff M,et al.The isthmuses of the mesial root of mandibular molars: a micro-computed tomographic study [J].Int Endod J,2005,38(8):558-563.

[10]Patel S,Dawood A.The use of 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 in the management of external cervical resorption lesions[J].Int Endod J,2007,40(9):730-737.

[11]李吉国,倪龙兴,张亚庆,等.上颌第一磨牙根管预备后的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和受力分析[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07,23(4):200-201.

R781.4

:B

:1671-8194(2013)07-0195-02

*通讯作者:E-mail:245260919@qq.com

猜你喜欢

牙根管牙周病三维重建
机用镍钛锉在乳磨牙根管治疗中的应用
昆明地区人群下颌磨牙根管系统的CBCT研究
探讨儿童橡皮障在乳牙根管治疗术中的临床效果
基于Mimics的CT三维重建应用分析
基于关系图的无人机影像三维重建
胃食管反流病与牙周病的相关性
三维重建结合3D打印技术在腔镜甲状腺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自锁托槽矫治器在成人牙周病中的应用
玻璃纤维桩在上颌前磨牙根管治疗后的生物力学影响研究
恒久性修复体在牙周病治疗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