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口腔修复治疗先天性缺牙的疗效观察

2013-01-24王文杰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25期
关键词:缺牙先天性牙齿

王文杰

(农安县中医院,吉林 农安 130200)

口腔修复治疗先天性缺牙的疗效观察

王文杰

(农安县中医院,吉林 农安 130200)

目的 探讨口腔修复治疗先天性缺牙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本次临床研究选择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之间收治的10例先天性缺牙患者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口腔修复治疗,回顾分析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经过口腔修复治疗,所有先天性缺牙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有所改善,治疗效果较为理想。结论 由本次临床研究结果可知,先天性缺牙患者接受口腔修复治疗,具有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因而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口腔修复;先天性缺牙;疗效观察

先天性缺牙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牙科疾病,该疾病的发生原因现阶段尚不十分明确。依据胚胎发育学理论,外胚叶是牙齿及颌骨的主要发育来源,来源于外胚叶的组织还包括:肛门黏膜、鼻腔黏膜、口腔黏膜、神经系统、外部感觉器官、皮肤腺体组织、头发、指尖、表皮和牙齿等等。外胚叶先天性发育障碍会导致患者发生多种结构发育不良和畸形发育问题,该疾病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神经科、耳鼻喉科、眼科、骨科、皮肤科以及口腔科等多学科疾病。本次临床研究对口腔修复治疗先天性缺牙的临床效果进行了分析,现将本次临床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次临床研究选择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之间收治的10例先天性缺牙患者为观察对象,男性6例,女性4例,患者年龄范围在15~3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4.5±105)岁。所有10例观察对象,同缺损恒牙46颗,其中,4例患者存在明显的家族倾向。

1.2 遗传学表现和病理特征

①Berlin综合征。该疾病又称为无汗外胚叶发育障碍,其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毛发缺乏或系数,趾、掌皮质增厚,全身性皮肤色素沉淀,机体发育障碍以及出牙延迟等等,该疾病属于较为常见的一种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②Rapp-Hodgkin综合征。该疾病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汗腺减少,指甲发育障碍,齿小且为雏形,腭裂、唇搏、口小,上颌骨发育障碍,以及面部狭形鼻等等,属于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③Ollier综合征。该疾病又称为多发性软骨内生形成症,其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外胚层发育障碍,多发性内生软骨瘤,并发性先天性心脏病,免疫缺陷、皮脂腺缺如、无汗、马鞍鼻,以及口唇外翻和牙齿生长缓慢等等。④Bloch-Sulzberger综合征。该疾病又称为色素失调症,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眼部症状,皮肤色素沉淀、苔癣样皮疹、红斑丘疹,牙齿不完全发育、发育延迟或是畸形发育等。通常认为该疾病的诱发原因在于遗传因素,且男性病死率较高。⑤Rothmund综合征。该疾病又称为先天性皮肤异色病。其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性腺机能衰退,先天性白内障,先天性骨发育畸形或发育延迟,早期营养不良,毛发稀少或缺乏,光敏感,皮肤色素沉淀、毛细血管扩张及萎缩,牙齿萌出障碍或压小以及牙齿畸形发育或发育障碍等等,属于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⑥Siemens综合征。该疾病又称为先天性外胚层发育障碍症,其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指甲发育障碍或厚甲,皮肤多皱、干燥或菲薄,皮脂腺缺如,毛发稀少或缺乏,无法耐受热,汗腺丧失或缺乏,口唇外翻、鞍鼻、面部异常隆起,牙齿结构畸形或牙齿缺如等等,且患者X线检查结果证实为牙胚缺如,属于一种X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

1.3 诊断方法

与其他因素所导致的缺牙设计方式不同,先夭性缺牙患者的口腔修复设计具有较高的独特性,所以,在患者牙齿修复治疗实施前,需对其进行准确的临床诊断,以患者的全景X线片检查、家庭调查和病史询问以及牙齿检查结果为基础,同时排除其他因素所导致的缺牙症状。根据笔者以往的临床经验,先天性缺牙患者的临床诊断应与下述几种类型的疾病相互区别:①先天性橡皮龋或巨跟症:全景X线片检查显示牙齿正常,口腔内证实为无牙,牙眼部位增生过度且覆盖于牙根下,牙齿已萌出。②假无牙症。全景X线片检查结果证实领骨内牙齿发生明显钙化,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无牙或少牙,且牙齿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存在正常萌出障碍。③由于拔牙所导致的缺牙症状,患者通过病史检查能够明确诊断。

2 讨 论

2.1 发病原因

先天性缺牙的诱发原因较为复杂,且临床上尚未形成一致认可的结论,但通常认为与非遗传和遗传两方面因素有关。一方面,非遗传性无牙畸形通常包括:体内激素的影响;病毒感染,即早期妊娠女性受到病毒污染或气体原因所导致的症状;染色体畸变,即高龄产妇新生儿常见并发症。另一方面遗传性无牙畸形患者通常有较为典型的家族病史,并可划分为下述几种类型:一是隐性遗传合并X染色体,其主要特征表现为男性患者母亲为隐性致基因携带者,但父母双方外表表现正常,且其子女中男性的发病率较高,并表现为隔代遗传特点。二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其主要特征表现为常染色体上存在隐性致病基因,且男女性的发病率基本相等。三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其主要特征表现为常染色体上存在致病基因,因为人体基因中显性基因具有决定性作用,这类病因通常代代遗传,在其患病而受累的父或母有受累的子女,且男女性发病概率基本相等[1]。

2.2 修复设计特征

①对于先天性牙弓狭窄、牙列不齐合并无牙的患者,通常应在正畸治疗的基础上,实施再修复治疗[2]。②因为先天性无牙领畸形患者通常存在牙槽骨发育障碍,仅有较为狭窄、单薄的领骨,所以,牙齿固位力较差、支持组织较少,为了实现义齿稳定性和牢固性的进一步增强,为义齿提供支持作用,在牙齿修复过程中,应加强牙齿边缘的功能性印模和边缘伸展工作[3]。在排牙过程中,需要以垂直距离和正中关系的合理确定为基础,尽可能将牙排在骨岭顶上,特别是下领骨,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牙尖斜度和胎面颊舌径的宽度,从而保持骨组织的垂直聆力和义齿的固位效果[4]。③患者应在牙齿生长发育过程中接受修复治疗,且牙齿修复设计需以不同时期青少年生长发育的基本特征为基础,最大限度地降低牙齿修复对颖聆关节、领骨及领面部肌肉的生长发育造成的影响,并嘱患者修复后定期接受复查,对义齿进行规律性的更换与调胎,并注意恢复面下1/3的垂直距离,调整胎关系,保证义齿的神经调节、领关节、肌肉、领弓与牙弓之间的相互协调。如果无法及时进行有效的牙齿修复,则会导致领骨发育受限和组织吸收加快等问题[5]。④因为先天性缺牙患者存在程度不同的领面部生长发育障碍,因而可利用口腔修复,来实现患者面容和牙齿功能的改善,尽可能早期实施牙齿修复治疗,从而保证在口腔功能完全恢复的基础上,促进患者心理和精神状态的改善,以及正常生长发育的恢复[6]。

[1] 巩宇,冯海兰.用先天性缺牙编码分析先天性缺牙表型与基因型的相关性[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10,3(6):254-255.

[2] 孙宝祥,韩小宪.套筒冠修复先天性缺牙1例报告[J].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2004,5(4):270-271.

[3] 崔燕.与先天性缺牙相关的综合征及口腔修复治疗[J].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2002,29(5):315-316.

[4] 陈明,郑光荣.先天性缺牙的临床特点及修复处理[J].上海铁道医学院学报,1995,9(2):113-114.

[5] 赵其荣.套筒冠义齿修复下颌多数牙缺失[J].口腔医学杂志, 2002,22(2):102-103.

[6] 赵继林.中国先天性缺失牙患者PAX9基因的新突变[J].中华口腔医学会杂志,2005,40(4):266-270.

R783

B

1671-8194(2013)25-0175-02

猜你喜欢

缺牙先天性牙齿
微小RNA在先天性巨结肠中的研究进展
重视先天性心脏病再次开胸手术
体检者口腔健康检查与结果研究
缺牙不补祸及邻牙
缺牙不补 祸及邻牙
可怜的牙齿
如何保护牙齿?
爱护牙齿要注意的事
加入“缺牙帮”
成人先天性小肠旋转不良长期误诊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