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道手术的营养干预
2013-01-24郭豫吉苏靖涵王春荣
郭豫吉 苏靖涵 金 颖 王春荣*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胃肠外科,吉林 长春 130021)
胃肠道手术的营养干预
郭豫吉 苏靖涵 金 颖 王春荣*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胃肠外科,吉林 长春 130021)
目的 探讨胃肠道手术营养干预措施及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4月我院手术治疗的胃肠道患者234例的术前、术后、术后肠外、早期肠内、饮食护理等营养干预。结果 本组通过护理干预,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胃肠道手术营养干预可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机体免疫力,减少并发症,促进术后康复。
胃肠道;手术;营养;干预
胃肠道常见手术病因是癌症和溃疡,常见的术式有胃大部分切除术、胃全切除术、胃肠道造瘘及造口术等。胃肠道手术患者术前由于长期消化道症状往往有营养摄入不足和丢失过多的情况,手术又造成胃肠道缺失,导致正常消化道的破坏,会导致胃肠道手术患者普遍的营养不良,营养不良可增加手术的危害性,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病死率也增高[1],胃肠道手术营养干预可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机体免疫力,减少并发症,促进术后康复,笔者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4月我院手术治疗的胃肠道患者234例的营养干预,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2010年1月至2013年4月我院手术治疗的胃肠道患者234例,胃癌64例,大肠癌34例,肠瘘35例,肠梗阻57例,胃十二指肠溃疡34例,其他10例。其中,胃大部分切除75例,全胃切除13例,胃空肠吻合加迷走神经切断术9例,肠切除吻合术21例,肠造口术36例,肠断部分切除吻合术31例,右半结肠切除术16例,横结肠切除术8例,左半结肠切除术10例,其他15例。
2 营养干预
2.1 术前营养干预
胃肠道患者,尤其伴有梗阻和出血者,术前常由于食欲减退、摄入不足、消耗增加和恶心、呕吐而导致营养状况不良。护士根据患者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合理制定食谱。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低脂肪、易消化和少渣的食物。对不能进食者,应遵医嘱予以静脉输液,补充足够的热氮量,必要时输血浆和全血,以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其对手术的耐受力。
2.2 术后营养干预
2.2.1 肠外营养干预
因胃肠减压期间引流出大量含有各种电解质的胃肠液,如K+、Na+、Cl-、碳酸盐等,加之患者进食,易造成水、电解质和酸碱失衡和营养缺乏,进而导致机体内环境紊乱。因此,术后需及时输液补充患者所需的水、电解质和营养素,必要时输血清蛋白或全血,以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促进切口的愈合。同时详细记录24h出入液量,为合理输液提供依据。
2.2.2 早期肠内营养干预
对术中放置空肠喂养管的患者,术后早期经喂养管输注实施肠内营养干预,对改善患者的全身营养状况、维持肠道屏障结构和功能、促进肠功能早期恢复、增加机体的免疫功能、促进伤口和肠吻合口的愈合等都有益处。本组根据患者的个体状况,合理制定营养干预方案。干预过程中尤其注意:①喂养管的护理:妥善固定喂养管,防止滑脱、移动、扭曲和受压;保持喂养管的通畅,防止营养液沉积堵塞导管,每次输注营养液前后用生理盐水或温开水20~30mL冲管,输液过程中每4h冲管1次。②控制输入营养液的温度、浓度和速度:营养液温度以接近体温为宜,温度偏低会刺激肠道引起肠痉挛,导致腹痛、腹泻;温度过高则可灼伤肠道黏膜,甚至可引起溃疡或出血;营养液浓度过高易诱发胃癌患者倾倒综合征。③观察有无恶心、呕吐、腹痛、腹胀、腹泻和水、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的发生。
2.2.3 饮食护理
肠蠕动恢复后拔除胃管,拔胃管后当日可少量饮水或米汤;第2日进半量流质饮食,每次50~80mL;第3日进全量流质,每次100~150 mL,以蛋汤、菜汤、藕粉为宜;若进食后无腹痛、腹胀等不适,第4日可进半流质饮食,如稀饭;第10~14日可进软食。少食产气食物,忌生、冷、硬和刺激性食物。注意少量多餐,开始时每日5~6餐,以后逐渐减少进餐次数并增加每次进餐量,逐步恢复正常饮食。全胃切除术后,肠管代胃容量小,开始全流质饮食时宜少量、清淡;每次饮食后需观察患者有无腹部不适。
3 结 果
本组通过护理干预,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无严重并发。
4 讨 论
胃肠道手术,特别是胃大部或者胃全切除术后,患者不能进食,术前就要对患者加强膳食营养,术后患者短期内可给予水电解质补液,营养风险高的患者可给予肠外营养,但应及早开展肠内营养。胃切除后迷走神经切断,胃张力减低等可引起胃轻瘫,容易出现反流、误吸等不良反应,肠内途径建议选择经肠途径。为了避免肠内食物渗透压过高,吸收过快引起倾倒综合征和餐后低血糖反应,应当由淡到浓,由少到多,维持适宜的温度。胃手术患者常常由于肠内营养使用不当所导致不良反应,使医生放弃使用肠内营养而选择肠外途径。随着对胃肠道机构和功能研究的愈加深入,逐步认识到胃肠道在免疫防御中的重要地位。较之肠外营养,肠内营养的优点除体现在营养素的吸收、利用更符合生理外,还有助于维持肠黏膜结构和屏障的完整性,正因如此,只要胃肠道有功能,就利用它,已成为共识。其实多数患者术后肠道功能尚可,应尽早开始肠内营养。对于不能耐受肠内营养者,如患者预计一周内都不能经口摄入营养所需量的60%者可采用肠外途径补充。营养具体方案需要结合患者的病情,确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总之,胃肠道手术营养干预可增强患者的抵抗力,减少手术并发症,维持机体平衡,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1] 倪小冬,李幼生,李元新,等.围手术期营养支持在胃肠手术病人中的应用[J].肠外与肠内营养,2006,13(3):154-158.
R574
B
1671-8194(2013)25-0174-01
*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