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心绞痛药在心绞痛发作时的临床应用
2013-01-24韩剑树
韩剑树
心绞痛发作性质基本稳定, 由劳累引起的心肌缺血, 表现为阵发性的前胸压榨性窒息样感觉, 主要位于胸骨后, 可放射至左肩或上臂等部位, 持续时间为1~5min, 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后可迅速缓解。选取2011年6月~2013年3月收治的心绞痛患者抗心绞痛药物治疗的临床应用分析,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组收治的心绞痛患者均为住院患者69例,均符合冠心病心绞痛的WHO诊断标准。男39例, 女30例,年龄46~72岁, 平均59岁, 病程5.5~13年, 平均7年。由体力或精神负荷所诱发, 休息后可缓解。
1. 2 方法 立即停止活动, 安静休息。硝酸甘油0.3~0.6 mg置于舌下含化, 迅速为唾液吸收, 1~2 min见效。长时间反复应用可产生耐受性, 效力降低, 停用10 h以上, 即可恢复疗效。不良反应有头痛、头胀、面红、心悸等, 偶有低血压。硝酸异山梨酯5~10 mg舌下含化, 2~5 min见效, 可持续2~3 h。亚硝酸异戊酯作用快而短, 10~15 s内开始起效, 几分钟即消失。也可用上述药物的气雾剂喷雾。同时可考虑应用镇静剂。严重和持续胸痛或用药物效果不佳者, 可予吗啡3~5 mg静脉注射, 必要时5~10 min后重复注射, 总量不超过10 mg。应给患者吸氧, 按梗死前心绞痛或濒临心肌梗死处理。变异型心绞痛发作时, 还可嚼碎含服硝苯地平5~15 mg, 但应注意血压下降的不良反应。
2 结果
经药物治疗, 完全缓解64例, 完全缓解率为92.7%;病情明显好转5例。
3 讨论
心绞痛是阵发性前胸压榨性疼痛、胸部压迫感或憋闷感觉, 主要位于胸骨后部可放射至心前区与左上肢, 常发生于劳动或情绪激动时, 持续数分钟。休息或用硝酸甘油可使症状减轻或消失。心绞痛是冠心病的主要发病形式和临床表现之一。约占冠心病的1/2~2/3。其发病原因主要是心肌耗氧和供氧的不平衡, 导致缺血的结果[1]。在老年心绞痛患者中,冠状动脉本身病变, 特别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最重要的病理原因, 约占心绞痛患者的90%, 其次是冠状动脉痉挛, 其他的如主动脉瓣狭窄或关闭不全, 梅毒性主动脉炎及原发性肥厚性心肌病等少见。
典型的疼痛对心绞痛的诊断至关重要, 一般由体力或精神负荷所诱发, 休息后可缓解。若发作时观察到缺血性心电图改变, 或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1~3 min疼痛缓解。则可证实之;若不能迅速缓解, 则应怀疑心绞痛的诊断。仅有静息时心电图异常并不能肯定或否定心绞痛的诊断, 此时应通过特征性的症状来识别。心电图运动试验阳性也不能肯定心绞痛诊断, 除非在运动中产生确切的症状[2]。
心绞痛发作时用药, 硝酸甘油有片剂、注射剂、软膏剂、喷雾剂和贴片膜5种制剂。可经舌下含服、静脉滴注、口服和经皮形式使用等。但舌下含服硝酸甘油仍然是治疗急性心绞痛发作时的首选。由于舌下含服避免了首次通过肝脏代谢,所以药物暂时的有效浓度很快出现于循环。若估计活动会产生心绞痛, 在活动开始前预防性的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特别有用, 可预防心绞痛发作达30~40 min。延迟见效或完全无效时提示患者并非患冠心病或患严重的冠心病, 也可能所含的药物已失效或未溶解, 如属后者可嘱患者轻轻嚼碎之继续含化。第1次用药时, 患者宜平卧片刻, 必要时吸氧。本药主要作用机制为松弛血管平滑肌, 以静脉系统的扩张作用为突出, 减少心脏的血液回流, 以降低其前负荷和心室腔径, 由此室壁张力下降和后负荷降低。对小动脉包括冠脉亦有轻微的扩张作用。亚硝酸异戊酯为极易气化的液体, 用时以手帕包裹敲碎, 立即盖于鼻部吸入。作用快而短, 10~15 s内开始起效, 几分钟即消失。本药作用与硝酸甘油相同, 其降低血压的作用更明显,宜慎用。本类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头痛、颜面潮红和低血压。后者很少是严重的, 但遇下列情况可有潜在的危险:老年患者;胸痛是由于心肌梗死而非心绞痛所致、因为泵衰竭、动脉压已经下降、出现迷走反射或低血容量、在大剂量硝酸甘油后, 动脉血的氧分压可下降。不管使用硝酸酯类的途径和使用什么制剂, 应该使用最低剂量、有效的硝酸酯, 因为大剂量可发生耐药性, 而且患者对硝酸酯还有依赖性, 长期应用大剂量硝酸酯后不应突然停药, 否则将引起突然停药综合征。
[1] 王旭.心血管病的研究进展.心血管病学进展, 2004,7(4):267.
[2] 高润霖, 吴宁, 胡大一, 等. 心血管病治疗指南和建议.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