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DISCOVER人工颈椎间盘应用的近期疗效观察

2013-01-24李素铠陈俊宇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13期
关键词:椎间隙活动度假体

李素铠 刘 征 陈俊宇

(重庆市西郊医院外一科,重庆 400050)

DISCOVER人工颈椎间盘应用的近期疗效观察

李素铠 刘 征 陈俊宇

(重庆市西郊医院外一科,重庆 400050)

目的探讨应用DISCOVER人工颈椎间盘假体置换术治疗颈椎病的近期效果及并发症。方法2010年1月至2010年7月应用DISCOVER颈椎间盘假体置换术治疗颈椎病患者3例,术前和术后2个月进行JOA评分,并摄颈椎正侧位、前屈后伸位X线片,观察假体稳定性、颈椎置换节段和C3~C7节段的活动度,统计手术并发症及其转归。结果所有患者术后症状均明显缓解,术后出现一过性声音嘶哑1例,1个月内自愈。随访2个月,JOA评分由术前平均9.3分(7~12分)上升至术后平均15.3分(14~17分),置换节段术前活动范围平均9.7°,术后平均为6.5°;颈椎(C3 C7)活动度术前术后无显著性差异。结论DISCOVER颈人工椎间盘置换术能获得与传统颈前路减压融合术同样的手术效果,术后达到即刻稳定,纠正并维持了颈椎近正常的活动度,是治疗颈椎病的较好方式之一。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近期疗效

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ACDF)能从脊髓前方对压迫组织直接减压,是目前治疗短节段脊髓型、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经典术式,中短期疗效确切。但国内外实验及临床研究表明术后出现的颈椎总体活动度减弱及临近节段活动度增加将导致临近节段椎间盘退化加剧,出现临近节段不稳、椎间盘突出等新问题,轻则影响生活,重则需要再次手术,这一问题引起了许多专家的关注。颈人工椎间盘置换术的出现不仅获得了与ACDF同样的治疗效果,同时还保留了颈椎的正常功能,理论上可以有效避免融合导致的相关并发症,虽然开展时间不长但已经展现出较好的疗效。我院也于2010年1月至2010年7月开展3例,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例,均为女性;年龄35~58岁,平均49.7岁;病程6~22个月,平均14个月。2例表现为单侧的上肢疼痛麻木伴下肢行走乏力,1例表现为单侧上肢疼痛合并颈部活动受限,JOA评分术前平均8.7分(7~13分),术前MRI检查均发现为单间隙椎间盘突出、一侧神经根及硬膜囊受压,1例患者有轻度的脊髓信号增强表现,正位X线片示颈椎无侧屈表现,侧位X线及过伸过曲X线检查发现均有轻度的后凸畸形,病变间隙活动度增加,病变节段活动范围平均9.7°(8~12°),椎间隙高度平均丢失1.5mm(1.2~1.8mm)。本组使用人工颈椎间盘假体均为强生公司供应的DISCOVER人工颈椎间盘。

1.2 手术方法

常规经口气管插管全麻,仰卧位,颈项部垫一适当高度的实心软枕,以保持正常的颈椎生理弧度,头部和双肩部用橡皮宽胶带固定,保持术区稳定。颈前横斜形或横行切口,常规颈前入路显露椎体前方“C”透视确定手术间隙,在手术间隙上下椎体前正中打入固定钉安装Caspar撑开器适度撑开,行常规颈椎间盘切除、减压、刮除上下终板软骨盘,切除后纵韧带,切除增生的钩椎关节,直至硬膜显露、搏动良好,切除椎体前缘增生骨赘,取试模测量椎间盘的大小,取相应大小的终板锉进行终板面处理,使得上下终板形成平整的毛面,有少量渗血,上下终板的夹角以7°为宜,大量生理盐水冲洗去除骨屑,将Caspar撑开器松开椎间隙自然回复,取假体试模测量假体高度,“C”臂机正侧位观察椎间隙高度及颈椎生理曲度,调整试模位置居中并确定假体型号,适当撑开椎间隙,在“C”臂机正侧位透视下置入DISCOVER人工颈椎间盘使其居中,并用Caspar撑开器适当压缩椎间隙使得假体与上下椎体ā压,取出Caspar撑开器及固定螺钉,骨腊止血。反复冲洗伤口后放置引流装置,逐层缝合。术后颈托保护l~2周,未常规给予非甾体抗炎药预防异位骨化。

2 结 果

术后1例患者出现轻度的吞咽障碍,未特殊治疗下3d内缓解,考虑与术中气管食道牵拉不当有关,1例患者手术间隙为颈6/7,采用右侧入路,术后出现声音嘶哑,考虑喉返神经牵拉所致,口服弥可保1个月后恢复正常。所有患者症状均明显缓解,脊髓功能JOA评分术后平均l5.3分(14~l7分)。术后6d、术后2个月常规行颈椎正侧位、过屈、过伸位摄片检查,均见假体位置居中,未发现侧方不稳,病变间隙活动度术后平均为6.5°(6~7°),颈椎(C3~C7)前屈后伸位活动范围与术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未发现假体沉降、松动、移位及异位骨化现象。

3 讨 论

3.1 颈人工椎间盘置换术需要掌握其适应证

根据国内外专家以及我院应用的经验,笔者认为:节段位于C3~C7的单节段、双节段脊髓型或神经根型病例,排除运动神经元性疾病,无骨质疏松,无黄韧带肥厚骨化,无其他间隙后纵韧带骨化,且X线平片显示受累椎间隙无明显高度丢失及侧方不稳的病例均可施行该手术。单个节段的不稳或后凸畸形以及轻度的椎间高度丢失不应列为禁忌证。本组病例显示术前过伸过曲位均可见轻度的活动过度,术后均能纠正至正常范围,说明DISCOVER人工颈椎间盘本身具有一定的限制间隙活动作用,术后短期的颈托保护更能巩固这一功能;术前轻度的病变间隙狭窄能通过植入假体来纠正,并能起到间接接触椎间孔狭窄缓解神经根压迫。但本组病例随访时间短,还需要长期的随访观察。

3.2 并发症

根据国内外文献报道,该手术的并发症与常规颈前路减压融合手术并发症有共同之处,较为多见的是一过性的吞咽困难,声音嘶哑,食道、气管损伤,减压不彻底致症状缓解不彻底,假体沉降、移位、松动等。而中远期假体周围骨化、自发性椎间隙融合、假体丧失活动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各家报道发生率不一,多数考虑与术前椎间隙狭窄、颈长肌牵拉损伤、术中椎间隙周围骨屑、术后渗血、术后颈部制动、个人体质等因素有关。该类并发症并不影响中短期疗效,但与该手术本意相左。较好的预防措施是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术中避免颈长肌的过度牵拉和损伤,彻底止血、冲洗、术后放置引流,早期的颈椎功能练习,以及术后3个月内预防性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物。本组随访时间较短,有关假体的并发症有待长期随访观察。

3.3 注意事项

①术前放置体位时应当“C”臂机透视观察,确保颈椎处于自然后仰位,这对处理椎间终板、自然状态下放置假体非常重要;②置入Caspar撑开器固定钉时也需要“C”臂机正侧位透视力求固定钉位于椎体前方中央避免撑开间隙时出现侧方不稳而影响假体的正确植入;③减压时应当彻底切除病变间隙的后纵韧带,既方便彻底减压又可观察硬膜囊情况,并有助于病变间隙的撑开以利椎间终板的处理以及人工假体的准确测量,同时也较好的避免假体后方骨化而出现自发性融合。④处理终板时应当把握好尺度,终板锉使用太轻不能使穹窿面锉成平面,使假体难以与之崁压,影响接触面的融合;使用过度将破坏皮质骨,有引起假体沉降可能,因此一般以终板面可见少量渗血为宜[1]。

DISCOVER人工颈椎间盘操作步骤相对简单快捷,临床使用效果较好,但其引进时间短,临床应用较少,目前尚未有大宗的长期病例随访结果,其长期疗效及假体相关并发症还有待于长期随访观察。

[1] 周非非,赵衍斌,孙宇,等.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后异位骨化形成的临床因素分析[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9,19(1)∶39-43.

R687.3

B

1671-8194(2013)13-0124-02

猜你喜欢

椎间隙活动度假体
严重椎间隙狭窄颈椎病的影像学特征△
友爱的“手”
Not afraid of incompleteness,living wonderfully
当归六黄汤治疗假体周围骨折术后低热疑似感染1例
超声与传统体表标记定位孕产妇L3~4椎间隙用于腰硬联合麻醉的效果
NLR、C3、C4、CRP评估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的比较分析
改良CT测量法在评估腰椎椎间隙高度中的应用分析
能量多普勒评价类风湿关节炎疾病活动度的价值
保留假体的清创术治疗急性人工关节感染
腰椎正中矢状面椎间隙的CT测量及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