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肝体阴用阳”之我见

2013-01-24祝建材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3年9期
关键词:肝血病理变化理气

祝建材

(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山东烟台 265200)

“肝体阴用阳”出自《临证指南医案·肝风》中:“故肝为风木之脏,因有相火内寄,体阴用阳,其性刚。”该特性是对肝脏主要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临床应用的高度概括,只有深刻理解肝的这一特性,才能更好地指导临床。

1 肝体阴用阳的生理基础

1.1 肝“体阴”的生理

肝为血海,贮藏阴血,其生理意义有4个方面:一是肝血充足,制约肝气(阳)勿使其过亢,使之冲和畅达,从而维持正常的疏泄功能;二是根据机体活动需要对人体各部分的血量进行调节。肝贮藏血液是调节血量的前提,只有充足的血液储备才能有效地调节外周血量。王冰注解《素问·五藏生成》说:“肝藏血,心行之,人动则血运于诸经,人静则血归于肝脏。”三是肝藏血充足,才能濡养肝脏及筋、目等形体官窍,从而维持其正常的生理功能。如《素问·五藏生成》说:“肝受血而能视,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1]”四是女子经血之源。女子以肝为先天,以血为本,肝血充足,经血有源,月经才能按时来潮。

1.2 肝“用阳”的生理

肝为风木之脏而主疏泄,性喜条达,内寄相火,为刚脏。疏即疏通,泄即发泄、升发。肝主疏泄是指肝气疏散宣泄,具有保持全身气机疏通畅达、通而不滞、散而不郁的作用。肝的这一功能充分体现了肝脏主升主动主散的特性。具体表现在调节情志、促进脾胃的运化、调节胆汁的化生和排泄、促进血液和津液运行与输布、调节女子月经和男子排精等方面,故其用属阳。

1.3 肝“体阴”与“用阳”的关系

肝的疏泄与藏血之间并非孤立,而是在生理上相互联系,病理上相互影响。一方面肝疏泄功能正常,即肝用正常则气血运行畅通无阻,肝才能有效地贮藏血液以保证肝血充足;另一方面肝有所藏,肝血充足,即肝体正常才能有效制约肝气,以防升发太过,并有助于疏泄功能的正常发挥。病理上,肝用异常则疏泄失度,常会引起肝火上炎、肝阳上亢、肝风内动、肝气郁结等病理变化,且可互相化生。而肝之阴血亏虚,一方面表现为肝脏及形体管窍失于濡养的证候,另一方面由于阴不制阳、阳气亢逆,又见眩晕耳鸣、头目胀痛、面红目赤等阳亢于上的上盛表现,即所谓的“肝体常不足”、“肝用常有余”[2]。所以说,肝体阴用阳是对肝脏生理功能的高度概括,肝的体用两方面是密切相关、相辅相成的,只有体用协调肝脏的功能才能正常发挥。

2 肝体用失调是肝病的基本病理机制

肝藏血,其体为阴,为柔脏;肝主疏泄,其用为阳,为刚脏。生理状态下,体得阴柔则用能阳刚,用行阳刚则体得阴柔,体用协调,刚柔相济;然而阴阳互根互用,体阴不足可导致阳用异常,阳用异常亦可导致体阴不足,体阴越虚而用阳愈亢,用阳愈亢则更耗体阴。所以阳用易亢、体阴易亏、体用互病当为肝的病理特点。肝病的基本病机在于体用失调,临床常见以下几种类型。

2.1 肝火上炎

肝火上炎多由情志不遂、气郁化火,或外感火热之邪内侵肝经,或他脏火热累及肝经所致。多表现为头晕胀痛、痛如刀劈、面红目赤、耳鸣如潮,甚或耳聋暴作、口苦口干、急躁易怒、失眠梦魇、胁肋灼痛,或吐血衄血、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弦数等。

2.2 肝血亏虚

肝血亏虚乃藏血不足、失于濡养,常因脾胃虚弱、生血不足或久病重病营血暗耗太过所致,表现为头晕目眩、视物模糊或夜盲,或肢体麻木、关节拘急不利、手足震颤,或妇女月经量少色淡甚则闭经、爪甲不荣、面白无华、唇舌淡白、脉细等症状。

2.3 肝阳上亢

肝阳上亢多为肝肾阴亏,阴不制阳;或情志不遂,久郁化火,内耗阴血;或素体阴亏、阴不制阳、阳亢于上所致。肝阴不足,失其柔和凉润之能,可致肝阳升泄太过,甚或导致阳亢风动等病理变化,可见急躁易怒、眩晕耳鸣、头目胀痛、面红目赤、失眠多梦、腰膝酸软、头重脚轻、步履不稳、舌红、脉弦有力或弦细数等表现。若情志不遂等导致气郁化火、风阳暴升、气血逆乱、亢逆无制,而导致肝阳化风、见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口眼喎斜、半身不遂、舌强不语、喉中痰鸣、舌红苔白或腻、脉弦细有力等表现[3]。

2.4 肝气郁结

肝气郁结乃肝用不及所致,多因情志不遂或精神刺激,或因病邪侵扰、阻遏肝经,致使肝气失于疏泄条达所致。肝气不舒、疏泄失职、气机不得畅达,形成气机郁结的病理变化,称为“肝气郁结”,临床表现多见情志抑郁或急躁易怒、胸胁、少腹或两乳等部位胀闷窜痛,善太息;或咽部异物感,或颈部瘿瘤、瘰疬或胁下痞块;妇女可见经前乳房作胀疼痛、痛经、月经不调甚则闭经、舌苔薄白、脉弦等症状。

3 肝体阴用阳的临床指导意义

临床治疗肝病既要注意其“刚”与气,又不能忽略其“柔”与血,体用兼顾,刚柔相济,不失为肝病的基本治疗原则。但实践中,很多医生虽然注意到辨证论治,但却往往忽视肝的“体阴用阳”生理特性,如肝气郁结投以辛香之品以疏肝理气,但却愈散愈郁,多因伤及肝阴所致,若理气兼养阴则更加有效。根据肝脏体阴用阳的生理特性,要注意采用动静配伍的原则,以兼顾肝的体用双方。只有充分认识肝的这一特性,谨守病机,才能获得满意的疗效。

3.1 方药配伍体现体用兼顾

逍遥散以柴胡、薄荷疏肝解郁以顺肝性,配以当归、白芍养血柔肝,以助柴胡恢复肝正常的顺达之性。四逆散中之柴胡升发阳气、疏肝解郁;白芍敛阴养血柔肝,与柴胡合用以补养肝血、条达肝气,可使柴胡升散而无耗伤阴血之弊。补养肝血的名方四物汤,方中用熟地、白芍阴柔以滋阴补肝养血,配伍川芎、当归活血行气调经,补血而不滞血,和血而不伤血,是体用兼顾的代表。一贯煎为滋阴养血疏肝的名方,方中用北沙参、生地黄、麦冬、枸杞子滋阴养血柔肝,以补肝体、育阴而涵阳;并佐以少量川楝子疏肝泄热,理气止痛,遂肝木条达之性,该药性虽苦寒,但与大量甘寒滋阴养血药配伍,可防苦燥伤阴之弊。诸药合用,使肝体得以濡养,肝气得以畅达。

3.2 理气不忘和血养阴

临床上,理气破气药大多香燥,更有伤阴之弊,故宜配以养阴柔肝之品。如治肝气郁结之证,若只顾理气难免有伤肝阴之弊,因此选用疏肝理气药时宜选用辛香轻清之品,如蔷薇花、佛手花、月季花、泽兰叶,或佐入杭菊、枸杞等养阴和血之品。柴胡疏肝散乃理气之剂,过用亦会伤及肝阴,故用时应顾及肝体。而破气之剂主要适用于初病体实者,久病体虚者当慎用。

3.3 滋阴补血不忘理气

临床上,肝体阴不足致肝气不畅,若一味添补则有碍气化,如对于肝血亏虚之证的治疗;若纯用补血之品日久势必碍气,故宜酌配理气药。肝阴亏虚之证、肝体阴不足亦可致肝气不舒,若只顾及肝体而单用滋阴之品,势必有碍气化,因此肝阴不足除用生地、麦冬、沙参等滋补之品外,还应用柏子仁、肉苁蓉等辛润之品及小茴香、香附叶以防甘味呆补。总之,肝“体阴用阳”是对肝脏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的高度概括,为肝病的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并在临床实践中不断地丰富、完善和发展。体用兼顾应为治疗肝病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简而言之,治肝之法可总结为养肝体、制肝用、体用兼顾。

[1]孙广仁.中医基础理论[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

[2]刘锐,等.肝体阴用阳学说的学术源流探讨[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3,9(5):321-323.

[3]何智林.“肝体阴用阳”小议[J].内蒙古中医药,2010,4:114-115.

猜你喜欢

肝血病理变化理气
这些信号提示肝不好
肝之气血理论在桥本氏甲状腺炎中医诊疗中的作用探讨
活血化瘀理气类中草药配伍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疗效分析
对朱子理气关系论的重新考察
漫话中医之十二经络的值班表
视疲劳当以养肝为主
鹅副黏病毒病的防治
理气化痰活血法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冠心病心绞痛52例
自拟通腑理气汤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73例
新药:舒心降酯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