肱动脉完全闭塞介入治疗一例
2013-01-24李彬毛静远牛子长邵磊
李彬, 毛静远,牛子长,邵磊
肱动脉完全闭塞介入治疗一例
李彬, 毛静远,牛子长,邵磊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52岁。 右上肢乏力伴发凉1年,加重1个月伴疼痛,于2012-08-03入院。查体:血压左上肢120/70 mmHg(1mmHg=0.133 Pka),右上肢测不到,心率64次/min,律齐,心肺未见明显异常,右侧腋动脉搏动良好,但右侧肱动脉、桡动脉、尺动脉搏动未触及,右手及前臂皮温减低,皮肤颜色正常,右前臂肌张力、肌力、痛觉均正常。吸烟20余年,每日20余支。实验室检查:总胆固醇3.58 mmol/L,甘油三酯 2.16 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56 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0.63 mmol/L;血沉、C-反应蛋白均正常。右上肢动脉超声提示:右侧肱动脉渐进性狭窄,中段闭塞;右侧桡动脉、尺动脉血流速度减慢。右上肢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提示:右侧肱动脉中段闭塞。诊断:右侧肱动脉闭塞,予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治疗。手术过程:经右股动脉路径行血管造影示:右侧肱动脉中段完全闭塞,由桥侧枝为远端血管供血,远端管腔未见狭窄。置入6F JR 4.0指引导管至腋动脉,使用Miracle 6导丝,Finecross MG微导管作为支撑,导丝通过病变到达尺动脉,先后予Ryujin 1.25 mm×15.0 mm、Sprinter Legend 2.0 mm×15 mm球囊10标准大气压 (atm),60 sec扩张,肱动脉血流开通,残余狭窄。术后患者症状消失,右肱动脉搏动良好。术后5个月随访患者无明显不适症状。
2 讨论
上肢动脉闭塞性疾病相对少见,仅占外周缺血性疾病的5%[1],其中慢性肱动脉闭塞仅占上肢缺血性疾病的12%[2]。主要病因有血栓栓塞、动脉粥样硬化、血栓栓塞性脉管炎、动脉炎等[1]。急性发病的主要病因为心房颤动栓子脱落所致;慢性阻塞主要病因为动脉粥样硬化。本患者病变需进行鉴别:①血栓栓塞性疾病:多有房颤、人工瓣膜置换术后、风湿性心脏病、细菌性心内膜炎等能引发血栓形成病史,且属急性起病过程;②全身性结缔组织病:本病仅侵犯右侧肱动脉,无雷诺氏现象,实验室检查血沉、C-反应蛋白、免疫全项、抗核抗体、类风湿因子等均正常,可排除全身性结缔组织病;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多为45岁以下青年人,有吸烟史,肢体远端有缺血性表现多为狭窄、闭塞。该患者有高血脂,结合影像学检查,考虑肱动脉闭塞的主要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所致。
上肢动脉闭塞性疾病外科治疗可采用人工血管移植转流术、自体静脉移植术重建肢体血运等方法,但外科手术创伤大并发症多;上肢动脉急性闭塞可采取介入治疗,行置管溶栓结合球囊扩张成形术、血管内支架植入术治疗,而对于慢性闭塞报道较少治疗缺乏经验。本病例治疗经验:①因同侧桡动脉搏动消失,选择对侧桡动脉路径操作难度大,选择股动脉路径更易成功;②如没有特殊器械,可选择Judkins右冠状动脉导引导管和冠状动脉球囊。存在的问题:①球囊的选择:肱动脉血流开通后,为避免球囊扩张造成血管夹层,未再使用与肱动脉内径相当的球囊扩张;②支架置入:病变位置靠近肘关节处,为避免支架置入后影响肘关节活动或造成支架断裂,未行支架植入术。这两个问题是否会增加再狭窄的可能,还有待进一步随访证实。
[1]Norgren L, Hiatt WR, Dormandy JA, et al. Inter-Society Consensus for the Management of 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 (TASC II). J Vasc Surg,2007, 45:S5-S67.
[2]Fujitani RM, Mills JL. Acute and chronic upper extremity ischemia. I.Large vessel arterial occlusive disease. Ann Vasc Surg, 1993, 7:106-112.
300193,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心血管科(李彬、毛静远、牛子长),介入中心(邵磊)
李彬 副主任医师 硕士 主要从事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血管疾病 Email: xxlibin2006@163.com 通讯作者:毛静远 Email:jymao@126.com
R541
A
1000-3614(2013)05-0326-01
2013-07-01)
(助理编辑:曹洪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