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医院供应室质量管理是控制院内感染的关键
2013-01-24杨秋英
杨秋英
吉林省洮南市医院,吉林 洮南 137100
加强医院供应室质量管理是控制院内感染的关键
杨秋英
吉林省洮南市医院,吉林 洮南 137100
医院内感染是指患者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不仅包括患者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也包括在院内获得而出院后发生的感染。医院供应室是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部门,它既担负着全院无菌医疗器材的供应工作,同时又担负着全院污染器材的回收处理工作。作好消毒供应室的质量管理是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加强供应室工作各环节的质量控制,是确保无菌物品质量的重要措施,也是供应室工作的核心。
医院供应室;质量管理;院内感染
医院感染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有利于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经济负担,也有利于改善医院形象、保护医务人员身心健康。
消毒供应室是医院临床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医疗用品的回收、清洗、包装、消毒、灭菌和发放工作。它与每个科室都有着密切的联系,是医院提供无菌医疗用品的重要科室。供应室工作的每一个环节质量都会直接影响医院的医疗护理质量,影响医院感染的发生率。供应室的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医院内感染和患者的安危,只有全面提高质量管理,严格把握物品消毒供应这一关,才能有效地控制和杜绝院内感染。
随着现代医院的快速发展,医院感染问题日益突出。它不仅严重影响医院的医疗质量,增加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而且已成为现代医院发展的桎梏。供应室由于负责为全院提供无菌器材,所以成为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部门。近几年来,我院供应室重点加强感染管理方面的工作,逐步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管理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本文着重从存在的问题和危险因素及管理措施方面浅谈体会。
1 存在的问题
1.1 人员状况年龄 我院供应室人员12人,≥45岁10人,>25岁<30岁1人;学历:大专2人,中专10人。
1.2 重视程度不够 长期以来各医院对消毒供应室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重视不够,配备的人员中大多为 “老弱病残”的护士,认为供应室工作只是简单、机械的 “洗洗刷刷”。
2 危险因素
2.1 不注意洗手 工作前后不注意洗手,洗手不认真,未坚持7步洗手法,是构成危险因素之一。空气、物体表面不认真消毒,致使不同区域的空气、物体表面的细菌含量超标。
2.2 器材灭菌不彻底 各种器材灭菌不彻底,可直接导致患者感染,甚至可能有疾病暴发流行的发生;呼吸机管道不认真消毒,可导致呼吸道感染及其他交叉感染发生。
2.3 污车清洁、消毒不彻底 供应室每日回收的各病区污车清洗、消毒不彻底,仍有残留污物污染推车,成为污染源[1]。
3 管理措施
3.1 建立健全严格的规章制度 根据供应室的工作特点及医院制定的供应室工作制度和操作规程的要求,制定严格的工作制度和管理制度,使工作条理化、制度化,是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预防控制院内感染的重要保证。如供应室工作制度、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消毒隔离制度、查对制度等,以及物品的洗涤、包装、灭菌、存放制度、质量检测制度。只有完善供应室各级人员的职责,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规定,才能从根本上防止和杜绝医院内感染的发生。
3.2 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护理队伍 提高对医院感染的认识重视在职教育,所有人员均参加上级主管部门的专业培训,持证上岗;科内开展各种形式的专业理论学习,定期组织理论与技术操作考核等,不断提高专业技能和服务技巧,强化各种规章制度的学习和 “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3.3 避免交叉感染严把污清路线关 供应室严格划分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且各区应有明显的标志和界限。各类物品分类存放,特别是无菌物品用专柜存放并按灭菌日期先后存放。工作人员进入前要换鞋、更衣、戴帽,取放无菌物品时戴口罩,非本室工作人员不得擅自进入[2]。保持室内清洁、整齐、无尘。每日除用消毒液擦桌子、凳子、门窗外,还坚持用消毒液湿拖地两次,保证地面的清洁卫生,将拖把分别注上标记,以免拖布混合使用。每日紫外线空气消毒1次,照射时间2h,并定期做细菌培养。
3.4 加强分类、包装的管理 包装间应保持清洁无尘,包布、敷料等不应在包装间折叠。器械物品清洗、消毒后应尽快包装灭菌,最迟不超过4h。包的体积必须符合要求。下排汽式灭菌器不得超过30cm×30cm×25cm,预真空脉动压力蒸汽灭菌器不得超过30cm×30cm×50cm,并且包装应松紧适宜,以利热蒸汽穿透[3]。包中心放置化学指示卡,包外在封口处粘贴3M胶带,并注明名称、时间、失效时间、操作者姓名。
3.5 加强物品灭菌及质量监测的管理 物品灭菌时必须规范装载,物品总体积不得超过灭菌器容积的85%,物品与锅壁之间、包与包之间应留有缝隙。每日晨先对所用灭菌器做BD试验,合格后方可进行物品灭菌,每个拟灭菌的包装内均放置化学指示卡,包外贴化学指示胶带。进行物品灭菌时,消毒员随时观察温度、压力等数据并适时记录。灭菌器每月用嗜热脂肪杆菌卡做一次生物监测,以确保灭菌器性能合格。
3.6 加强灭菌物品存储及发放的管理 无菌物品存放区由专人管理,其他无关人员不得入内,存放区应清洁干燥,温度控制在20~25℃,相对湿度应<60%;灭菌物品均存放于洁净的橱柜内,橱柜离地20~25 cm,距墙5~10cm,距天花板50 cm;灭菌物品均分类存放,位置固定,标识清楚,并按有效期顺序排列,严禁过期[4];灭菌物品存放有效期为:棉布包装材料7~14d,医用无纺布及密封式硬度容器1个月,医用皱纸包装袋包装物品有效期为6个月。
3.7 强化预防院内感染的意识 认真学习 《消毒技术规范》和 《医院感染技术规范》,大力普及医院感染知识,树立预防发生院内感染的大局意识。对一次性医疗垃圾做到分类毁形、消毒放置,严格处置,防止外流[5]。下收下送实行无菌车、污染车分别放置,双车进行。无菌物和污染物的发放和回收实行双通道、双窗口,不得交叉逆行。工作人员固定岗位,定期调整,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工作过程穿防护衣、戴口罩帽子,做好自我保护,从而有效控制院内感染。
[1]潘素琼.医院供应室在控制院内感染中的作用 [J].现代医药卫生,2010,6:923-924.
[2]应方方.医院感染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医院管理论坛,2009,2:47-48.
[3]张洪毅.消毒供应室预防医院感染的相关措施 [J].实用医技杂志,2006,20:3626-3628.
[4]马凤芝,王雪宏,银捷.医院供应室管理与控制院内感染体会 [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20:199-200.
[5]刘正杰.供应室的管理与体会[J].中国医疗前沿,2008,22:44-47.
R197.323.4
A
1007-8517(2013)12-0185-01
2013.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