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牙髓治疗术后出现慢性根尖周围炎的临床探析

2013-01-24常秋芳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7期
关键词:塑化口腔科患牙

常秋芳

(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口腔科,内蒙古 包头 014010)

牙髓治疗术后出现慢性根尖周围炎的临床探析

常秋芳

(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口腔科,内蒙古 包头 014010)

牙髓病是口腔科的常见病及多发病,在临床当中,治疗牙髓病的主要术式有干髓术、塑化治疗及根管治疗几种类型,但是无论哪一种类型的手术方式,均会由于某种原因,出现治疗失败而导致慢性根尖周围炎的发生,本文通过对术式的综述研究,探讨其发生机制的同时,为预防和避免发生根尖周病的发生提供有效的治疗参考。

牙髓治疗术;慢性根尖周围炎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的健康意识越来越受到个体的重视。在口腔科疾病问题上,口腔疾病患者主诉保留自然牙的述求日益增强。患牙经过牙髓治疗,能够很好的保存了自然牙的生理功能。而临床中的牙髓治疗方法主要有干髓术、塑化以及根管治疗术等均能有效的保存自然牙。但是,无论哪一种类型的手术方式,均会由于某种原因或相关的干扰因素造成治疗失败,从而导致慢性根尖周围炎的发生。

慢性根尖周围炎是口腔常见病、多发病,是口腔科门诊常常遇到的口腔内科疾病[1],由龋齿、急性根尖周围炎迁延、牙髓炎等牙体牙髓病等致病因素引起,由于根管内长期有感染及病源刺激物的存在,根尖周围组织呈慢性炎症反应状态[2],病程一般在3个月以上。临床表现可以为不定期疼痛,自行缓解后完全无自觉症状,亦可表现为叩、触痛及持续性自发痛,炎性肉芽组织的形成和牙槽骨的破坏[3],治疗的主要目的是彻底消除病变,完整填充或缺损修复,使其达到正常的生理功能。牙髓治疗术后临床资料的探析获得的相关参数将慢性根尖周围炎与牙髓治疗术的疗效联系成为一个整体,为临床口腔医师的临床治疗提供了参考,本文针对牙髓治疗后发生慢性根尖周围病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 常用牙髓治疗术式分析

干髓术是后牙行牙髓治疗的常用方法[4]。具有操作简单、疗程短暂以及复诊次数少,给患者提供了方便等优点,且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被口腔医学工作者广泛的使用。其主要的适应证是成年人后牙牙髓早期病变、根尖孔已经发育完成,并已经缩窄,冠髓尚未出现化脓或坏死的患牙[5]。但是如果在适应证的选择上和治疗的操作上的不当处理,会造成远期疗效不佳,甚至产生相应的并发症,诸如引发根尖周围炎、残髓炎以及牙折等。近年来,据相关临床资料显示,造成治疗失败颇为多见[6],因此有被塑化及根管治疗术所取代的趋势。

牙髓塑化治疗是将未聚合的塑料注入根管,使之渗透到残存的牙髓组织及髓腔感染物中,利用聚合功效,达到消除病源刺激物的作用。同时,使残存的塑化牙保持无菌状态,变成对人体无害的物质。其作为牙髓病的治疗方法被临床医师所广泛采用[7],对塑化治疗的疗效评价有很多报道,其成功率为84.7%~98.44%[8,9]。而最大优点是无需彻底清除感染、不必反复换药、不必多次复诊及疗程短等。但是当牙根有不规则吸收时,塑化液容易从根尖孔流失刺激恒牙胚,刺激根尖周围组织,最终导致慢性根尖周围炎的发生。

根管治疗术是利用根尖周围组织血运丰富、修复能力强等特点,防止根尖周病的发展或促进病损的愈合[10]。随着新型器械及新材料的不断发明与应用,例如镍钛器械在根管治疗中的应用以及一次新根管治疗术的应用,已经大大提高了根管治疗的成功率,减少了复诊率,但是如果在牙髓治疗过程操作不当、填充不适、根管处理发生遗漏等问题,将导致患牙出现疼痛、不适、肿胀等并发症,最终亦可导致慢性炎症的转归,从而引发慢性根尖周围炎。

2 常用术式致病因素分析

干髓术用于牙髓病的治疗,已有近百年的历史[11]。适应于成年人后牙牙髓早期病变的治疗,但是在临床实际工作中,由于临床医师经验不足、检查欠细、判定不准等因素影响,导致了诊断准确率的下降,据相关文献报道,临床诊断与病理诊断的匹配率不足50%。正因为诊断的偏差可造成牙髓相关疾病持续恶化,导致炎症波及根髓,干髓剂不能控制病变蔓延,逐渐侵犯根尖周围组织,为慢性炎症的形成提供了致病因素,据相关报道统计,行干髓术的患牙中存在根尖周围病的患牙占83.7%[12]。其导致的慢性根尖周围炎X线显示为低度刺激导致的慢性病变,可由化学成分刺激、免疫机制以造成,而且干髓治疗过程中操作的规范性、严谨性没有得到充分的掌握也会导致感染灶入根髓,进而影响了干髓术的疗效。

牙髓塑化治疗是1957年由我国学者依据国情开展起来的一种用于治疗各型牙髓病和根尖周病的方法,近年来报道显示,具有远程效果欠佳及再治疗困难[13]等特点,导致其正逐步被取代。其治疗上,由于根管处理不彻底、塑化剂不显影、填充质量欠佳、牙位及根管系统复杂等情况均可导致塑化治疗的失败,从而导致慢性根尖周围炎的发生,且该发生率呈上升趋势。

根管治疗术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最优牙髓病治疗方法,据临床文献报道,根管治疗术的成功率为53%~94%[14],但是由于材料、技术、设备的落后,根管治疗容易发生超充和欠充,而其发生的根本原因是导致根管治疗后发生慢性根尖炎直接因素,主要是操作不当、处理不彻底,有遗漏所导致。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填充不适,尤其是超充,主要是由于根尖孔较大或根管预备过度造成,根管填充材料过度即变作为异物对正常根尖周围组织产生刺激作用,导致了炎症的发生,从而影响了根管治疗的效果,甚至是填充失败;根管遗漏主要是负责根管系统的磨牙或牙齿根管变异,如果操作者忽视或对牙体解剖形态不熟悉,必然造成操作失误;另外,操作的规范与否也决定着术后效果。

3 评述及展望

综上所述,牙髓治疗过程中,无论选择何种手段,为了达到既治牙髓病,又防止慢性根尖周围炎的发生。首先要有严格、严谨的工作作风,慎重、细致的操作技能,这是医务工作者必备的医疗技能和素质。在此基础上根据临床特征及患者需要选择根管治疗、塑化治疗或者是干髓术,虽然前者已经成为国际通用治疗手段,后二者有其被取代的趋势,但由于临床特征的千差万别,医务工作者应顺应需求,选择治疗方式,但无论选择哪种手段,只要能够提高牙髓病治疗成功率的同时,减又能少慢性根尖周围炎的发生,就是我们医务工作者最优的选择和最主要的治疗目的。

[1]陈广山.慢性根尖周围炎176例临床分析[J].黑龙江医药科学, 2008,31(1):78.

[2]韩志明,付文奕,宋兆梅.浅述慢性根尖周围炎治疗方法[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5):126-127.

[3]刘蔓,黄涛,陈阳.慢性根尖周炎的临床治疗体会[J].吉林医学, 2007,28(7):942.

[4]洪宪文.341例干髓术后出现慢性根尖周围炎的临床观察与探讨[J].北京口腔医学,1999,7(2):90-91.

[5]张举元.口腔内科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145.

[6]李国华,吴春梅,王仁欣.牙体干髓治疗失败原因分析及处理[J].滨州医学院学报,2006,29(4):314-315.

[7]张志刚,陆玉,侯本祥,等.牙髓塑化治疗后再治疗原因分析[J].北京口腔医学,2008,16(1):32-34.

[8]李连伟.塑化液导入联合根管治疗在急性牙髓炎、根尖牙周的疗效观察[J].中国卫生产业,2011,8(8-9):88-89.

[9]郭超余.牙髓塑化治疗慢性牙髓炎78例临床疗效观察[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1(6):49.

[10]赵亮,李向阳.根管治疗期间疼痛的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 2011,6(9):48-49.

[11]王泽洒,王嘉德.干髓术远期临床疗效的评价[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1995,30(4):220-221.

[12]徐琼,凌均棨,王红,等.牙髓治疗失败的原因分析[J].牙体牙髓周病学作者,2005,15(8):447-450.

[13]宋爱平,李斌,王欢.223例阻塞根管的根管预备路径分析[J].北京口腔医学,2006,14(4): 264-266.

[14]European Society of Endodontology.Quality guidelines for endodontic treat-ment: consensus report of the European Society of Endodontology[J].Int Endod J,2006,39(2):921-930.

R781.3

:A

:1671-8194(2013)07-0084-02

猜你喜欢

塑化口腔科患牙
口腔科根管治疗术中的四手操作护理配合分析
用椅旁树脂嵌体/高嵌体在对第二磨牙远中龈下缺损进行修复中的应用效果
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口腔科
意向性牙再植治疗重度牙周炎患牙的临床研究
可剥离胶塑化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注塑机塑化能力影响因素研究
我院口腔科急诊病例的调查研究
聚氯乙烯复合地垫的塑化工艺及制备
两种修复方法对已做根管治疗并单端游离缺失前磨牙折裂的影响
口腔科综合治疗台水路污染状况及干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