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患者焦虑情绪现状分析及护理研究
2013-01-24韩静
韩 静
(内蒙古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内蒙古 包头 014010)
骨折患者焦虑情绪现状分析及护理研究
韩 静
(内蒙古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内蒙古 包头 014010)
心理医学研究,患者心理因素作用贯穿于患者疾病治疗的整个过程,心理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患者的治疗效果。临床上,创伤骨折患者因丧失正常生理功能常会产生焦虑情绪,过分的焦虑情绪势必会影响患者体征变化,从而影响到患者的康复。本文对骨折患者焦虑情绪现状进行分析,通过相关护理调整患者情绪,以期从正面影响患者情绪,促使患者早日康复。
骨折患者;焦虑;护理
创伤性骨折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损伤疾病之一,多数骨折患者不仅身体遭受创伤,心理通常也伴随着障碍,临床上常表现为恐惧、焦虑以及不配合治疗等,这种消极地心理情绪反应直接影响了患者自身疾病治疗和康复。医学研究表明,骨折患者焦虑情绪与其他疾病患者相比,其承受的心理压力偏大,因此,近年来,医学研究者通过不同的方法对骨折患者焦虑情绪进行调查和测评,并展开了一系列的护理研究,从而为降低骨折患者焦虑情绪、提高患者对治疗的配合性提供了较大的帮助。
1 骨折患者焦虑情绪现状
1.1 骨折患者焦虑情绪发生率
与其他慢性疾病相比,骨折患者因其遭受突然创伤而导致身体运动系统损伤在身体、心理上都会产生较大的不适合痛楚。临床资料表明骨折患者焦虑情绪发生率占住院患者50%左右,远远高于其他疾病患者人群。相关文献报道[1],骨折患者焦虑情绪发生率在73%左右,明显高于其他疾病。
1.2 骨折患者产生焦虑情绪的影响因素
1.2.1 生物素质
生物素质主要包括人格特质、性别年龄以及躯体疾病[2]等,上述三种因素作为每个个体具有的独特生物素质直接影响着骨折患者焦虑情绪的产生。
人格特质:每个人都具有自己独特的神经特质,其能自主地支配个人行为能力,促使人们在变化的环境中做出一定的反应。人因为性格的差异即使对同一个应激源都会产生不一样的应激反应。研究表明,人格特质中,情绪稳定性和心理关系较为密切,一般来说,神经质评分较高的患者情绪稳定性相对较差,与一般人相比,其更容易产生焦虑情绪,且患者因对刺激反应过于激烈会致使情绪激发后不能立刻平复。
性别年龄:在先天遗传因素及后天生长环境的影响下,人的心理会有较大的发展变化,研究表明,少年儿童、女性患者以及老年人群患者心理焦虑较为严重,究其主要原因,可能是少年儿童害怕疼痛,女性患者感受性较强、胆怯心理严重且很容易受到周围环境影响。而老年患者较多地是担忧手术等[4]。
躯体疾病:骨折因突然创伤刺激给患者带来严重的身体损伤以及救治患者过程中不得不采取相应的手术,这些都会给患者带来心理障碍或者精神压力。国外学者通过跟踪随访胫骨骨折患者治疗护理康复情况,发现多数患者在骨折1年以后接受现行标准治疗及护理均以失败告终,分析原因可得,多数是因为患者肌肉骨骼损伤而引发了心理问题。
1.2.2 社会因素
影响骨折患者心理状态的社会因素主要包括环境因素、经济状况以及对疾病的认知水平[4]。
环境因素:环境的变化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的心理应激,进而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程度的心理不适。医院医护人员行为、态度及患者对医护人员的评价都会或多或少地影响患者焦虑情绪的产生及变化。另外,医院医疗环境或室友心理状态也会影响骨折患者心理状态。
经济状况:随着国内骨科医学的不断发展,外固定支架手术及其他微创型手术广泛应用于骨折患者的治疗,与此同时大笔的治疗费用随之而来,对于一些下岗职工、自由自业者来说,承担骨科手术时产生的焦虑情绪远远大于职业干部人群等。
对疾病的认知水平:一部分骨折患者缺乏骨折手术认识、怀疑手术效果,且害怕术中疼痛等,对骨折疾病有限的认识水平较大程度上使得患者产生焦虑情绪。国外学者[5]研究认为,患者对疾病认知水平的提高以及焦虑情绪的平复对骨折患者康复有着重要的影响。
2 相应的护理措施
运用健康信念模式对患者进行护理可有效地降低患者焦虑情绪,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健康信念模式中针对造成骨折患者焦虑情绪的几个因素有相对应的护理措施,如下。
2.1 针对生物因素造成的焦虑
人格特质、性别年龄以及躯体疾病等都是造成患者焦虑的主要生物因素。对于躯体伤害给患者带来的焦虑可以通过药物艾司唑仑进行抗焦虑治疗,一方面可以减轻患者焦虑和恐惧心理,另一方面可以有效地降低患者术后疼痛以及焦虑程度[6]。而因人格特质以及性别年龄造成的焦虑因素可采用健康信念模式针对不同患者的个性以及焦虑的原因给予个性指导,帮助患者自觉发现自身不良行为,并进行改变。
2.2 针对社会因素造成的焦虑
社会支持是一种个体对抗应激的外部资源,社会支持是指医护人员及家庭与患者之间进行的沟通及心理支持,通过这种支持可以促使患者感受到社会支持系统的保护作用,从在对缓解患者焦虑情绪有较大的帮助作用[7]。对于因经济状况造成的焦虑情绪,可以从帮助患者解决实际困难入手,在考虑患者经济能力的基础上,尽量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从而降低因经济负担给患者造成的焦虑情绪[8]。对于患者疾病认知水平低的问题,可以通过医护人员和患者进行交谈、沟通等不同的健康教育形式潜移默化地向患者宣教疾病相关知识,使患者对骨折疾病有所了解,避免因认识不足而带来的焦虑情绪[9]。
2.3 运用心理干预手段进行护理
骨折患者大都是因为躯体突然损伤而产生的焦虑情绪,应该向患者传教疾病相关知识,促使患者树立积极应对的心态,这样对疾病治疗会有较大程度的帮助。另外,指导患者进行放松训练方法,放松训练作为消除患者焦虑的有效方法,其可以通过运动、呼吸、声音以及想象等多种途径降低患者交感神经活动,促使心理放松、身体放松。相关文献报道[10],和谐欢快的音乐有助于改善患者精神状态,可以有效地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除了放松疗法之外,还有认知疗法、宣泄法、冥想法、幽默法以及催眠疗法等,这些方法都可以帮助患者减轻骨折损害带来的焦虑情绪。
3 讨 论
随着越来越多的医护工作人员意识到焦虑情绪对骨折患者的重要影响,加强骨折患者焦虑程度判定及开展多种护理方法称为目前骨折临床治疗的举措之一。在今后的骨折患者治疗过程中,医护工作人员应继续加强对此方面的研究,通过运用各种科学有效的护理方法缓解患者焦虑情绪,加快患者康复治疗。
[1]姜洁琪,史长美,李群.护理干预对创伤骨折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0,5(23):206-207.
[2]江晖.骨折住院患者焦虑状态的调查分析与护理对策[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7,15(9):68.
[3]王静,蔡盈.骨折患者焦虑情绪极其护理干预的研究进展[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0,27(11):937-838.
[4]刘影,焦林英,王淑清.心理干预对术后卧床骨折患者复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社区医师,2008,10(11):114-115.
[5]陈红岩,杨金莲.骨科患者术前焦虑的护理干预[J].中国正骨,2008, 20(1):74-75.
[6]张玥,吕美娜,陈唐顺.患者教育对股骨颈股折患者焦虑及抑郁情绪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07,15(3):168-171.
[7]刘连珍,周慧,林宏艳.焦虑心理干预对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早期康复的影响[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6,23(11):27-29.
[8]曹学伟,路嵘.抗焦虑治疗对减轻骨科术后疼痛的研究[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7,16(22):3512-3513.
[9]林碧,周慧.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应用心理干预的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1,23(8):39-40.
[10]殷铁梅.骨科住院患者焦虑状态的调查与护理[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9,1(12):79-80.
R473.6
:A
:1671-8194(2013)07-007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