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康复护理
2013-01-24顾超兰
顾超兰 雷 敏
(1.重庆市中医院,重庆 400021;2.重庆市九龙坡区第五人民医院,重庆 401329)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是近年来治疗老年性股骨颈骨折或陈旧性股骨颈骨折、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及先天性髋关节疾患的一种有效方法。加强围手术期的常规护理、早期合理指导患者适时进行锻炼和作好健康教育指导工作,对患者的康复有重要意义。笔者结合近年实施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护理,报告体会如下。
1 心理护理
多数患者手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悲观、失望等心理障碍,表现为烦躁、易怒,对医护人员制定的诊疗计划及护理措施不能理解,影响术后康复。对此,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1)患者入院时,护士应热情接待,关心患者并作好细致的入院介绍。交谈时语调要轻柔,说话速度要慢,以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从而消除其不安情绪。(2)入院评估时应注意患者的文化素质、家庭环境、社会背景、生活习惯及个人兴趣爱好等,以便采取合适的、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方式。(3)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对患者要有同情心,注意理解关心患者,尤其是患者情绪低落或家属不在床旁时,更应注意这些细节问题。(4)与患者交谈时要耐心听取他们的意见和看法,不轻易打断其谈话,在谈到疾病时,要注意用保护性医疗语言,多讲治疗的必要性及治疗的前景,主动介绍术前准备、医师的技术水平、手术方式、麻醉方法等,并告之手术是安全的,从而帮助患者增强信心,消除负面心理。
2 术前护理
2.1 术前常规准备 术前12 h禁食,4 h禁饮,术前1 d做相关过敏药物的皮内试验,进行术区皮肤备皮、清洁消毒并更换手术衣,术前30min遵医嘱用药。
2.2 排便指导 术前练习床上排尿、排便,以防术后因不习惯卧床排便而致尿潴留及便秘的发生。
2.3 下肢肌肉锻炼方法和关节活动的指导 (1)下肢肌肉锻炼方法。包括肌肉的等长收缩和等张收缩训练。等长收缩训练:做踝关节背屈,绷紧腿部肌肉10~15 s后放松,然后再绷紧再放松,以此循环。等张收缩练习:做直腿抬高,小范围屈膝屈髋活动。活动量以患者能耐受为度。(2)关节活动的指导。指导患者健肢充分活动,患肢足趾和踝关节也可充分活动,但注意患肢屈膝屈髋时,患髋不能内收和内旋,且髋关节屈曲角度应在45°内。
3 术后的康复护理
3.1 生命体征的观察 术后24 h内严密观察患者意识状态、生命体征变化,每15~30min分别测量脉博、血压及呼吸各1次,平稳后每4小时测量1次,如血压下降,脉搏升高,说明血容量不足;如血压及脉搏正常,血氧饱和度下降,说明携氧能力下降(红细胞减少或肺功能下降);如血压升高,脉搏加快,血氧饱和度正常,说明血容量过多,此时注意观察尿量。一旦发现异常,及时告知医师并配合处理。
3.2 伤口及引流管的护理 保持伤口敷料干燥;术后伤口放置引流管者,应保持引流通畅,引流管不被扭曲、折叠,严密观察引流液的颜色、量及性状,准确记录24 h出入量。
3.3 饮食指导 患者清醒后6 h可进流质饮食,术后2~3 d可逐渐进普食,嘱少食豆制品及牛奶等产气食物,且根据病情指导患者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粗纤维的易消化饮食,以促进骨与切口的愈合,软组织的修复,并嘱患者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和减少腹胀的发生。
3.4 体位指导 为预防假体脱位需采取正确的体位,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外展30°,髋关节不能外旋和内收,且两大腿之间放一梯形枕。
3.5 翻身护理 术后为防受压部位皮肤破损,应每90~120分钟指导或协助患者变换体位1次,并按摩骨突处。一般来讲,手术当日可向患侧翻身10~20°,术后第1日可取半卧位,抬高床头40~50°。术后2~3 d可翻身侧卧。(1)向术侧翻身(首选)。伸直术侧髋关节以保持旋转中立位,胸前和身后可以垫一软枕。(2)健侧翻身。健腿在下约弯曲,伸直手术侧髋关节,两腿之间必须垫梯形枕以避免患肢过度内收致假体脱位。
3.6 预防并发症 (1)预防肺部感染。注意加强呼吸道的护理,每日行口腔护理1次,指导患者深呼吸、有效咳嗽,协助翻身排背,必要时配合超声雾化吸入和吸痰等护理措施帮助患者有效排痰,防止肺部感染。(2)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DVT是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 40%~70%[1],因此应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护理措施,如抬高床脚,鼓励患者患肢早期活动,必要时帮助患者被动活动患侧肢体,同时观察皮温、颜色、肢体肿胀程度等,同时严格遵医嘱用华法林或低分子肝素钠等药物以预防DVT的发生。
3.7 功能锻炼的指导 (1)术后3 d内。抬高患肢,两腿之间放一软枕,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并在肢体外下方垫一软枕,使髋、膝关节稍屈曲,患足可穿丁字鞋,防下肢内收和外旋,患者清醒后指导活动患足脚趾、屈伸踝关节,也可对患者患肢行CPM机的练习;术后1 d起可根据病情指导协助患者进行患肢肌肉等长等张收缩练习,同时进行健肢和双上肢的肌力训练,以使患者术后能较好使用拐杖或增加运动的协调性,减轻坐位时的不适。CPM机使用时放置平稳,并需要固定在恰当的位置上;患者起卧时不能摇动及牵拉机器,保持机器杠杆在自然状态下运行;搬运机器时,应轻移轻放;使用中经常检查机器工作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停机;用绷带固定患者的身体时,不能将绷带缠绕在机器底座等部件上以避免超负运转出意外。在指导患者应用CPM机锻炼时,需把握以下原则:术后关节活动角度从 30 °开始,每日增 10 °,逐渐增大到最大角度[2];在指导术后放置负压吸引管的患者进行CPM锻炼时,需要先关闭吸引管,以免负压作用而使管道内血液回流而致手术区域发生意外感染,停机时开放吸引管;为防止术后关节脱位,CPM锻炼时放置为与身体成30°的外展位。(2)术后4~14 d。此阶段康复护理的主要目的是恢复关节的活动范围,其次是肌力的恢复练习,床上锻炼屈髋肌如髋关节半屈位的主动或主动抗阻力屈髋练习。此阶段可根据患者身体耐受情况,逐渐下地负重行走并增加强度,活动空间由室内过渡到室外,由平地过渡到台阶。由于患者卧床时间较长,下床时可能会出现头晕、恶心、呕吐等现象,因此下床前先将床头抬高45~60 °,每天练习坐位 4~6 次,每次 20~30min,使患者有一个适应过程,以减少起床后的不良反应。下床要点为,术侧下肢置于床沿——用双肘支起上身,继续伸直术侧下肢后,将小腿慢慢下降——逐渐挪动身体坐在床边,继续伸直手术侧下肢——挺直上身,健侧手扶持助行器,患侧手扶床沿,慢慢站立。注意助行器适用于术后初期的行走训练,为使用拐杖或手杖作准备,在使用助行器时,应将助行器先向前移动——迈出患肢——迈出健肢。(3)术后2~4周。此期患者由起初的助行器辅助行走逐渐过渡到双拐、单拐、手杖和最后的独立行走。注意在上下楼梯时要求“健上患下”,即上楼时健侧先上,下楼时术侧先下。行走时健肢在前先行,患肢跟上,再移动拐杖向前,注意两腿分开,与肩同宽,转弯时髋关节随身体一起移动,避免髋关节突然旋转。注意用拐杖方法为站立先出左拐——迈右脚——出右拐——迈左脚。
3.8 康复指导 一般术后4周可出院休养,但患肢功能的恢复却需要较长时间,必须教会患者在家锻炼方法及注意事项。(1)坚持做股四头肌等长收缩和等张收缩锻炼,以及髋关节、踝关节屈伸运动,每日3次,每次20~30min。 禁止 6 周内侧卧和 90°坐位。 (2)术后 1 个月后可健侧卧位和坐位,但侧卧时患侧肢体下应垫适当厚度的轻枕,防止髋内收,术后2个月开始负重,可取各种姿势的卧位。(3)避免髋关节过度屈曲,如翅二郎腿和坐位穿鞋、坐矮凳等动作,站立时不要将患肢交叉到对侧。(4)上身不要向前弯腰超过90°,卧位及翻身时患腿应保持在外展位,坐位时不要向侧方弯腰。(5)患肢膝关节不能超过髋关节。(6)避免重体力活动以及参加如奔跑、跳劲舞等需要髋关节大范围活动的项目,以减少术后如关节脱位、假体松动等问题。(7)术后6~8周避免性生活 。
3.9 随访指导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1个月、2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应来医院检查、随访,以后每年1次。如术后第1次随访,此阶段指导患者功能锻炼的重点是提高肌肉的整体力量,恢复日常活动能力。但注意控制活动量。在术后4~6月这一阶段的随访可指导患者加强提高肌肉的耐力的训练,方法包括抗阻力的直腿抬高练习、俯卧伸髋练习等,在逐渐提高患者抗阻力强度的同时,延长锻炼时间,提高肌肉耐力。
4 讨 论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是一项成熟的治疗技术,它是目前治疗髋关节疾患的有效方法之一,能消除或缓解疼痛,增加关节活动度,纠正下肢不等长、增加关节的稳定性,纠正髋关节畸形等,但不是只是单纯的手术即能解决一切问题,恢复患肢功能,早期及时作好患者的心理护理,消除患者的疑虑和恐惧,积极有效的术前准备以及术后的正确护理和病情观察,并发症的预防是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有效的早期康复训练是能否恢复髋关节功能的关键,因此,应根据患者情况制定出系统化、规范化、全面性的个体化护理方案,以利患者最大限度恢复自理能力,较好地重返社会。
[1]吕厚山.人工关节外科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179-189.
[2]皮红英,高岩.实用手术后护理彩色图谱[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