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苓散新用
2013-01-24李祥
李 祥
湖北省洪湖市万全镇卫生院,湖北 洪湖 433207
五苓散新用
李 祥
湖北省洪湖市万全镇卫生院,湖北 洪湖 433207
将张仲景《伤寒论》中五苓散用于临床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泌尿系结石并肾积水,效果满意。可见,认真分析病情,精细辨识病机,才能灵活运用古方。
五苓散出于张仲景《伤寒论》,由猪苓、茯苓、泽泻、桂枝和白术组成。具有利水渗湿,温阳化气的功效,主治膀胱气化不利之蓄水证。笔者以之用于临床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泌尿系结石并肾积水效果满意,总结如下。
1 顽固性心力衰竭
刘某,男,65岁,工人,2011年12月18日初诊。既往有冠心病和慢性心力衰竭史8年。再发心慌,呼吸困难,水肿半月,给予强心,利尿等治疗,效果不明显。现寻求中医治疗,诊见:心慌,胸闷,动则气短,纳差,小便短小,形寒肢冷,四肢乏力,双下肢水肿。X线胸片示:肺瘀血,左右心影扩大。舌淡胖,舌边有瘀斑,苔白滑,脉细弱。西医诊断为顽固性心力衰竭。中医诊断为心悸。证属心阳虚弱,水湿内泛,治以振奋心阳,化气行水之法,方用五苓散加味。处方:红参、桂枝各10g,附子(先煎)、茯苓、猪苓各15 g,白术、泽泻各20 g,丹参30 g。每日1剂,水煎取汁,早晚分服。12月21日心慌,气短有所好转,尿量增多,肢体转温,胸中烦热。考虑温热之品有过燥之势,故改附子为10 g,继服5剂,呼吸平稳,偶有心慌,水肿稍退。效不更方,守原方去附子加淫羊藿10 g,黄芪30 g,调治1月,症状基本消失,随访3月未复发。
按:顽固性心力衰竭是中医学心悸、胸痹、痰饮及水肿等范畴,其病情重,症状复杂,治疗难度大。临床多见阳虚水泛,只要把握这一病机关键,少佐活血之品,治疗就可收效。故首选五苓散利水治其标,方中白术健脾燥湿,泽泻、猪苓、茯苓利水渗湿,桂枝、丹参通阳活血,化瘀以行水,附子、红参助五苓散温阳化气治其本,诸药合奏,标本兼顾,切中病机,效若桴鼓。
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廖某,女,66岁,干部,2012年1月9日初诊。反复咳嗽,咳痰10年,活动时气促1月余,某医院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西医治疗效不佳,要求配合中医治疗。
症见:咳痰稀白,痰量每日约50毫升,咳声较低,活动后气促显著,肢体困倦,纳差,小便不利,舌质淡,苔薄白腻,脉濡滑,重按无力。综合脉证,诊为咳嗽。证系脾肺两虚,痰湿雍遏。治宜健脾补肺,利湿化痰。方药:白术、黄芪各30 g,泽泻15 g,桂枝、茯苓、猪苓、干姜、陈皮各10 g。水煎服,每日1剂。服5剂后,咳嗽减轻,气促改善,小便通畅。继用原方加五味子10 g,服6剂后,偶有干咳,稍有气促。嘱将上方去干姜加甘草10克为丸,每次9 g,每日3次,服用2月以巩固疗效,随访半年未复发。
按:咳嗽反复发作,损伤脾肺之气,脾虚滋生痰湿,痰湿蕴结于肺,肺失宣降致咳嗽。细致地辨析病机,湿痰阻滞较脾肺阳虚为急,痰湿之本为水,利水可消痰湿之源。故重用五苓散温阳利水,张仲景曰:“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用黄芪温补脾肺之气,干姜、陈皮温运脾阳,湿痰祛除,正气恢复。
3 泌尿系结石并肾积水
韩某,男,48岁,农民,2011年1月7日初诊。体型稍胖。反复血尿2月,再发伴腰部隐痛,倦怠乏力,小便刺痛。右肾区叩击痛。血检肾功能正常。B超示:右肾窦区和膀胱内分别可见0.6cm×0.9 cm,0.5 cm×0.7 cm结石,并轻度肾积水。舌淡红,苔厚白,舌边齿印,脉象沉滑。西医诊断为泌尿系结石并肾积水。中医诊断为石淋,证属脾肾阳虚,湿浊蕴结。治以健脾温肾,利水通淋。方用白术、茯苓各20g,肉桂、琥珀各5 g,泽泻、猪苓、玄胡索各10 g,金钱草30 g。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3次服,并大量饮水,排尿前做跳跃运动。服药10剂,小便正常,体力改善。再服5剂,腰部绞痛,排出一砂石。守原方加牛膝10 g,服用7剂,排出一粒碗豆样大小结石。复查B超泌尿系未见结石和积水。随访2年,再未复发。
按:泌尿系结石并肾积水属于祖国医学“石淋”、“血淋”等范畴,本例为阳气虚弱不能化水所致。巢元方谓:“石淋者,淋而出石也,肾水主,水结则化石,故肾客砂石。”可知石淋其本在肾,水湿为重要致病因素。故用五苓散加肉桂温阳化气通淋,与玄胡索等药物共同形成较强的利尿排石的力量。
4 讨论
五苓散是治疗小便不利,渴欲饮水,或兼太阳表证之蓄水证,仲景制方是随症而设,随机而变。临床实践证明,认真分析病情,精细辨识病机,才能灵活运用古方。上述3则病例,虽无表证,但均有小便不利,病机关键都有气不化津,水饮内停,故用本方加味治疗皆可获效。
R285.6
A
1007-8517(2013)16-0134-01
2013.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