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影响中药泛制丸生物利用度的因素探讨

2013-01-24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3年16期
关键词:丸剂粉粒中药

宋 娟

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中医医院,江苏 宝应 225800

影响中药泛制丸生物利用度的因素探讨

宋 娟

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中医医院,江苏 宝应 225800

探讨中药泛制丸生物利用度的影响因素,不断完善中药泛制丸的制丸工艺,提高其内在质量,使剂型能够更好地发挥临床效能,并对临床用药及新药设计提供启示。

中药泛制丸;生物利用度;影响因素

中药内服固体制剂的有效成分被生物膜吸收之前,均会经历崩解或者溶散以及释放的过程。中药泛制丸的丸粒经口服进入人体后会在胃肠道发生崩解,溶散完全逐渐释放出有效成分,经过胃肠道吸收进入血液,然后逐渐转运到相应作用部位而产生功效。若服用丸剂后,丸粒不能及时分解,甚至会以似原形物排出体外,其有效成分的释放和吸收均会受到大大的影响,生物利用度也大大降低[1]。近年来,临床药学工作中发现,一些患者给予中药泛制丸后,其丸粒没有被完全消化或者以似原形物排出体外现象时有发生。为研究中药泛制丸生物利用度的影响因素,从工艺、药物、病理等方面对影响其溶散、释放以及吸收的因素进行初步分析,现总结如下。

1 制丸工艺因素

1.1 粉碎以及泛制时间 中药丸剂是由粉末制成的,粉末粗细程度会影响丸粒有效成分的释放速度,药物释放时一定质量粉末的表面积会随着粒径的缩小而增加,与体液接触面积增大,药物的有效成分释放速度随之增加,用微粉化可有效改善药物的溶出速率。粉末的粗细程度会直接影响粉粒间隙以及丸粒毛细管形成的孔径和数量[2]。另外,当丸剂成型时受到粘合剂以及机械力的作用,丸粒相互撞击,粉粒紧密堆聚,若粉末过细,则会造成粉粒间隙以及毛细管孔径变小,泛制时间越长,丸粒之间就会越紧密,干燥后质地就会越坚硬,导致水分难以渗透,溶散的时间延长,影响有效成分的释放。

1.2 丸粒大小 若丸粒较大,水分渗入丸内时间就会延长,其有效成分的释放速度会减慢;若丸粒较小则相反。另外,在成型时较大的丸粒相互撞击的时间要明显长于小丸粒,导致丸粒结构更加紧密,从而延长溶散时间,不利于释放有效成分。

1.3 干燥条件 干燥方法对丸剂的溶散速度具有较大的影响。研究表明自然干燥的溶散速度要比烘房干燥的快,高温会导致药材中的一些成分变性。例如发生淀粉糊化、蛋白质缩合变性以及树脂熔化,导致粉粒之间更加紧密地粘结在一起,堵塞粉粒间隙,导致丸结构更加紧密,水分难以渗透,延长溶散时间[3]。

1.4 丸剂水分 丸剂干燥后的含水量与溶散速度同样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丸剂的溶解时间会随着含水量上升而缩短,但若含水量过高会容易使丸剂发生变质[4]。

2 药物因素

中药成分比较复杂,若丸剂处方中含有大量果胶、树胶以及粘液质等药物成分时,在制丸过程中这些成分会受到湿润剂以及包衣锅旋转运动力的作用,形成胶浆或者粉糊层,包裹成型干燥后导致丸粒紧密,空隙和毛细管明显减少。当丸剂溶散介质中,丸粒表面与水分接触,丸粒表面的粘液质以及胶质就会溶解释放出来,在丸粒表面形成鼻涕样的粘腻物质层,造成水分难以渗透,导致丸粒的溶散时间延长,其有效成分难以得到及时的释放。另外当制丸中含有鞣质、蛋白质、树脂以及淀粉类成分时,当干燥湿丸时,由于温度过高会导致树脂发生溶化和淀粉糊化,蛋白质和鞣质发生缩合变性,干燥后会形成多层致密的屏障,影响水分的渗透和丸粒溶胀,导致丸粒的崩解或者溶散迟缓,从而使丸剂的生物利用度大大下降[5]。所以当丸剂处方中黄柏、乳香、儿茶、血竭、花粉以及山药等药材时,若其含量较大,因尽可能采取缩小丸型,以使制丸的溶散和释放度得到有效改善。

3 病理因素

人体处于正常生理状态时,丸剂在人体内的溶散、释放以及吸收会受到饮水量、服药时间、体位、胃内容物、胃肠液量、肠运动功能等因素的影响。当人体发生病变,出现一些生理紊乱时,特别是影响人体的消化系统时,会导致胃肠液量和pH以及胃肠运动发生改变。若胃肠分泌液量减少,泛制丸剂的溶胀和崩散会由于水分不足,难以及时完全消化。对于部分或者全部切除胃的患者,小肠是消化道药物有效成分吸收的主要部位,对于部分小肠切除的患者,其药物吸收会受到明显影响。

临床研究显示,患有甲状腺功能亢进以及胆管闭锁等疾病的患者,其肠转运速率会明显增加,会导致Vit B2的吸收量明显下降。若患者发生腹泻时,胃肠蠕动加快,服用丸粒后,丸粒会快速通过小肠,从而使其有效成分难以得到及时的溶散和释放,导致其生物利用度明显下降[6]。

4 总结

中药泛制丸生物利用度的影响因素多且复杂。研究发现,工艺、药物、病理方面均会影响中药泛制丸生物利用度,因此制丸时药材应控制适当的粉碎度;制丸所用的粉末细度要适中;泛制丸时应尽可能缩短操作时间,以保证丸粒具有一定数量和大小的空隙以及毛细管,使丸粒更加容易溶散并释放有效成分。干燥丸剂时尽可能采用低温干燥,以避免药物成分变性,通常干燥温度应低于70℃,对于含挥发性成分的丸剂应控制低于50℃,以缩短泛制丸的溶散时间,提高丸剂的生物利用度。对患有胃肠道疾病的患者,应考虑其口服丸剂后,丸剂有效成分的释放与吸收受到的影响,通过控制体位以及服药时间以提高其有效成分的释放。

[1]王玉香,冯广义.浅谈中药生物利用度的影响因素[J].中医药导报,2009,14(3):79-80.

[2]谢燕,马越鸣,王长虹,等.改善中药制剂口服生物利用度的研究概况与思考[J].国际药学研究杂志,2011,38(3):195-198.

[3]李馨儒,袁泉,李晓燕,等.水飞蓟素自微乳化浓乳的制备和体内外评价[J].中国新药杂志,2010,19(5):422-425.

[4]Li H,Zhao X,Ma Y,et al.Enhancement of gastrointestinal absorption of quercetin by solid lipid nanoparticles[J].J Control Releas,2009,133(3):238-244.

[5]张楠,周宏兵,全东琴.自微乳释药系统提高药物生物利用度的机理与应用[J].中国医药生物技术,2009,4(1):47.

[6]潘淑明.中药水丸溶散时限的影响因素[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11):88.

R283

A

1007-8517(2013)16-0129-01

2013.07.28)

猜你喜欢

丸剂粉粒中药
一种含橡胶及橡胶助剂的造粒生产线
中药久煎不能代替二次煎煮
JT/T 1332《粉粒物料运输半挂车》标准解读
您知道吗,沉香也是一味中药
中医,不仅仅有中药
干燥温度对中药丸剂溶散时限的影响探讨
不同中药物料对丸剂溶出的影响及其体内外评价
“中药零食”怎么吃
火麻仁片剂生产技术研究
细粒对杭州饱和粉土动力特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