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门诊性病患者沙眼衣原体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2013-01-24字王雄

中外医疗 2013年26期
关键词:性传播性伴侣沙眼

字王雄

云南昆明西山区第二人民医院(云光医院),云南昆明650114

沙眼衣原体(chlamydia trachomatis,CT)是非淋菌性尿道炎的主要病原体,其所致的泌尿生殖道感染已成为最常见的性传播疾病[1]。部分患者感染后可无症状,若治疗不及时可引起附睾炎、前列腺炎、盆腔炎、不孕、输卵管炎等严重并发症。据统计[2]全世界每年约有9000万患者感染沙眼衣原体,美国人群感染率为5%[2]。沙眼衣原体感染已成为欧美国家主要的性传播疾病,其发病与性别、避孕措施、性伴侣数量、性病史等因素有关,控制危险因素是控制疾病的关键。该研究旨在研究门诊性病患者的沙眼衣原体感染情况及危险因素,为沙眼衣原体的治疗和防治提供依据,现选取2011年1月—2012年9月该院性病科就诊的93例患者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性病科就诊的患者93例,其中男85例,女8例,年龄25~53岁,平均(33.2±4.7)岁。入选标准:该院性病专科就诊的患者;年龄≥18岁;本地居住时间超过半年;知情同意。排除无法自行完成调查问卷的患者,排除心、脑、肾功能障碍患者。所有患者采用实时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沙眼衣原体感染,并采取问卷调查分析危险因素。随机选取该院体检人员90例的临床资料作为对照组,年龄 23~56岁,平均(34.1±5.5)岁。

1.2方法

采用该研究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患者进行调查,内容包括:性别、年龄、职业、婚姻状况、近半年性伴侣数、既往STD(性传播疾病)史、固定性伴侣STD史、避孕措施、饮酒史、抽烟史、性知识了解情况、对性病危害和预防措施知识的了解情况等。

1.3 实验室检查

男性于尿道口2~3 cm采用拭子拭取,女性患者先用棉拭子拭去阴道分泌物,于宫颈管内1~2 cm取材,漂洗于1 mL生理盐水的EP管中,13 000 r/min离心后弃去上清液,加入标本裂解液50 μL,煮沸法制备基因组DNA,-20℃保存。设计引物后,采用RT-PCR测定沙眼衣原体,按照试剂盒要求操作,扩增目的基因,结果判读基线为2~10个循环荧光信号,以阈值线刚好超过正常阴性对照组扩增曲线的最高点为阈值的制定原则。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6.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此分析为多因素分析。

2 结果

2.1 沙眼衣原体感染情况

本组 93份样本中,20例沙眼衣原体感染检测阳性,占21.5%。常规体检90例,CT检测阳性3例,占3.3%,χ2=13.74,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2 危险因素分析

比较两组患者的人口学资料、婚外情、避孕措施等情况,近半年性伴侣数>3 个(χ2=5.12)、具有既往 STD 史(χ2=4.05)、固定性伴侣 STD 史(χ2=4.51)、避孕措施使用不当(χ2=6.33)、性知识缺乏了解(χ2=3.96)为门诊性病沙眼衣原体感染危险因素。

3 讨论

国内有研究报道[3]性病高危人群沙眼衣原体感染率约为7%~14%,而一般人群的感染率为1%左右。国外报道感染率偏高,美国兴宾高危人群的感染率为20%,一般人群为5%,丹麦性病门诊人群感染率可达27%,一般人群为4%~9%。挪威学者筛检15~19岁男性沙眼衣原体感染率为18%,20~24岁则高达23%,这与国外检测手段更为先进有关。目前全社会对性传播疾病的重点在艾滋病、梅毒、乙肝上,对沙眼衣原体的认知和了解不足。该研究通过聚合酶链反应调查性病门诊沙眼衣原体感染率为21.5%,一般人群的感染率为3.3%,接近欧美国家水平。说明沙眼衣原体感染已成为重要的性传播疾病之一。

该研究显示近半年性伴侣数>3个、具有既往STD史、固定性伴侣STD史、避孕措施使用不当、性知识缺乏了解为沙眼衣原体感染的危险因素。半年性伴侣超过3个,多性伴或滥交者性观念比较开放,行为比较放纵,感染沙眼衣原体的可能性更大。有研究表明首次性行为年龄越小,传播感染沙眼衣原体的可能性越大。因此最好在青少年普及性健康教育,避免早期性行为,减少性伴侣,减少沙眼衣原体感染的危险性。具有既往STD史、固定性伴侣STD史与感染率是否相关存在争议,有研究[4]表明STD病史与沙眼衣原体感染无关。该研究分析结果显示两者之间存在相关性,具有STD病史者沙眼衣原体感染率高于无STD病史者。避孕措施是预防沙眼衣原体感染的重要措施,安全套的使用可以大大降低沙眼衣原体感染率,并且防止艾滋病、梅毒等的传播。但口服避孕药则对防止沙眼衣原体感染无帮助,研究显示[5]长期口服避孕药可以使宫颈上皮的保护作用丧失,降低了对病菌的屏障作用。

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与其他性传播疾病关系密切,具有相同的防护措施,故可采取综合防治[6]。在研究过程中医疗工作者承担采样、调查、分析工作,较好的反映了性病门诊患者的沙眼衣原体感染情况,临床工作中门诊治疗和公共卫生事业密不可分,顺应着医疗改革的发展,我们应该加强防治职能,将防治工作纳入门诊医疗工作中,更好的发挥综合服务的作用,为社会性传播疾病的预防做出贡献。

[1] 王勇,袁红瑛,张青晓,等.性病高危人群泌尿生殖道支原体、衣原体感染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1):117-118.

[2] 余剑兰,陈韵,李燕娃,等.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沙眼衣原体感染及危险因素研究[J].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2012,19(4):247-249.

[3] 倪语星,尚红.临床微生物学检验[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263-266.

[4] 黄瑞勇,陈平南.泌尿生殖道感染者支原体和衣原体联合检测与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8(22):2759-2760.

[5] 朱骊.宫颈糜烂局部支原体、衣原体感染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5):94-95.

[6] 张陆予,洗勇洪,罗希.1039例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临床检测分析[J].中外医疗,2012,31(23):3-4.

猜你喜欢

性传播性伴侣沙眼
艾滋病性传播:一个需要正视的话题
消灭致盲性沙眼中国提前“交卷”
沙眼防治不可轻视
同性伴侣暴力个案分析及应对策略探究
告别沙眼盲 关注眼健康
中医外科学皮肤及性传播疾病章节教学的体会
英国1/3女性有性伴侣却无恋爱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