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师3年来药品不良反应上报情况分析
2013-08-21吴国斌马怡茹
吴国斌 马怡茹
新疆建设兵团第十三师红星医院,新疆哈密839000
药品不良反应(ADR)在医疗系统的监测工作中已越来越受到重视。医疗机构在基层医院在中所占比例大,进而广大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和对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工作的重视程度与监测水平密切相关。医院是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主要来源,笔者对某师基层医院2012年7月—2013年6月上报的药品不良反应进行分析,探讨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希望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师各基层医院2012年7月—2013年6月上报新疆兵团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94例ADR。
1.2方法
该院对95例患者按其性别、年龄、AND的程度分级给药途径、引起ADR的药品种类、药品剂型,ADR涉及的系统及主要临床表现,ADR的转归及对原患疾病的影响通过表格的形式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发生ADR患者的性别及年龄分布
我师3年来共上报不良反应94例,其中,该院上报85例,下级团场医院仅有2个医院上报了9例,还有6个团场医院目前是0上报数。
表1 2010年7月—2013年6月我师上报ADR性别与年龄分布情况
男性:33例,占35.11%;女性:61例,占64.89%;
2.2 按ADR的程度分级
严格按照《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附则中规定的新的ADR和严重的ADR的定义,对报告的不良反应进行分级,94例ADR报表中以一般的不良反应为主,有79例,占总例数的84.04%。ADR程度分级见表2。
表2 某师基层医院3年上报ADR程度分级情况
2.3 3年上报的不良反应给药途径及合并用药情况
通过统计发现某师基层医院3年上报ADR94例中,以静脉滴注方式给药最多,有76例,占80.85%;口服给药的有10例,占10.64%;肌肉注射的3例,占3.19%;其他方式给药的有5例,占5.32%。有合并用药的57例,占60.64%;无合并用药的37例,占39.36%。
2.4 引起ADR的药物
94例ADR的报告中,西药70例,占总例数的74.47%,中成药为24例,占总例数的25.53%。中药制剂中,中药注射剂为21例,(其中用于活血化瘀、扩张血管的10例,用于清热解毒的9例,用于治疗头晕的1例)口服中成药2例,外用中成药1例。按引起ADR的药品种类分,抗感染药物30例,所占比例居首位,占总例数的31.91%,中药注射剂21例,占22.34%。
2.5 不良反应的分类及临床表现
我师上报的94例ADR中,以过敏样反应最多,有55例(其中包括瘙痒、皮疹、斑丘疹有24例),循环系统反应有21例,表现为血压、心率、血象等的变化,呼吸系统反应有14例,主要表现为呼吸频率增快,呼吸困难等,消化系统10例,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精神神经系统9例,表现为幻觉、听觉、视觉异常等,过敏性休克3例,泌尿系统2例,表现为尿失禁或尿潴留(个别ADR同时具有多个系统的症状)。
2.6 不良反应的转归
经统计,所有发生ADR的患者,痊愈的31例,占32.98%;好转的63例,占67.02%,无死亡病例。表明处理及时,转归较好。
3 分析与讨论
3.1 个人因素与ADR的关系
由表1可知,我师上报94例ADR中,男性33例,占35.11%;女性61例,占64.89%。老年人发生 ADR占39.36%,比例较大。女性、老年人发生率高,这与药源性疾病的性别分布一般规律(一般来说药源性疾病的发生率女性高于男性)一致[2]。同时,女性会对药物的敏感程度及不良反应的关注有关系;老年人是由于身体的各方面的生理机能减退,包括身体的免疫力的下降,慢性疾病的增多以及用药数量及种类较多有关;由此,在临床实践的过程中应把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以及用药史放到首位。在此同时遵从个体化用药的原则,加强对老年人的用药监测,从而达到了减少后减弱不良反应所给患者带来的在此伤害。
我师94例ADR中静脉给药途径占80.85%,静脉给药是显示ADR的主要途径,其主要原因是药物直接输入血液时,药物的类毒,素微,渗透压粒及pH值等均可能引发ADR。以此同时药物直接进入血液,肝脏不能进行对药物的过滤,所以血药的浓度高,药物的作用直接而强烈,这些都是导致不良反因发生的应素。所以我们应该从患者的角度出发遵循“能口服就不注射,能肌肉注射就不静脉注射”的用药原则。
3.3 药品种类与ADR的关系
94例ADR中,有合并用药的占60.64%,无合并用药的占39.36%,可见多种药物联合使用较一种药物单独使用更易发生ADR。所以临床在用药时应该尽可能选择较少的药品。
目前在医院里,抗感染药物的应用最为广泛,在临床中其主要作用是预防及治疗各种感染相关性疾病。94例其中抗感染药居首位,其次是中药注射剂。这与朱虹云等[5]的报导相一致。凌英蓉等[6]也认为,导致中药注射剂药品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为剂量过大、联合用药、患者未作肝肾功能检查、输液配置时间过长、适应证不合理、说明书用法用量不详、没有药理作用说明等,还有大多数中成药的说明书药品不良反应、禁忌证、药物相互作用等都不明确。因此应从宣传合理应用中药、提高中药制剂质量、加强中药安全性研究、规范管理等多方入手,以减少中药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4 小结
在临床中不良反应的发生包含很多因素在里面,在临床中应该严格的掌握药品适应证,把该药物的作用及特点牢牢的掌握,能有效地做到针对性的对症下药。在对新上市的及ADR报告[8]频次较高的品种进行重点监测以减少和避免ADR的发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综上,各基层医院应借助行政干预,采取相应的奖励机制,加强对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工作,做好药品不良反应的上报和评价分析,及时反馈给临床,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1] 罗贤海.基层医院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药业,2012,12(8):7-8.
[2] 许红,宋静,倪祥浚.2011年该院403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安徽医药,2013,17(4):693-694.
[3] 王建平,侯小虎.2007-2008年该院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与评价[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4(11):815-816.
[4] 陈雅敏.该院2010年216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2,12(1):132-133.
[5] 朱虹云,洪滟,朱雅艳.2010年该院617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药业,2012,21(2):50-51.
[6] 凌英蓉,陆江帆,郭彬援.该院中药注射剂致不良反应236例原因分析[J].中国药业,2008,17(21):47.
[7] 张爱华,符珏.2010年该院213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药业,2012,21(2):62-63.
[8] 季波,李辉,袁进.1387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2012,9(3):157-159,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