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猪蓝耳病的研究进展与防控策略

2013-01-24

浙江畜牧兽医 2013年3期
关键词:猪体爱乐耳病

(浙江伊科拜克动物保健品有限公司,上海 200042)

自2006年中国爆发高致病性猪蓝耳病(HP-PRRS)至今,发病特点已由全面爆发转为以地方性、区域性流行为主。由于猪群免疫力普遍下降,导致众多病原继发感染,如口蹄疫、流行性腹泻等。猪蓝耳病已经成为猪场各种矛盾的集结点,使猪场的疾病控制越来越困难。同时,周边国家自2009~2011年以来相继有8个国家爆发了HP-PRRS,使HP-PRRS已逐渐成为一个国际性疾病,引起业界的密切关注。

2008~2009年菲律宾首先发现HP-PRRS,随后越南北部2008年、2009年、2010年相继发病,2009~2010年蔓延到南部,2009~2010年柬埔寨、老挝、泰国相继发病,2011年俄罗斯、马来西亚、印尼发生HP-PRRS;2010年亚洲口蹄疫流行,2011年我国国内流行性腹泻大面积流行。在疾病发展过程中,从经典的美洲株和欧洲株及变异的中国株,又产生了众多不同的毒株,对猪场带来了更大威胁。

1 免疫困惑和病毒免疫应答的研究进展

1.1蓝耳病的免疫困惑 在猪蓝耳病的研究过程中,无论是野毒感染,还是疫苗免疫引发的免疫应答过程都有一个奇怪现象,即保护性免疫应答延迟现象。蓝耳病病毒侵入猪体后不断增殖,出现病毒血症,随之出现综合性抗体,但抗体并不能有效抑制蓝耳病病毒对猪体的侵害,数周后才有保护性中和抗体出现,两种抗体的出现与衰减并不同步,后者出现慢衰减快,所以出现了临床上检测蓝耳病抗体S/P值很高,但猪群蓝耳病并不稳定,个别的甚至处于发病状态,容易导致其他病原的继发感染。

1.2免疫应答研究进展 西班牙F.A.Osorio教授发现,在蓝耳病病毒的致病抗原外有一层保护性抗原,当蓝耳病病毒进入猪体时,免疫系统先对其保护性抗原产生免疫应答,虽机体也出现了特异性应答,但并没有中和掉病毒的致病抗原,所以蓝耳病病毒仍然对猪体可能造成致命伤害。因此,只有猪体内具有高强度的针对蓝耳病病毒致病性抗原的特异性抗体,并消除保护性抗原的保护时,才能真正保护猪体不受蓝耳病病毒的侵害。目前蓝耳病的疫苗免疫也存在同样问题,所以疫苗引起的免疫应答也不能有效保护猪体不受蓝耳病病毒的侵害。

2 猪场蓝耳病循环感染——S-I-R理论

美国第九版《猪病学》描述“猪场一旦感染蓝耳病病毒往往在一个猪场内无休止的循环传播,持续存在的蓝耳病病毒由带毒动物传染给不断出现的易感动物,这些易感动物既可由出生、购入产生,又可由动物免疫保护性的丧失产生,因此形成蓝耳病病毒的地域性传播”。

据有关报道,目前我国国内已很难找到蓝耳病阴性猪场,真所谓“中国猪场一片蓝”。这正说明了在感染猪群,即使表面稳定,也存在三类猪,即S—易感,I—感染,R—有抵抗力猪;S-I-R三类猪在群体的比例随条件变化而变化,如管理应激、霉菌毒素、环境改变、营养不良等因素,使猪群表现不稳定,不断有零星爆发,造成猪场持续的生产成绩低下。

猪场的繁殖种群由于蓝耳病病毒可以垂直传播,即病毒可以透过胎盘感染胎猪,带毒母猪又可通过乳汁传染仔猪,因此在断奶等情况下,将带毒猪和易感猪混群饲养,大量易感猪被迅速感染,对某些病毒和细菌性疾病的易感程度增加,并且可与某些病毒或细菌病产生附加或协同效应从而导致出现更为严重的疾病,这种疾病比感染其中任何单一疾病都要严重,如圆环病毒2型、TGE、MH、HP、SS-2等继发感染,均可引发断奶猪的大批死亡。

3 爱乐新的防控效果及使用方法

2007年英国剑桥大学Adrian与Ileen thacker教授通过实验证实爱乐新能有效抑制蓝耳病病毒在肺泡巨噬细胞内的复制,从而保护肺泡巨噬细胞不被蓝耳病病毒破坏。

2008年我国农业部哈尔滨兽医研究所通过实验证明爱乐新能有效减少HP-PRRS病毒感染猪后出现的病毒血症周期;不但不影响蓝耳病活疫苗对猪的免疫效果,还能提高其免疫效果;减轻HP-PRRS病毒对猪肺部的损伤,猪体虽接种HP-PRRS病毒,但临床并未出现发热症状。

2009-2011年,泰国进行了许多爱乐新在猪场的应用试验,结合管理、免疫、营养、中草药等综合措施,在泰国爆发HP-PRRS期间,采用爱乐新防控,使猪场避免或降低了HP-PRRS带来的经济损失,在实践中验证了爱乐新是猪场控制蓝耳病的有效武器。在实际生产中,要想全面、有效发挥爱乐新在防控蓝耳病方面的功效和作用,必须注意以下问题。

一要全面了解猪场情况和猪群状态,做到心中有数,才能有的放矢。目前猪场的种猪群中有数目不等的亚健康猪群,猪场亚健康猪群比例越高,防控难度就越大,必须采取综合防控措施,彻底清除亚健康猪群或降低其所占比例。

二要根据猪场不同生产阶段的蓝耳病发病情况决定防控措施。如果猪场母猪断奶-配种阶段不稳定,说明可能母猪哺乳期已有零星发病;如果后备母猪3次发情配种后妊娠早期不稳定,说明后备猪可能在配种前已处病毒血症;如果怀孕早期不稳定,说明可能是公猪精液带有蓝耳病病毒;如果母猪妊娠中后期不稳定,则说明有新病毒感染或带毒母猪出现病毒血症,可能将蓝耳病病毒垂直传播给仔猪,保育猪状况也会不稳定;如果母猪哺乳期不稳定,则仔猪发病率可达15%-30%。

3.1猪群稳定,封闭状态,不引种 按照说明方案使用爱尔新即可。

效果:可使猪场蓝耳病越来越稳定,阻断带毒母猪垂直传播,使猪体内及环境中的蓝耳病病毒数量持续降低,最终不再对猪群造成伤害。

3.2猪群爆发蓝耳病后 第一时间全群使用爱乐新150 mg/kg,连续使用1个月,第2个月改为100 mg/kg,第3个月改为常规方案。同时可配合公司其他抗生素产品,按疗程使用,提高猪群抵抗力,如使用VP2000+。

效果:迅速消除感染猪的病毒血症,降低蓝耳病病毒在猪群中的水平传播速度,有效保护未感染猪免受蓝耳病病毒伤害,使猪群蓝耳病在3个月内稳定,降低因蓝耳病爆发给猪场造成的经济损失。

3.3猪场必须引种时 建议引种前,全群母猪使用爱乐新100 mg/kg,连续使用15 d;后备猪并群前使用爱乐新100 mg/kg,连续使用15 d;然后改为常规方案。

效果:同时稳定本场猪和引入猪的蓝耳病,使引种爆发蓝耳病的风险大大降低。

3.4新建场,全部后备猪群 入场后即用爱乐新80 mg/kg+伊克力康60 mg/kg,每月连续使用15 d,直到配种。配种后改为繁殖群使用方案。

效果:稳定引种猪的蓝耳病,清理体内携带的其他细菌性病原,使引入猪的种用率提高20%~30%,延长种猪利用年限。

3.5高致病性蓝耳病流行时 必须采取综合防控措施,逐步稳定蓝耳病病毒,将损失降低到最低,最终达到全面有效控制HP-PRRS危害的目的。

4 蓝耳病与其他病原的关系

4.1蓝耳病与圆环病毒2型是猪场疾病复杂的基础,两者皆不稳定,猪场就会损失20%~30%的仔猪;蓝耳病稳定,猪场损失就会降低到10%~20%;两者皆稳定,猪场损失就可能控制在理想的5%以内。

4.2蓝耳病、圆环病毒2型与副猪等病原的关系,只有蓝耳病、圆环病毒2型稳定了,副猪、链球菌-2等自然就会平稳。

5 蓝耳病疫苗免疫

自发现蓝耳病病毒,至今已有30余年的历史,从疫苗的发明到临床使用,从病毒的发现到目前的发展,传统的控制方法仍有许多困难。毒株是如此众多,疫苗则千姿百态,且最新的蓝耳病病毒研究显示,对使用疫苗控制的方法仍有很大挑战。

所以,对防控猪蓝耳病只有采取综合措施,才能逐步减轻蓝耳病对养猪业的威胁,直至产生对致病抗原中和抗体的新型疫苗出现。

猜你喜欢

猪体爱乐耳病
夏季养猪要做好防暑降温
替米考星对初产母猪蓝耳病的治疗研究
耳病治鼻,事出有因
猪蓝耳病的诊断及防治
猪应激反应综合征的防治措施
与昇和影音同行,服务上海爱乐者 专访乐颂坊卓亦丰
秋冬季防应激不可忽略饮水消毒
两种猪蓝耳病活苗单独与同时免疫试验
基于单视角点云镜像的猪只体尺测量方法
《爱乐之城》:敬那些做梦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