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刀治疗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164例
2013-01-24周广芝付祥龙
周广芝 付祥龙
(山东省枣庄市立第四医院,277500)
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又称弹响指或扳机指,好发于中老年人,尤其长期从事家务劳动的中老年妇女或者手工劳动者。常规治疗方法有手法治疗、针灸治疗、封闭治疗、手术治疗等,但各有弊端,疗效不甚理想。笔者2009年3月~2012年6月应用针刀治疗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164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一般资料
164例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患者均为本科门诊患者,其中男39例,女125例;年龄最小16岁,最大67岁,平均39岁;病程最短7d,最长5年;发病部位在拇指94例,食指21例,中指38例,无名指11例。
治疗方法
常规消毒后,在患指掌侧指横纹下触到压痛点或硬结,主动屈伸掌指关节时感到硬结在手下滑动,在此处用2%利多卡因2ml局部麻醉,然后术者左手固定在患者压痛点及硬结处,右手持针刀,刀尖顺肌腱走行方向垂直于皮肤进针,待刀尖全部刺入皮下,将针刀旋转90°,用刀背钝性推开腱鞘上方的皮下组织,之后再将针刀回转90°,刀尖对准腱鞘刺入,同时刀柄倾斜30°,平行于肌腱方向横向切割狭窄的腱鞘,此时成功的标志是患者能主动屈伸患指自如无绞锁,扳机现象消失;若不成功,可再重复以上操作1次。一般1次即愈,必要时于1周后重复治疗1次,术后针孔贴创可贴,稍压迫止血。
治疗方法
治愈(症状、体征均消失)161例,好转(症状、体征有好转)3例,治愈率98.2%。6个月后回访复发3例,复发率1.8%。
讨论
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是门诊常见病、多发病,属于中医学“经筋”范畴,主要是由于手指过度运动劳损导致血瘀停滞、经脉受阻,或受凉引起气血凝滞不能濡养经筋所致,主要表现为患指屈伸不利,关节疼痛,功能受限。
西医学认为,其损伤的病理机制是由于手指反复长期屈伸、肌腱与腱鞘反复过度摩擦,引起肌腱与腱鞘发生炎症、水肿,纤维鞘壁增厚形成狭窄环,肌腱的纤维化和增粗造成肌腱在鞘管内滑动困难,此时患指做屈伸活动时会出现疼痛、弹响,甚至完全不能屈伸而出现“绞锁”现象。
封闭治疗只可消除炎症,对早期以无菌性炎症为主的患者可起到较好的治疗作用,而对中后期以腱鞘狭窄为主的腱鞘炎则疗效较差,且复发率高。手术治疗则创伤较大,愈合时间长,且有感染或再粘连等并发症。而针刀治疗此症主要是切割患指掌指关节处增厚的环状韧带或者是纤维鞘壁,使狭窄的骨纤维管道变得宽敞而使指屈肌腱及其腱鞘能屈伸自如,消除了狭窄和弹响,减轻了肌腱与纤维鞘管壁的摩擦,从而可以消除炎症和由此产生的疼痛。该法操作简单,恢复快,值得基层医院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