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脑血栓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

2013-01-23王艳红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24期
关键词:脑血栓家属病情

王艳红

(吉林省辽源市中心医院,吉林 辽源 136200)

老年脑血栓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

王艳红

(吉林省辽源市中心医院,吉林 辽源 136200)

目的 观察 老年脑血栓形成患者的心理变化,找出应对办法。方法 针对我科280例60岁以上老年患者临床观察分析生理和心理变化,实施个性化心里护理。结果 患者的负性心理好转,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增加。结论 加强针对老年脑血栓形成患者的心理护理,能够有效地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以利老年脑血栓患者早日康复。

老年;脑血栓;心理护理

脑血栓形成是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常见的原因脑动脉硬化、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中老年患者较多,临床发现患者普遍存在一些儿不良的负性心理,如社会心理应激、精神紧张、吸烟饮酒过量、劳累、不合理饮食或情绪波动而诱发。经临床观察,这些患者突出的心理问题表现为:孤独、焦虑、怀疑、悲观和绝望5种类型[1]。特别是一些儿生活不能自理的脑血栓形成患者,刚起病时从心理上很难以接受这一现实,我们科根据患者的不同特点,临床认真细致观察,有的放矢地进行个性化心理护理,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先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我科280例60岁以上老年患者,年龄60~81岁,平均64.5岁,男205例,女75例,经治疗护理后268例患者病情好转,心理上能够接受病情,积极配合治疗护理,8例未见好转,因合并其他疾病,病情恶化4例死亡。

2 不良因素

脑血栓形成临床多见于50~60岁以上的有动脉硬化的老人,大多数在睡眠和安静等血流缓慢、血压降低时发生,呈突然起病不能说话,常出现不同程度的肢体活动障碍,常于一侧上肢开始,数小时或数日达到高峰,数小时或一两天其他部分障碍发生累及不能随意活动或失语。大多数意识清楚,老年患者起病后可有头晕、头痛、肢体麻木、短暂失语,多数不伴呕吐等症状,大部分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语言、运动、感觉、心理和情感障碍等,患者表现为烦躁、多虑,孤独、悲观、恐惧、沉默不语,特别是老年患者极易产生自卑、焦虑、抑郁和悲观厌世的消极心理情绪,对突发的疾病不能正确对待,诸多的不良负性心理因素可直接影响患者的治疗护理以及病情康复转归。

3 护理措施

3.1 入院宣教

护士应主动热情迎接新入院老年患者,搀扶到床边,耐心地介绍住院环境,通知医生,尽快为患者诊治,安抚患者情绪,消除焦虑、恐惧心理。了解老年患者个性、爱好、饮食起居和习惯,耐心向患者讲解有关疾病和康复的知识,观察老年患者精神状态、心理活动等表现,主动关心倾听他们述说自己的病情,使患者感到亲情的温暖,宣传医院以及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成功康复患者的配合实例,增加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赖,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护理,护士在礼貌、热情、关心,友善的态度下对患者进行工作,能够使患者获得亲切感、安全感和信任感。

3.2 提高临床护理

加强临床基础护理是护理工作的核心,只有护士过硬的护理技术,才能得到患者和家属的充分认可。比如有一次我科的一名小护士,上班时间不长,对于临床护理宣教的方法掌握不太灵活,医嘱下甘露醇快速滴入,护士挺认真正规,操作都按要求无菌一步一步进行,然后,站在患者旁边把用药的作用、药理以及注意事项面无表情的背了一边,患者和家属没弄懂,有一家属问:“什么意思”,这名护士很不乐意的说“把手拿过来,扎针”,如果一针穿刺成功也就没事了,可偏偏患者血管静脉不好,连扎两针没有扎上,患者和家属非常不满,发生争吵,告到护士长处时说:“你们护士不好好扎针,在床头乱说背书”。所以,在对患者心里护理时我们首先要把基础护理做好,练就过硬的技术,让患者信任,在严密观察患者意识、生命体征变化、肢体活动、语言能力时实施人性化、个性化宣教工作,在宣教中不能照本宣科,夸夸背书,把我们的知识活学活用,告知甘露醇快速30min内滴入,注射部位不能乱动,防止外渗。应用血管扩张剂应缓慢滴注,保持床铺保持平整、干燥,不能自主翻身患者,帮助患者翻身,及时排痰,ā除口腔分泌物,低氧者以2~4L/min吸氧,协助每1~2h翻身扣背一次,做好皮肤护理、口腔护理、会阴护理等。

3.3 心理护理

3.3.1 焦虑、悲观心理

脑血栓多突然发病,病情在发展中易出现焦虑、悲观、冷漠、情绪低落,老年脑血栓患者的特点不易接受现实,都有一种很强的心理压力,患了脑血栓后其机体各种功能减退,表现为瘫痪、失语、智力障碍等,护理人员应了解老年人的心理状态,主动向患者介绍病情,细心观察患者的内心活动,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要尊重老年患者的行为习惯,护理人员应言语温和、诚恳、体贴、关心患者,失语的患者可用手势与患者沟通,不要勉强患者马上改变他们长期形成的习惯和嗜好,通过交流向患者介绍疾病康复的良性饮食、习惯、较好的身心状态能够促进疾病的康复与转归,不良的习惯对恢复带来不利的影响,调动患者内心的动力,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增加患者对护士的信任感,消除老年人焦虑、抑制的紧张心理。

3.3.2 孤独、恐惧心理

护理人员和老年患者要多交谈,耐心倾听患者的心声,了解患者在想什么,要多问候接触关心,不能冷淡、嫌弃和故意的有意疏远。老年患者害怕寂寞与孤独,护理人员要以高尚的职业道德和高度的责任感主动帮助患者解决困难。对待有些患者的家属忽视老年脑血栓患者甚至有遗弃老人的不道德行为时,一定要想方设法的同情关心体贴患者,同时努力做好家属的工作,尽量帮助患者摆脱孤独的心理,用真挚的情感做好护理工作,解决患者的种种生活需要,我们科有一名护士在患者家属都不太愿意管的情况下,坚持每天帮助一名89岁老人洗脸。洗脚,感动的老人逢人就说这名护士是她的亲孙女。护士的关心、同情、善良使脑血栓老人患者的寂寞与孤独感明显减轻,最大的满足患者的心理需要,增加他们对护理工作的信任和支持。

3.3.3 语言、肢体障碍的心理

护理人员应主动向患者介绍病情,掌握患者的心理活动、治疗情况,有些患者由于疾病影响失语或发音障碍,不能进行正常的语言交流,想说的话一半会儿说不出来,以至于情绪极度低落,又因肢体活动障碍,行动缓慢,生活难以自理,诸多不便导致患者心理压力很大,有时对治疗丧失信心。我们通过细心观察,了解患者的面部表情、举止行为,善于运用手势、动作发挥语言交流,在进行心理护理时热情周到,讲究语言的艺术性、灵活性,通过来了解患者的内心活动,调动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4 结 果

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我科280例60岁以上老年脑血栓形成患者,经治疗护理后268例患者病情好转,护士在护理过程中做好各项临床基础护理,有针对性地采取个性化心理指导,促进了病情的良性发展,使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增加,由原来的65%上升至90.2%,患者的负性心理好转,积极配合治疗护理和早期康复训练,心理上能够接受病情,减少合并症发生,8例患者病情变化未见好转,4例因患者合并其他疾病,病情恶化死亡。患者治愈率和病后的生存质量提高,病死率降低。

5 结 论

加强针对老年脑血栓形成患者的个性化心理护理指导,能够有效地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使患者能够积极配合治疗护理和早期康复训练,激发患者治疗意志,促进患者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护士在护理老年患者时,要提高自身素质,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自身修养,尊重理解患者,要以晚辈尊重长辈的态度一视同仁诚恳相待,争取做到不是亲人,胜似亲人,护士要富有同情心,创造良好环境,在做好临床基础护理的同时,灵活的运用良好的语言表情和行为去影响患者,采取个性化的心里护理,千方百计为他们排忧解难,鼓励患者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心理护理是患者在治疗和恢复过程中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护理人员对老人通过采取心理疏导工作,取得了患者的充分信任,使护理工作良性发展,促进了老年脑血栓患者早日康复。

[1] 王福田.护理心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85:126-128.

R473.74

B

1671-8194(2013)24-0349-02

猜你喜欢

脑血栓家属病情
挡风玻璃爆裂致人死亡,家属诉至法院获赔偿
HBV-ACLF患者血清miR-122和HMGB1水平及其与病情、预后的关系
不戒烟糖友病情更难控制
低GI饮食模式或能显著改善糖尿病病情
分析急性脑血栓早期康复护理对降低脑血栓患者致残率的效果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河北乡村端午文艺活动慰问农民工家属
奥托格雷联合纤溶酶用于脑血栓治疗的疗效探究
血清TSH对乳头状甲状腺微小癌患者病情的影响
睡前一杯水可以预防脑血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