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例川崎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
2013-01-23黄彩虹赵凤清
黄彩虹 曾 莉 赵凤清
(广东省廉江市妇幼保健院,广东 廉江 524400)
38例川崎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
黄彩虹 曾 莉 赵凤清
(广东省廉江市妇幼保健院,广东 廉江 524400)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在川崎病患儿中的表现。方法 选择我院 2009 年 6 月至 2012 年 2 月收治的川崎病患儿 38 例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冠状动脉损害情况。结果 38 例患儿经超声心动图检查 20 例有冠状动脉病变,病变发生率 52.63%,主要表现为冠状动脉扩张、冠状动脉瘤,其中冠状动脉扩张 16 例(80.00%),包括左冠状动脉扩张 11 例(68.75%),右冠状动脉扩张 2 例(12.50%),双侧冠状动脉扩张 3 例(18.75%);冠状动脉瘤 4 例(20.00%),其中左冠状动脉瘤 3 例(75.00%),右冠状动脉瘤 1 例(25.00%)。合并二尖瓣反流 6 例(15.79%),合并心包积液 3 例(7.89%)。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可早期诊断川崎病,并可诊断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给予及时指导治疗,对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川崎病;超声心动图;表现
川崎病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5岁以下儿童发生率较高[1],临床表现为发热、淋巴结肿大等,主要病变为全身性血管炎,严重时损害冠状动脉,冠状动脉的病变可以导致心肌缺血、梗死和猝死,因此川崎病的早期诊断对预后有重要价值,超声心动图可清晰显示冠状动脉病变部位、程度。本研究选择我院2009年6月至2012年2月38例川崎病患儿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旨在探讨超声图象的特征,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9年6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川崎病患儿38例,男21例,女17例;年龄3个月~10岁,平均年龄(2.63±0.54)岁;临床表现为持续发热,眼结膜充血,口唇鲜红及干裂,颈部淋巴结增大,全身皮疹等,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升高、血沉增快,反应蛋白阳性等,所有患者均符合第三届国际川崎病会议修订的川崎病诊断标准。排除猩红热、脓毒血症、多形性渗出性红斑、幼年型类风湿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典型的心血管并发症。
1.2 检查方法
患儿取仰卧位或左侧卧位,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2~3.5MHz,常规扫查心脏切面,测定各心腔大小及大动脉内径,重点观察冠状动脉。测定左室收缩、舒张功能及各瓣膜有无返流,最后作主动脉根部短轴切面,主动脉瓣显示后,探头指向左冠瓣左侧,使声束与左冠状动脉主干长轴相垂直,即可显示左主干及分叉处、前降支、左旋支近端。同样取主动脉根部短轴切面,探头缓慢向上倾斜,直到三尖瓣回声消失,显示三尖瓣环,此时可显示右冠状动脉的起始段及近端。于冠状动脉开口0.5~lcm处取内缘测量。主动脉内径:取左室长轴或心底主动脉根部短轴切其瓣环中线处转引M型图像测量。至少测量3次,取其平均值。同时观察冠状动脉内膜有无增厚、毛糙,有无附壁血栓,有无串珠样改变及冠状动脉瘤形成。若则为巨大冠状动脉瘤。超声检查次数发病1月内每周1次或2次,6月内每月1次或2次,半年后每3~6个月1次。随访时间3个月至3年。
1.3 冠状动脉病变诊断标准
①正常:冠状动脉内径<3.0mm,管壁光滑。②扩张:3岁以内冠状动脉内径>2.5mm,5岁以下冠状动脉内径>3.0mm,9岁以下冠状动脉内径>3.5mm,冠状动脉有轻度损害,内径增宽。③冠状动脉瘤:冠状动脉内径4~7mm,冠状动脉相应部位出现球形、囊性或梭形扩张,或呈串珠样改变,单发或多发;④巨大冠状动脉瘤:冠状动脉明显扩张,内径>8mm。
2 结 果
2.1 冠状动脉的声像图表现
38例患儿经超声心动图检查20例有冠状动脉病变,病变发生率52.63%,主要表现为冠状动脉扩张、冠状动脉瘤,其中冠状动脉扩张16例(80.00%),包括左冠状动脉扩张11例(68.75%),右冠状动脉扩张2例(12.50%),双侧冠状动脉扩张3例(18.75%);冠状动脉瘤4例(20.00%),其中左冠状动脉瘤3例(75.00%),右冠状动脉瘤1例(25.00%)。合并二尖瓣反流6例(15.79%),合并心包积液3例(7.89%)。
2.2 冠状动脉治疗随访结果
16例冠状动脉扩张患儿15例随访1月~3月内冠状动脉内径缩小或恢复正常,1例随访无变化。3例冠状动脉瘤3例随访1年内冠状动脉内径回缩或恢复正常,1例随访1~2年缩小。二尖瓣反流及心包积液患儿均在6月内恢复正常。
3 讨 论
川崎病作为一种急性血管炎好发于婴幼儿,冬春季节为高发期,2岁以内发病率为50%,4岁以内发病率为80%[2],临床特征为发热、黏膜炎、皮疹、颈淋巴结肿大和肢端改变,主要病变可并发冠状动脉损害,一般在病程的2~4周后侵犯冠状动脉,引起冠状动脉扩张或形成冠状动脉瘤[3]。据文献报道约20%~30%的川崎病患儿并发冠状动脉损害,1.5%~5.0%可并发冠状动脉瘤[4],轻中度冠状动脉瘤多于1年~2年内消退,而重度冠状动脉瘤易形成血栓性栓塞,患者侵犯冠状动脉病因目前尚不清楚,可能与感染或其他抗原激发机体产生异常炎性反应有关。此外,川崎病还可引起心肌炎、心包炎、房室瓣反流及心律紊乱等。
川崎病患儿冠状动脉异常的检查方法有血管造影和超声心动图两种,血管造影能观察近端及远端病变,可了解狭窄程度,但由于造影时导管可堵塞血管腔,引起心肌缺血、心室颤动等严重并发症,费用较昂贵,故不作常规检查。近年来,随着彩色多普勒设备的不断升级,超声对冠状动脉的显示也日趋精细与准确,超声心动图可以充分显示冠状动脉的空间结构,对起始部病变可提供可靠信息,可以检出冠状动脉有无扩张、狭窄及内膜改变,及时发现冠状动脉瘤,无创伤,可重复检查,是目前较理想的检查方法。本研究结果显示,川崎病患儿的心脏超声改变主要表现为冠状动脉扩张、冠状动脉瘤,病变发生率52.63%,川崎病的炎症病变呈自限性经过,急性期心脏瓣膜及心包均受累。本研究中患儿中合并二尖瓣反流6例,合并心包积液3例。通过3个月至3年随访发现,16例冠状动脉扩张患儿15例在1~3个月内冠状动脉内径恢复正常或有回缩,说明冠状动脉扩张大多数为一过性改变。而冠状动脉瘤的冠状动脉内径恢复时间较长,说明冠状动脉瘤预后较差。合并二尖瓣反流和心包积液患儿均在发病的4周~6周内消失。说明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于川崎病的急性期瓣膜关闭不全及心包积液的检查是非常有价值的,并可长期观察其发展及转归。
综上所述,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川崎病是否有血管损害,是检测冠状动脉病变的可靠有效的非侵入性诊断方法,检查无痛苦,费用低,可重复,检出率高,可对病情做长期追踪观察,对于指导临床治疗具有其它检查无法取代的价值,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1]金 彪,郁怡.川崎病冠 状 动脉 病 变的影像诊断[J].中国医学 计 算 机成像杂志,2009,15(5):458-460.
[2]陈红,杨舒萍,佘火标.97例川崎病超声心动图改变分析[J].福建医药杂志,2008,30(6): 110-111.
[3]金影.李连香彩超在川崎病诊断中的应用[J].现代医药卫生,2008, 24(5):750.
[4]周云 萍,姚 新霞.超声心动图在川崎 病急性 期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医药导报,2011,8(5):140.
R725.4
:B
:1671-8194(2013)05-009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