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络病理论的再生障碍性贫血“络瘀致障”病机探讨

2013-01-23王海霞田丛丛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18期
关键词:络病外邪络脉

王海霞 李 琳 田丛丛

(1 潍坊医学院,山东 潍坊 261031;2 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 济南 250014)

基于络病理论的再生障碍性贫血“络瘀致障”病机探讨

王海霞1李 琳2田丛丛1

(1 潍坊医学院,山东 潍坊 261031;2 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 济南 250014)

本文以络病理论为基础,对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病机进行探讨,从“络瘀致障”来探讨其发病机制,力求揭示再障的病机规律,为再障的治疗寻求新的思路与方法。

再生障碍性贫血;络病理论;络瘀;病机

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再障)是一种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症,主要表现为骨髓造血功能低下、全血细胞减少和贫血、出血、感染征候群。根据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发病特点及临床表现,中医将“再障”归属于“虚劳”、“血虚”、“血枯”、“血证”、“血痨”、“血亡”、 “髓枯”等范畴[1]。近年来,再障的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法,多以健脾温肾,填精补髓为主,结合活血化瘀,或清热解毒法,但对本病中医病机深入研究较少。[1]作为是中医病机学中重要的理论之一,络病理论尚未被我们完全认识,本文旨在分析再生障碍性贫血中医发病机制的基础上,结合络病理论,对再障“络瘀致障”的病机进一步深入分析,力求从中医病因病机学角度揭示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的病机规律,为临床中西医结合诊疗再障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1 络病理论的渊源

最早提出“络病”之说的是《黄帝内经》,“络”即指络脉,广义上的络病包括了“经络之络病”和“血络之络病”。《金匮要略》中对络脉病症进行了理法方药各方面的研究,后世由朱丹溪提出了“痰夹瘀血,交结为病”之说,进一步丰富并发展了络病学说的内容。至清代,《临证指南医案》一书中叶天士从全新的角度揭示了一般疾病的演变规律[2];将《内经》中有关“络”的认识加以深化,并将其引用到内伤杂病的病机阐释中[3],叶天士首先提出“久痛入络”和“久病入络”的理论,并详细阐明了邪结脉络,损伤脉络,或久病入络,导致络中气滞、血瘀、津凝,或络脉损伤为“络病”的主要病因病机; 从而提出了理气、化痰、活血诸通络法,创立了辛味通络法[4]。叶天士系统阐述了络病病证的病因病机及治法,从理论和实践上全面地继承和发展了络病理论,至此形成了较完整的理论体系,标志着络病理论的成熟。

2 对再障病因病机认识回顾

从现代医学角度分析,再障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但总体上与造血干细胞减少,造血微环境损伤及免疫异常等方面有关[5]。

从中医角度分析,再生障碍性贫血病因有内因外因之分,外感六淫为外因,内伤七情、劳倦过度、药物毒邪、饮食不节为内因。病邪侵及人体,伤及内在脏腑,尤其是肝、脾、肾及骨髓。因肝主藏血液,调节血量;脾被中医称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又主统摄血液,防止血液溢出脉外而致出血;肾藏精,主骨生髓。肝脾肾及骨髓功能的正常运行是血液化生、输布、储藏的保障,若其中任何一脏腑功能失调,均可导致临床出现“虚劳、血虚或出血”之象。

再障一般病程较长,日久必虚,疾病初起以血虚为主,虚久导致肾虚髓空。中医认为再障里为“本虚标实”之证,“本虚”以肝脾肾之气亏损不足为主,“标实”为热、毒、瘀血、痰、湿等因素。“肾虚络瘀髓枯”是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病的主要病机。

3 对“络瘀致障”病机的探讨

3.1 外邪侵袭与“络瘀”

中医学的整体观念认为人自身是一个整体,人与自然、社会也是一个整体,病毒、药物、物理辐射、化学毒物等,都属中医病因学说中外因的范畴。随和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不断创新,为了满足人类生活所需,人们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利用与开发,超过了大自然再生的能力,最终便造成了环境破坏,自然界环境的恶变必将影响人类的健康。这一自然与人相互为用,相互影响的规律正体现了中医学中“天人合一”的整体观。

外邪侵袭往往是一个由表入里、渐进的过程。外邪侵袭体表,逐渐向内传变。外邪由表入人体,先入络脉,后侵及经脉,最后深入脏腑。在生理情况下,身体各组织器官所需的气血津液依靠络脉输送、布散于脏腑组织,渗入孙脉,注入经脉。通过气血互化互动,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状态。若外邪侵袭人体,阻碍经络之气血运行,以致络内之血不能灌注于脏腑组织,络外之气不能回注于经络之内,形成络瘀,导致气血生化异常,出现贫血等一系列临床表现,从而导致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发病。

3.2 痰湿停聚与“络瘀”

再障病变在骨髓,属于中医所谓“怪病”、“络病”。古人有“怪病多痰”、“怪病多瘀”之说。痰作为人体的一种常见病理产物,是津液不化的结果。痰湿停聚,多由津液的输布失常导致,进而引发络瘀。津血同源,津液出入于络脉内外,二者通过孙络互相渗化,津由血渗于络外而成,其赖络脉以布散,因阳气而得以行。阳气不行则津液停聚,津聚导致络瘀,络瘀反映津聚。

再障作为一种骨髓造血功能障碍性疾病,中医认为其病机以脾肾本虚为主,尤与肾虚髓空关系更为密切。再障中痰瘀阻络形成的病机为:脾肾阳虚,脾失健运,肾的气化失司,水液代谢障碍,聚湿生痰饮;加之各种致病因素包括湿热毒邪煎熬阴血津液,炼液为痰,血结为瘀。叶天士创立“久病入络”理论,并指出“经年累月,外邪留着,气血皆伤,其化为败瘀凝痰,混处经络”[4]。周小青等提出“新病入络”,皆提示络瘀本质乃痰瘀交混互结于络脉[6]。可以理解为急性再障、慢性再障均存在痰瘀而致络瘀。研究发现痰浊与瘀血在微循环、自由基损伤、血液生化指标等方面存在相同或相似的病理改变[7]。

3.3 脾肾亏虚与“络瘀”

再障以“贫血、出血、感染”为主证[7],脾气不足,脾不统血,肾虚络瘀髓空为再障的基本病机。脾主运化,主统血,脾气不足则气血生化无源、统摄无权致血溢脉外而出现鼻衄、肌衄、尿血、便血等一系列出血症状,血溢于脉管之外阻碍气血运行而成瘀。再障病因以肾虚为其本,中医认为血的生成虽然与肝、心、脾等脏腑有关,但其根在于肾。若人体肾气充盛则骨满髓充,精血旺盛;肾虚则气血亏虚,血虚则脉络不充,气虚则血流缓慢,进而造成血行不畅,络脉痹阻,日久而成瘀,瘀血是在肾气亏虚,推动乏力所致,故中医认为再障的病因以瘀血为其标。瘀血不去则新血不生,加重脾肾亏损,而脾肾虚损,又可加重血瘀,因而形成因虚致瘀,又由瘀致虚的恶性循环。

近年来研究发现,不论何种类型再障,均有出血后瘀斑和甲皱微循环损伤的络瘀证表现,络瘀是再障形成的重要因素[8]。无论感受外邪或内因所伤,气虚、气滞、寒凝、热结、离经之血停积、久病不愈等均能影响到络脉的正常运行,进一步损伤精血,使精血更加亏虚,而为“络瘀”。这些不同病因所致的的络瘀证,不仅影响血液的在人体经络中的正常运行,甚至可以影响到人体血液的正常生化,成为诱发再障的重要病因。

4 讨 论

综上所述,“脾肾亏虚,络瘀致障”为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基本病机,根据这一病机,我们确定了补肾通络”作为再障的治疗大法。用药上据其肾虚络瘀病机,可酌情加用补肾通络之品以治络,另外结合病因辨证,采取化痰、温阳、散寒、理气、祛湿、解毒、祛风等治法,皆可祛邪通络,使脉络通畅,瘀血去则新血生。

作为中医络病理论的一部分,“络瘀致障”的理论,提示我们在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的预治上应重视络脉的作用,从络病角度来探讨再障的发病机制,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并认识再障发病的内在规律,以期为临床诊疗再障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1] 柯徽君,王丽,周杰超.健脾补肾法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与实验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6,12(11):721

[2] 雷燕,王永炎,黄启福.络病理论探微[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8, 21(2):18-23.

[3] 王振国.久病入络,宿邪缓功[J].中医杂志,1995,36(30):138-139.

[4] 邱幸凡.络病理论与临床[M].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 14-15.

[5] 张之南,杨天楹,郝玉书.血液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2003: 618-623.

[6] 周小青,刘建新,宁晓然,等.论初病入络—久病入络之补阙[J].湖南中医学院学报,1997,17(3):4-5.

[7] 陈银玲.从现代研究论“痰瘀同源”[J].内蒙古中医药,1994,13 (2):53.

[8] 汪玉冠,史亦谦.活血化瘀在再生障碍性贫血中的应用研究[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99,23(6):57-59.

Pathogenesis Research of Collateral Stasis to Aplastic Anemia Based on the Theory of Collateral Disease

WANG Hai-xia1, LI Lin2, TIAN Cong-cong 1

(1 Weifang Medical College, Weifang 261031,China; 2 Shando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Jinan 250014,China)

This article is based on the theory of collateral disease, to explore the pathogenesis of aplastic anemia from collateral, and strive to reveal the the pathogenesis of aplastic anemia, and to seek the new ideas and methods for aplastic anemia treatment.

Aplastic anemia; Collateral disease theory; Collateral stasis; Pathogenesis

R556.5

A

1671-8194(2013)18-0275-02

本项目为山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基金资助项目(编号2011-220)

猜你喜欢

络病外邪络脉
舌下络脉诊法研究❋
基于计算机仿真探讨外邪袭表的影响因素
干眼环境病因及中医外邪属性的理论探讨
基于络病理论探讨络虚通补法在气虚血瘀型椎动脉型颈椎病中的应用
看小儿络脉识宝宝病变
从“外邪”探析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中医药防治
基于络风内动病机学说探讨稳定性冠心病与目睛络脉的相关性
从络病学说探讨糖尿病肾病的病机及治疗
结肠络脉探析
基于清代温病学著作的络病理论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