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期保健护理的探讨
2013-01-23胡秀杰
胡秀杰
(四平市结核病防治中心,吉林 四平136001)
新生儿期保健护理的探讨
胡秀杰
(四平市结核病防治中心,吉林 四平136001)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每个家庭的希望,想要创建文明幸福的家庭,科学育儿帮助您孕育一个健康聪明的小宝宝。即以新生儿的保健护理为重点的研究课题。
新生儿;保健护理;特殊性;优生优育;母乳喂养;预防感染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每个家庭的希望,想要创建文明幸福的家庭,科学育儿帮助您孕育一个健康聪明的小宝宝。儿童保健的主要任务是实行以“优育”为中心,“优生优育”并重的系统保健工作,努力降低围产儿、新生儿、婴儿、学龄前儿童的发病率、病死率。具体任务是做好各年龄段的系统保健。下面重点说说新生儿的保健护理。
新生儿是指自胎儿娩出,脐带结扎时开始至出生28d之前的婴儿。新生儿宛若人间天使,给爸爸妈妈带来喜悦,但由于此期在生长发育和疾病方面具有明显的特殊性,且发病率、病死率都高,因此列为婴儿期中的一个特殊时期。在此期间,小儿脱离母体转而独立生存,所处的内外环境发生根本的变化,但其适应能力尚不完善,此外,分娩过程中的损伤、感染延续存在,先天性畸形也常在此期表现。通过多年的经验特提出建议,让你更好呵护新生儿的健康。
1 正常足月新生儿的特点
胎龄满37周,不满42周,体质量>2500g,<4000g。新生儿出生时的平均身长为50cm,男、女婴有0.2~0.5cm的差别。新生儿出生时平均体质量为3.0~3.3kg。新生儿出生时平均头围也相应增加,最新统计显示,新生儿平均头围已达35cm。
2 新生儿的特殊性
2.1 新生儿只能用鼻子呼吸。由于新生儿的喉咙位置比较高,可以让他在吃奶时进行呼吸,并且保证液体不会流入气管。缺点是宝宝不能用嘴呼吸。如果宝宝发生鼻塞,要及时用吸鼻器吸通鼻子。
2.2 新生宝宝不流眼泪。由于新生儿的泪腺所产生的液体量很少,只能保持他眼球的湿润。而且,宝宝在出生时,其泪管是部分或全部封闭的,要等到几个月以后才能完全打开。
2.3 宝宝的呼吸快而不规则。由于新生儿的肺还很小,其呼吸系统没完全发育好,新生儿的呼吸频率相对比成人快,而且也不规律。
2.4 宝宝的体温不规律。新生宝宝的甲状腺—宝宝体内的温度调节器尚未发育完善,汗腺也不够发达,所以,宝宝的体温会时高时低。好在宝宝有充足的脂肪来保护,体温不会降得太低。
2.5 新生宝宝易脱水。虽然新生儿的体质量中75%~80%都是水分,但是由于新生儿的新陈代谢速度很快,导致水分的快速流失,所以新生儿容易脱水。要判断宝宝是否处于脱水状态,可把小拇指放入宝宝的口中,如果湿润则没事,如果干而粘,就说明宝宝需要奶水。
2.6 新生宝宝爱打嗝。宝宝出生后的几个月内,一直都有较频繁的打嗝,这是在锻炼横膈膜,它对宝宝的呼吸运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7 新生宝宝容易饿。新生儿的胃只是成人的五十分之一,由于胃的容量小,消化快,宝宝经常感到饿。
3 新生儿期的保健重点
3.1 预防感染:新生儿卧室应保持空气新鲜,在保证室温的情况下,做到定时开窗换气。在接触和护理新生儿时要认真洗手,保持宝宝皮肤清洁,大便后应清洗臀部。经常给宝宝洗澡,尤其要注意腋窝、大腿根部、肘弯及大腿皱折处皮肤的清洁和干燥。脐部是细菌侵入新生儿肌体的重要门户,必须保持脐部清洁、干燥,如果脐部被尿湿,应立即消毒及更换敷料。脐带在出生一两周后会自行脱落,如果有血水、脓水流出等情况,应请医师诊治。
3.2 保持体温:新生儿对外界温度变化适应能力差,过冷和过热都容易生病。新生儿居室温度应保持在22~24℃,新生儿的体温保持在36~37℃之间(腋下)。如果新生儿面红耳赤、出汗、体温超过37.5℃,则说明室温太高或保暖过度,应及时采取措施。
新生儿除环境温度外,还要求适宜的湿度,冬春季节,一般居室均太干燥,应勤用湿布擦地,室内放置水盆或空气加湿器。
3.3 母乳喂养:母乳喂养产妇生后4~8h即可开始喂奶,提早哺乳不仅有益于新生儿的营养,同时能促进母亲乳汁的分泌。要提倡母乳喂养,尤其是生后第一次喂奶时的初乳,其中含有多种抗体,一定不要丢弃。在确实无母乳时才可以用婴儿配方奶粉喂养。
3.4 严格用药:各种药物进入身体以后,一般均需经过肝脏解毒,通过肾脏排泄。新生儿肝、肾功能均不佳,用药极其困难,必须在医师指导下应用。
3.5 衣服和尿布:新生儿的内衣(包括尿布)应以柔软且易于吸水的棉织品为主;衣服的颜色宜浅淡,便于发现污物,并防止染料对新生儿皮肤的刺激;衣服尽量宽松且易穿易脱。
3.6 预防接种:出生时及时接种乙肝第一针和注射卡介苗。
3.7 防止意外情况发生:新生儿期是儿童发生意外的高危时期,在这个时期孩子不能充分的表达自己的意愿,对危险的事情和事物没有防范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家长细心照料、呵护孩子,以防孩子有压伤、窒息、煤气中毒等意外情况的发生。
为了祖国的未来,为了孩子的身心能够健康的发展,作为一名医护人员,应积极行动起来,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R473.72
A
1671-8194(2013)31-0247-01